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博客:道德教育的时代载体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博客是当下流行较广的网络交流方式。班级博客作为教育博客的一种,也越来越被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所接受,因此充分利用班级博客这个载体对学生实施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博客 班级管理 道德教育 载体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由网络所构建的新的生活方式正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认识、情感和心理。因此,利用网络资源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无疑是非常好的一种选择。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中,班级博客是其中一种便捷而实用的方式。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班级博客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呢?这是摆在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班级博客的内涵
  班级博客,作为教育博客(Edublog)的一种,是以一个班级为单位,任课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思想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助互进的平台,挑战传统学生思想交流、资源共享的教育博客类网站。[1] 班级博客在中小学日益盛行,它的精神实质体现在交流、共享与协作上。通常情况下,一个良好的班级博客是由师生共同创建的(创建初期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它记录着班级中发生的大小事件,留下班级成长的精彩瞬间,成为师生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它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平台,也是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网络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班级博客虽然主要以文字、图片、音像等方式展现其内容,但是在这些内容的背后却隐含着重要的德育特质。每一个班级博客都是一束闪烁着生命的火花,一扇展示班级学生风貌的德育窗口。[2] 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利用班级博客这一新的资源和载体,为道德教育服务。
  二、班级博客在开展道德教育时应具有的特性
  若想充分发挥班级博客的道德教育作用,班主任应该努力使班级博客具有相应班级的特色,并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1.班级博客的特色化
  班级博客的特色化是指班级博客要形成自己的特色。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每个班级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班级博客的创建与维护应紧密结合本班师生的实际情况,体现本班的特色。在班级博客创建初期就应尽可能地征求各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学生才更有归属感,才更乐意主动参与进来,从而真正成为班级博客的主体,这样,班级博客的道德教育也才更具有针对性。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本班的特色呢?首先要努力挖掘班级文化的内涵,然后使班风、班训、教风、学风等在班级博客能得到个性化的表达。另外,在班级博客的展示方面,如页面设计、主题选择和Flash特效等,也都要体现特色。
  2.班级博客的生活化
  班级博客的生活化是指班级博客应紧密围绕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来建立和维护。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德育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来源于生活。换句话说,只有以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为基础,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的教育意义,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班级博客是集思想交流和资源共享为一体的平台,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其功能,通过班级博客来关注中小学生的生活。不仅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生活,家长可以关注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也可以关注自己的生活,中小学生的生活因此变得更显性和感性。这样,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便容易被观察到,进而方便班主任和家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总之,通过班级博客,可以让班主任开展道德教育时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班级博客能展现道德教育的魅力
  班级博客的道德教育作用体现在中小学生道德成长中知、情、意、行的各个方面。
  1.班级博客是道德认知碰撞的舞台
  班级博客,作为网络交流的平台,给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一种不需要面对面,不需要有心理压力的交流、讨论方式。另外,在班级博客里,不管是教师、学生,还是学生家长都可以采取非实名的网络称呼,这样就更便于他们平等交往和真正对话。
  可以说,在班级博客这个没有围墙的课堂上,学生乐意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就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学习心得、课堂感受、同学之间的关系、同学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进行超越传统时空的交流,并让所有同学共享知识与思想。[3] 在这种交流氛围里,道德认知上的差异便可能得到及时的体验,进而在道德认知的交流碰撞中,纠正自己认知上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认知思维。另外,在班级博客中对话,通过讨论、研究道德话题、成长中的困惑,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明辨是非、做出道德决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自主地建构起自己的道德观念,养成理性地分析、解决道德问题的习惯,养成尊重和宽容各种价值选择的价值倾向。[4] 这样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学校德育中班主任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
