论复活节的双重涵义及其节俗文化意旨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复活节是西方传统节日之一,是基督教逾越节与民俗性春之节的复合体,具备了宗教性与世俗性的双重涵义与自然本质。复活节彩蛋与兔子是最具代表性的節物,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表现出重生与求生、求子与求偶的生命信仰与生殖崇拜。总之,复活节作为暮春之节,具备复活(重生)的象征寓意,其深层涵义所指向的则是人类关于生命信仰与生殖崇拜。
  【关键词】 复活节;重生;彩蛋;兔子
  【中图分类号】K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7-0053-03
  基金项目:本文获“湖南省方言与科技文化融合研究基地”“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资助;系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中美传统节日戏演闹热形态比较研究——以死亡与复活主题为视角”(编号:17C0662)、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项目“中国戏曲‘闹热’形态研究”(编号:XSP18YBC252)成果。
  复活节(Easter)是西方传统节日之一,具有仅次于圣诞节的节日宗教地位。复活节具备双重涵义:一是,作为主复活日(Resurrection Sunday)以纪念耶稣死而复生,与逾越节(Passover)相关,蕴含宗教涵义;另一则是,这一节日处在暮春之际,在岁时节序(Seasonal Festivals)中具有特殊意义——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彰显了季节性与世俗性。如今,复活节兔子(Easter Bunny)、复活节彩蛋(Easter Egg)等节物风靡世界;寻彩蛋(Egg Hunting)、滚彩蛋(Egg Rolling)等节日活动亦成为孩子们的最爱。而其中隐藏的有关生命信仰与生殖崇拜的密码更值得我们解读。
  一、复活节的双重涵义与自然本质
  复活节具备双重涵义,是宗教性与世俗性合一的传统节日。其一,复活节的宗教性涵义与基督教密切相关,内容有二:逾越节、耶稣受难与复活。
  逾越节出自《旧约·出埃及记》第12章:摩西受耶和华之命传话给犹太人,命他们在正月十四日黄昏宰羔羊,并取羊血涂抹在“房屋左右的门框和门楣上”,至十五日,耶和华便开始击杀埃及人、牲畜,并“败坏埃及一切的神”,同时会逾越所有涂抹羊血的房屋,以便犹太人躲过灾祸,这便是逾越节。[1]而在《新约》中,复活节则同耶稣受难与复活有关。逾越节期间,耶稣在受难日(Good Friday)因被犹大出卖而遭受迫害,并钉在十字架上死去。第三日,如预言所示,耶稣复活并显圣。这在《新约全书》的四大福音书、使徒行传中均有记载。可见,复活节同逾越节、耶稣受难与复活之关系。而后,由于基督教的传播作用,复活节逐渐扩大影响。但因宗教论争,及基督教派别所持历法的不同,复活节节期也有明显差异。公元325年,第一次尼西亚会议(the Council of Nicaea)规定春分日第一个望日后的星期天为复活节(若这一望日为星期天,则顺延至下个周日)。因此,复活节节期并不是每年的同一天,而处在公历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间[2]。由此观之,复活节是北半球春天的节日。其二,复活节的世俗性与季节密切相关,包含众多有关自然与生命意义的符号,体现出“死亡——复活”的自然本质。
  复活节的起源与日耳曼民族春之女神奥斯塔拉(Ostara)有关。德国著名民俗学家雅各布·格林(Jacob Grimm)在《德国神话》(Teutonic Mythology)中提到,通常在三月底或四月举行活动的复活节并非源自基督教,只是基督教在吸收接纳复活节之后,保留了“奥斯塔拉”(?stat?)这一源自古高地德语(OHG)的名称而已。关于奥斯塔拉,该作云:奥斯塔拉、埃斯特雷似乎是光芒四射的黎明之神,是带来欢乐和福祉的晨曦之光,这一含义很容易被基督复活日所接受。篝火在复活节点燃,根据长期以来的信仰,在星期日早晨太阳升起的那一刻,他愉快地跳了三跳,为喜悦而舞。复活节早上汲取的水就像圣诞节时一样,圣洁且具治愈性……在这里,异教徒的观念似乎也被假借到了基督教这一重要的节日中。穿着白衣的少女,在复活节——这一返春季节的山脉岩石间露面,暗示着古老女神(的显圣)。[3]
