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培养全健体人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要为整体的个体发展服务,所以我特别赞成把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全健体人的发展追求。
   全健体人是全人、完整的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身体和灵魂、道德和智慧、事业和生活都能处于平衡和谐状态,达到人的社会功能的全发展;全健体人是身体、心理、道德、人格健全的人,能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达到人的素质发展的全优化;全健体人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是积极自信的个体,是丰富、和谐、完整、自性的个体,达到了人的精神的独立强大。
   首先,培养全健体人需要我们把追求人的道德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实现人身心的平衡和谐、积极发展放在立德树人的首位;要求我们以全健体教育的理念,整合智慧技能、道德技能、运动技能、生活技能、心理技能,打造全健体教育体系,通过全健体人的研究,形成全健体智能开发系统、全健体健身系统、全健体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其次,培养全健体人需要发挥心理健康在推进人的整体健康发展中的基础和灵魂作用,需要充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学校心理学家”,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同行者、陪伴者、引导者、辅导者。心理健康教师更应有担当和责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协调、整合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要素和全健体成长要素,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身心灵融合的全健体教育新模式,实现立德树人新任务。以全人教育的大格局,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心育目标必须瞄准“全人”,确立“全健体”的价值取向,在学校心育课程实施中全方位、全过程地充分灌注“全健体”理念,实施“全健体”教育,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評价中把人的完整、健康、积极、协调的“全健体”看成发展的最终结果。这既是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旨归。
  最后,培养全健体人的更微观层面是创建全健体个人的优质生活史。在教师的陪伴和支持下,发展其内在的自我,培育积极、安全的关系,实现心理和行为的完全结合,反过来促进心理的发展,为完整、独立、健康、善良、全面的个体化做好准备。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心理健康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教育所追求的主要是学习掌握前人的认识成果,以获取知识为主要目的。而现代教育早已从追求认识的成果转向追求认识的过程,既重视知识的获得,同时更注重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