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

来源 :创作评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zy3106ji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老的人都躺在蒼山,最好的
  棺木都长在苍山,最高的碑
  都立在苍山
  苍山和村子一样老
  上苍山的人都要自己去看一遍风水
  就像奶奶那年,她扶着苍山一直找
  最后找到朝阳,坡下有池塘
  池塘边有一片梨树林的地方
  然后坐下来。苍山仿佛巨大的怀抱
  奶奶瘦小的身体一点点沉入
  山下的村子
  也跟着一点点抖动……
  父亲背着奶奶缓缓下山
  —多少年,我跟着父亲上苍山
  下苍山。只有我知道,一个孤儿
  多么希望
  再次从苍山上背下自己的母亲
其他文献
一、“返乡”:表象和内在  对德国诗人、哲学家荷尔德林的哲学立场,中年之后的陈世旭抱有极大的认同,以至于在短篇小说《妖母娘娘》(2013年)中,陈世旭情不自禁地陷入到了一种类学理化的叙述—即使这种叙述难以避免地弱化了作品的文学性特征,他借主人公萧光明父亲的思索,用了近一页的篇幅,转述了荷尔德林的现代忧思。在这一大段描述中,荷尔德林思想的价值凸显成两个部分:一方面是批判和反思现代社会技术、实用主义、
期刊
在当代文学的语境里,现实主义无疑是一个变化多端又莫衷一是的概念。从“革命现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再到1980年代,不断涌现出“新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等概念。随着新媒体在中国的普及,“现实主义”也被广泛借用到各个媒介中。近年来,网络文学领域也出现了呼唤“现实主义”的创作现象。有研究者称2018年为“现实题材写作转向年”,有学者呼唤网络文学的“现实向”。然而,对于网络文学而言,传统的现实
期刊
徐祖正(1893—1978年),字耀辰,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人。在中国现代文坛灿若繁星的作家中,他并不引人注目,但在现代文坛,他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与周作人是密友,与张定璜、刘半农、郭沫若、郁达夫等人时相过从;他是创造社、骆驼社的成员,创作了自传色彩浓郁的自传体小说《兰生弟的日记》;他将岛崎藤村的《新生》等小说译介到中国。  一 、徐祖正家世  关于徐祖正的出生年月,现存资料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是
期刊
本期文艺家:刘华,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1954年出生,1972年初下乡插队,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入江西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在江西省文联《星火》编辑部工作。曾任《创作评谭》副主编、主编,《星火》副主编、主编,省文联副主席、主席,并曾兼任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滕王阁文学院院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著有长篇文化散文《灵魂的居所》《百姓的祠堂》《亲切的神灵》《风水的村庄
期刊
梅黄杏肥,水田漠漠,童孙傍桑学种瓜,宁静祥和又亲近自然的日常生活,恐怕是潜藏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向往。遗憾的是,因为复杂又多变的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加之拥有广袤的国土面积,灾难永远不是一个过去时的词汇。在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上,它永远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是将要发生。“就文献可考的记载来看,从公元前18世纪,直到公元20世纪的今日,将近四千年间,几乎无年无灾,也几乎无年不荒。”[1]  事实上,对于整个
期刊
此时一声狗吠,也是亲的  成群的麻雀大胆地吞下苦楝籽  灰色的剪影挂在村口  鸟粪堆积  那些在冬天吞食的籽  不需要娘养  它们会在村里的任意处脱胎  众多屋檐的棕榈丝已经风化  雨水和老藤之间  瓦砾断梁生出一副枯骨  埋伏了数年  暗含着人世许多的拒绝  它们一小片,一小片地分裂  甚至通过一只蚂蚁向外界  传递不可知的呼声  一个村子的呼声  缺席數年,终有一场雪  会替我淹埋鸟群的脏羽毛
期刊
纪录片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典范,自问世以来就是各种影像先锋实验浪潮的弄潮儿。同时,纪录片所崇尚的对“真实”的追寻,也使得它成为充满不确定性的记录事件与表达思想的“艺术现场”。而伴随文化与艺术观念的多元嬗变,这个“现场”在不同時期,不同创作者的“介入”与“旁观”、“主观”与“客观”、“表现”与“再现”、“纪实”与“虚构”的矛盾对话里,呈现出驳杂而灵动的文化视野与美学特征。本期特别约请了三位多年来聚焦思
期刊
现在,他活的每天都是借来的  他向肺癌晚期借一天  先安顿疯癫的女儿,把她因失禁的裤子  被褥,清洗干净  送她入精神病院  再借来一天,为生病的老妻  存下一些钱  封好存折,密码和医保卡  借来的第三天,他扶着树  在山里选一块地,靠近他母亲  还有半天,他进城打了一针杜冷丁  挑选寿衣和香纸  第四天,他觉得是多出来的  他找到父亲,带来一块好木料  他請父亲为他打一个骨灰盒  亲手刷上桐油
期刊
詩歌换酒钱,父亲边倒边说  脸上露出一丝骄傲  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对饮  第一次以获奖的酒  敬他持续发酵的父爱与白发  辛辣里透出回甘,是父亲的一生  一杯下肚,他悔及未让我上大学  过早地品尝生活的辛酸  所幸,我成了一名诗人  沉默中他饮下第二杯。脸颊泛红  他第一次谈起初恋  谈起那个女孩银铃般的笑声  但很快收回了记忆的目光  落在灶台前母亲的身上  母亲手中叮叮当当  盖过了父亲的低语
期刊
在山中,鸟声响起  我将隐去鸟声  板栗树光枝林立,带刺的锐壳  落满山腹  我将隐去  山腹全部的刺痛  独坐山谷,身后是断崖  我将隐去  一条瀑布怎样决绝地投身  一株野草  从采药人的背上  如何爬上悬崖,喊住  悬崖边深藏黑暗的人  當然,从进山就划破  我手臂的一丛丛荆棘  它们对一个陌生人的敌意  我将隐去  它们在熟悉的血液里  认出陌生的我  那因爱而恨的情  有多深,我都将一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