  由上可知,复活节的起源早于基督教等宗教的产生,其第一性应是世俗的,宗教是其外衣。此外,太阳、篝火、水等元素是生命象征的意象。水的生命寓意不必赘言,其“圣洁且具治愈性”的水与中国上巳节水滨祓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前一日通常会燃起的新火具备驱逐疫病功能,实质上是对太阳(阳光)之于生命意义的模仿。[4]新火之“新”与复活节“早晨太阳升起”的意义一致,均是对生命再生(复活)的暗指。巧合的是,中国寒食节的禁火、改火之俗同样具有“就新去旧”的再生意旨[5]。而作为春分后第一望日之节,复活节的自然属性与月亮也有关。因此,复活节的自然崇拜是复合型的。
  此外,凯尔特文化认为黑暗代表寒冷冬季,象征死亡;光明则代表生命复活,属于春天。因此,与季节相应,西方传统节日之鬼节(万圣节)处在入冬的11月,而复活节则在暮春3—4月间,具备万物复生的自然属性。在民俗表现上,复活节彩蛋、兔子等节日元素也同样象征生命复活,体现出冬去春来(死亡-复活)的自然本质。
  二、重生与求生:复活节的生命信仰
  彩蛋是最具代表性的节日元素,也是生命信仰的外在表现。首先,蛋(卵)作为象征寓意的节日符号,在大地回春之际代表了万物复苏的生命意义,保有早期先民对于宇宙初开的认识。原始初民在长期生活中习惯性将卵生动物的繁衍方式作具象类比,久之则视卵(蛋)为生命之源。此类认知是东西方初民的普遍观念,神话中多有体现。如中国“盘古神话”云“天地混沌如鸡子”[6],这“混沌”就是中国人对于宇宙最初状态的认知,而鸡子(卵)则是朴素宇宙观的类比映射。同样,古希腊人也将世界最初状态描述为“混沌”,如阿里斯托芬《鸟》中的一段源自古希腊神话的台词:一开头只有混沌、暗夜、冥荒和茫茫的幽土;那时还没有大地,没有空气,也没有天;从冥荒的怀里黑翅膀的暗夜首先生出了风卵,经过一些时候渴望的情爱生出来了,他是像旋风一般,背上有灿烂的金翅膀;在茫茫幽土里他与黑暗无光的混沌交合,生出了我们,第一次把我们带进光明。[7]   可知,“混沌”的“基本特征是黑暗”,“在古希腊宇宙起源叙事中,黑暗往往是最早存在的元素”[8],而黑暗进一步生出的光明则是生命繁衍的标志。东西方古老神话将世界混沌的原始形态类比为卵,是原始初民对生命的具象化认知。因而,后世出现的与卵(蛋)相关的形象或意象,均蕴藏了生命意义。
  其次,复活节蛋俗的求生意旨。复活节是西方最具生命意义的春之节,其中蛋俗可按功能分为食用、装饰和游戏竞技三类活动,具有求生意旨。与中国南方“三月三”民间食“地菜煮蛋”类似,复活节通常也食用煮蛋,食蛋之俗意味着健康。很多英国家庭会将鸡蛋或鸭蛋同巧克力、杏仁糖一起摆上复活节的早餐桌。而教皇保罗五世(Pope Paul V)曾有一篇关于复活节食蛋的祷文:“主啊,保佑你,我们恳求你把这只鸡蛋做成健康的食物,给你忠实的信众们食用。感谢你,因为我们的主复活了。”[9]可见,复活节食蛋习俗不仅是基督徒圣餐的一部分,也是四旬斋(Lent)食物禁忌之后对身体的必要补偿。
  彩蛋是复活节的标志性节物,画彩蛋则是这一节日最古老的习俗。节日中人们将煮熟的鸡蛋或鸭蛋染色,不仅为节日增色,也是孩子们的最爱。复活节彩蛋通常为红色,原因有二:宗教传统中红色象征“耶稣受难时流下的鲜血”;而根本原因则同“中国人在春天馈赠红蛋”之俗一样,是由于“红色作为鸡蛋的原色,象征了生命本身”。[10]当然,现代复活节彩蛋往往并非“实蛋”,而是塑料质地的彩蛋壳,可用来盛放糖果;有的则制成蛋形巧克力,用以馈送。
  大多数彩蛋在节日期间用于各式蛋类游戏。这类游戏一般具有竞技性,主要有寻彩蛋(Egg Hunting)、掷鸡蛋(Egg Tossing)、斗鸡蛋(Egg Shackling)等。寻彩蛋是复活节最常见的游戏,一般在花园中进行,大人们将一定数量的彩蛋藏于不同地方,让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它们,并予以奖励。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彩蛋被放置在户外的灌木丛、常青树或绿色的蔬菜之间,为游戏布置了一个绿色背景,寓意春天的到来,并强调了卵的原始意义:重生[11]。掷鸡蛋是在食蛋前的一种抛掷游戏,玩法有两种:一是蛋被抛起并手接而不落地者为胜;二是掷起落地而蛋壳不破者为胜。与第二种玩法相类似的另一竞技游戏则是斗鸡蛋,这同中国古代寒食节盛行的斗鸡子游戏如出一辙。游戏中将彩蛋或从斜坡滚落,再用他人彩蛋或他物顺轨迹滚下撞击;抑或直接双蛋对碰,以保持自己彩蛋外壳不破或赢得数量更多的彩蛋为胜。破损的彩蛋會由失败者直接吃掉,则是食蛋习俗的延伸。而保持蛋壳长久不破,亦象征生命恒久不衰。
  三、求子与求偶:复活节的生殖崇拜
  求子与求偶是生殖崇拜的外现,关乎人类自身的延续,是求生寓意的进一步拓展。复活节与上巳节有着同样的生殖崇拜寓意,这是拥有天人感应观念的先民将大地回春与人类繁衍相互联系,并利用交感巫术来实现愿想的一种文化表现。复活节滚彩蛋活动通常与掷鸡蛋相连,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游戏。美国白宫一年一度的滚彩蛋活动可追溯到1878年卢瑟福总统任职期间,之后每年都会举行。滚彩蛋是竞速游戏,孩子们在草坪上翻滚自己的彩蛋,以最快到达终点者为胜。如今这一个游戏已经不再采用真实鸡蛋,而换作木制彩蛋,因此逐渐蒙蔽了生殖崇拜的原初意旨。威尼西亚·纽沃尔(Venetia Newall)认为滚彩蛋的本意是能“使土地肥沃或助力人类生育能力的提升” [12],其原理是鸡蛋作为生命象征,在春天的草坪上翻滚,以接触巫术的方式来使土地肥沃,提升土地的孕育能力。同样,南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歌谣也唱道:
  蛋,蛋是圆的,
  肚子也是圆的;
  来吧,健康的孩子!
  上帝,上帝,呼唤你![13]
  将蛋与孕肚的形状和功能做类比,而歌谣则是巫术咒语。
  此外,滚彩蛋游戏还具有占卜姻缘的实用意义。苏格兰康奈尔费里(Cornell Ferry)流行男女生一起参加的滚彩蛋比赛,游戏规定谁将彩蛋滚得更远,谁将最早结婚。[14]可见,彩蛋活动又具特殊的社交意义——求偶。德国埃菲尔地区(Eifel)的姑娘会在复活节这天唱着歌谣,将彩蛋送给男友:
  两颗鸡蛋是“羞愧”,
  三颗鸡蛋是“恩惠”,
  四颗鸡蛋为了“炫耀”,
  五颗鸡蛋带来“求爱”,
  六颗鸡蛋带来“婚姻”。[15]
  这并非孤证,在欧洲丹麦、挪威、西班牙、匈牙利等国普遍存在这一习俗。[16]即便在遥远东方的上巳节(清明节),女子们外出踏青、沐浴(上巳祓禊古俗),也更有机会邂逅心仪男子,因此大量传统爱情故事皆以此为背景。可见,复活节、上巳节等春天节日的文化功能与生殖崇拜相关。作为复活节的另一节物——复活节兔子也与生殖崇拜相关。复活节兔子并非一般家兔,而是野兔(Hare)。关于兔子与复活节、彩蛋及女神奥斯塔拉的关系众说纷纭,《美国注释与查询》(American Notes and Queries)提及:野兔原本是一只鸟,被女神奥斯塔拉变成了四足动物。为了感谢奥斯塔拉,这只野兔在复活节期间则行使最初的鸟类功能,为女神下蛋。[17]
  虽然这一说法没有任何文献出处,且未被学界采信,但此后相关传说却传播开来。如《复活节:最古老的节日之一》(Easter: One of the Oldest Festivals)谈到:据说复活节兔子是曾经为春天女神拉战车的鸟,后来变成了野兔。然而,每当春天到来,野兔都会根据记忆来恢复其鸟类的本性而下蛋,以此献祭春天以及青春的生命。[18]
  其实关于复活节兔子和彩蛋的记录最早见于1572年的德国:“如果兔子逃脱了,不要担心,如果我们找不到它的蛋,就用它的巢来做饭。”[19] 可知,复活节兔子下蛋的传说早在16世纪就已经在欧洲流传。兔子下蛋看起来纯属无稽之谈,但从野兔的生活习性而言,阳春三月恰属繁殖季,欧洲大陆的野兔通常表现得异常兴奋,故有英国俗谚“疯狂如三月野兔”(Mad as a March Hare)的说法。加之,野兔受孕生育能力很强,将同样象征生命的蛋(卵)与其在春季相关联,确是顺理成章的。复活节兔子在美好春天为人们送来象征生命寓意的彩蛋,也赋予兔子以神性。因此,复活节兔子进一步发展成为替代节日神灵的祥瑞符号,使节日世俗化,并与圣诞老人一样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节日偶像。   综上所述,复活节是披着宗教外衣的传统民俗节日,具有宗教性和世俗性的双重涵义与自然本质。复活节彩蛋和兔子是这一节日的两大节物,与其相关的节日活动暗藏了大地回春、万物复生的生命文化意旨。复活节所体现出的自然信仰与生殖崇拜,证明了其历史之悠久。而今复活节文化的流行,则彰显出古老传统所具有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新旧约全书[M].南京: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1989:63-64.
  [2]Christina Hole.Easter and Its Customs[M].M. Barrows and Company,1961:8-9.
  [3]Jacob Grimm.Teutonic Mythology[M].Vol I. London: George Bell and Sons,1882:290-291.
  [4](英)弗雷泽.金枝[M].徐育新等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865,899-905.
  [5]张小稳.从地区性的哀思到全民性的欢愉——寒食节的诠释史研究[J].民俗研究.2017(6):105.
  [6](唐)欧阳询著,汪绍楹校.艺文类聚(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2.
  [7](古希腊)埃斯库罗斯.鸟[M].杨宪益译.//古希腊戏剧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189.
  [8]吴雅凌.神谱笺释[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192.
  [9]Christina Hole.Easter and Its Customs[M].New York:M. Barrows and Company,INC,1961:62.
  [10]Christina Hole.Easter and Its Customs[M].New York:M. Barrows and Company,INC,1961:63.
  [11]Venetia Newall.An Egg at Easter:A Folklore Study[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71:328.
  [12]Venetia Newall.An Egg at Easter:A Folklore Study[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1:336.
  [13]Venetia Newall. An Egg at Easter: A Folklore Study[M].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71:113.
  [14]Mary Macleod Banks.British Calendar Customs:Scotland[M].Vol I. London:the Folk-lore Society,W. Glaisher ltd.,1937:40.
  [15]Hedi Lehmann.Volksbrauch im Jahreslauf[M].Munich:Heimeran,1964:36.
  [16]Venetia Newall,An Egg at Easter:A Folklore Study[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71: 329-333.
  [17]William Shepard Walsh, Henry Collins Walsh,William H. Garrison and Samuel R. Harris.American Notes and Queries[M].Vol 3. Philadelphia: The Westminster Publishing CO.,1889: 64-65.
  [18]Easter: One of the Oldest of Festivals[N/OL].Warren Sheaf,1911-4-13(6). https://chroniclingamerica.loc.gov/lccn/sn90059228/1911-04-13/ed-1/seq-6/?loclr=blogflt
  [19]Venetia Newall.An Egg at Easter:A Folklore Study[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1:324.
  作者簡介:
  王奕祯,男,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戏曲与民俗文化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由于政治党争而获罪,屡遭厄运,长期贬谪。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被贬岭南儋州。他察民情,观风俗,在诗文中记载了黎族风俗事象,并针对不同的风俗,表明了或尊重随俗,或批评劝导的观点,同时,诗人认为只有张扬中原文化,才能逐渐革除陋习。这些风俗观,既具有历史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苏轼;贬谪;儋州;黎族;风俗观  【中图分类号】I20
期刊
【摘要】 本文在对乐器分类法的目的、意义以及分类依据的特点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乐器分类法发展的局限因素,并初步提出乐器分类法在历史发展的三个趋向性演变:1.分类标准的唯一趋向;2.分类类别的求简趋向;3.涵盖目标集合所有乐器的趋向。  【关键词】 乐器分类法;分类依据;历史局限;演变趋向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
期刊
【摘要】 一直以来大运河都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打造大运河文化品牌IP建设与传播的重要方式就是“讲好中国故事”,这也是大运河文化品牌IP建设的一个重要使命。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品牌”的IP建设与传播对常州市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就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品牌”IP建设与传播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就目前“大运河文化品牌”的建设难点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IP建设措施和传播策略。  【关键词】 常
期刊
【摘要】 茶圣陆羽曾赞“岳州瓷青、青则益茶”,并将岳州窑位列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后由于战争、水患等多种原因,宋代以后逐渐衰落。近几年,以岳州窑复地的湖南理工学院为首掀起了一股岳州窑研究之风,岳州窑古青瓷在美学、工艺和历史方面的当代价值日趋凸显,基于岳州窑古青瓷形式基因历史传承的当代创新,是实现岳州窑复兴、打造湖南岳阳城市文化名片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岳州窑;价值;形式基因;创新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家庭伦理剧一直以来都是备受青睐的电视剧类型,家庭伦理剧通常以反映当下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为背景围绕父母关系、亲属关系等讲述家庭的故事。根据时代不同,家庭伦理剧顺应当下社会人们婚姻观、价值观等变化,为了避免故事趋于同质化、观众审美疲劳,也正在朝不同的方面转向:在人生的轨道上,原生家庭对个人一生的影响之大,“爸妈非常爱你,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是大部分原生家庭不幸的人逃不掉的噩梦。随着物质
期刊
【摘要】 枯山水庭园是日本传统庭园景观之一,与禅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枯山水庭园布置朴素、简洁却意义深远,其中各种要素都有其寓意。石喻义着岛、陆地,砂喻义着水或大风,小巧的绿植,喻义着无机世界中顽强的生命。枯山水庭园最初建造用于僧人苦修,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世界资源环境的减少,人类节约资源的意识也逐渐苏醒。而枯山水庭园的极简主义具有非常现实的生态价值,可代替耗资巨大的“真山水”庭园,成为我们节约资
期刊
【摘要】 流行音乐是与大众联系最紧密的一种艺术形式,将经典传统文化植入流行音乐中,充分发挥流行音乐受众面宽、教育性强、传播性广的特点,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对于艺术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方向。在分析出经典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可行性上,推出流行音乐是传承经典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之一,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切入点,发掘出更多的传统文化经典的现实价值和功能,促进人们向传统文化的回归
期刊
【摘要】 电影与教育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研究的重点,而其中对于红色电影的强调则是站在了基于电影艺术本体美学上,努力建构其在国家民族、宏观政治等层面上所折射出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物欲横流的消费时代,电影担负着启迪民众智慧、塑造民族形象、建设国家精神等多重功能,其中红色题材电影正是一种更加直接而有效地与观众沟通民族情感与国家话语的一种电影形态。  【关键词】 电影教育;红色电影;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二人转艺术是东北地区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近年来,它的内容与形式以城乡为界限进行划分出现了巨大的区分,由此而来的民间艺术审美问题应当被正确审视。传统二人转的艺术精华与“城市二人转”综合性的现代艺术展现应被如何认知,两者是否存在审美维度的契合,是本文开展讨论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二人转;审美;城乡差异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
期刊
【摘要】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于2016年推出的全新力作,作为央视原创的文化类节目其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与全民一起品读诗词之美,共享诗词盛宴,感知中国古典文化内涵,使人们能在快节奏的当代用诗词浸润心灵,感受古人智慧,共度诗意人生。其开播以来已经历了五个春秋,收获了无数国人与海外友人的点赞,节目无论从创作理念,环节设置和场景布置上都让人耳目一新。该节目兼顾娱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