  目前,中国社会的转型使社会的价值观日益走向多元化。“这就要求教育不能传递特定的道德理念和原则,而是要批判地在教育的交往中检查审视各种道德取向,引导未来公民主动判断和选择,从而使道德教育既形成公民的理性品质,又培育公共领域中各种价值的交流和尊重的传统。”[5] 因此,我们利用班级博客来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时要把握好限度,更要用主导价值观去引导他们成长。
  2.班级博客是道德情感交流的场所
  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影响人格,形成德性。而个体德性的形成,仅通过认知层面即“关于道德的知识”的掌握是难以实现的。道德知识能否成为道德观念,取决于其感情的投入程度。中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五彩缤纷、各具特色,而情绪、情感最能体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把握中小学生情感发展的脉搏,才能找准德育工作的切入点。[6]
  班级博客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捷、便利的跨时空的情感交流场所。班级博客可以跨越时空限制,延长交流时间,拓展沟通空间,而且可以让孩子们少了面对面的那份尴尬和顾忌,可以实话实说畅叙心中所想,让对话变得更为及时有效。
  学校和教师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班级博客或班级博客联盟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鼓励学生用个人博客或在班级博客里设立一个“情感交流园地”专栏来记录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愿吐露的思想困惑、情感经历,抒发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之情等。据此,教师、学生和家长也更容易广泛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动态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进行情感的“零距离接触”,让心灵走得更近,从而有效地为其解惑,为其提供帮助、指导,进而引导中小学生健康、顺利地成长。实践证明,只要班级博客运用得恰当,它就能成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家长情感的“黏合剂”。
  3.班级博客是道德意志锻炼的天地
  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它能促使人们将自己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帮助人们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言行和情感。意志是否坚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中小学生对道德观念在现实当中的贯彻执行程度。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意志也非常重要。
  班级博客是师生共建的网络交流平台。班级博客的维护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和教师也应充分重视班级博客的教育功能,让中小学生真正成为班级博客的主人,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在实际操作中,班主任应让学生轮流做博客的管理员,指导其维护好班级博客,并及时更新博客内容。另外,鼓励学生把一天或近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信息及时发布在博客上,便于大家交流和共享的同时也有利于他们意志的锻炼。鼓励学生特别是博客管理团队要相互合作,打造特色班级博客,以吸引全体同学和教师参与。当然,在加强本班博客建设和维护的同时,应尽可能地加强与兄弟班级的联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拓宽学生视野,增长道德知识。
  4.班级博客是道德行为强化的家园
  学校对中小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效果如何,更多地需要通过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来反映。
  体验是学生把握道德的主要方式。今天的学校所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往往是人为创作出来的,它们只是学校的工作,而不是学生的生活,学生难以有真切的体验。这样,对学生道德教育的效果便可想而知。毫无疑问,学生真切的体验是需要借助真实的道德事件的,真实的道德事件有助于塑造真实的道德人格。通常情况下,学生在班级博客中反映的都是自己真实的问题,都是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历或面对的事件,都是亲历亲为、可亲可感的生活事件。班级博客通过师生对真实的道德事件的交流和讨论,可以诱发学生真正的道德冲突,唤起学生真情的道德体验[7],纠正不当行为,强化道德行为。
  班级博客由于来自学生生活,是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所以更利于中小学生接受、吸收、内化。而且,班级博客中反映的基本上都是中小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事件,其中不乏许多道德事件。在道德事件中成长,是学生道德发展最生动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道德之于个体就是一系列的事件或“事件之流”,“道德就是事件,是人对自己全部的生存和生活事件的历练”。[8] 班级博客有利于在真实的事件体验中强化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培育其道德品德。
  5.班级博客是道德智慧培育的纽带
  (1)班级博客有利于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由于每个孩子的个性与成长环境的不同,他们的成长过程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包括道德成长过程。通过班级博客这个平台展现中小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人之初,性本善”,可以说,每位中小学生的内心都是向善的。在现实生活中,当学生个体或群体的优良品质在博客中得到肯定或赞扬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情绪反应或行为改变,从而激发他们的道德潜质,有利于他们的道德成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我们要努力运用班级博客这个平台做好榜样的宣传工作。
  (2)班级博客有助于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班级博客记录的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苦痛”等都在班级博客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学生可以据此进行横向比较、纵向分析。在横向上,他们可以发现与别的同学的差异所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改正补救;在纵向上,便于观察自己的成长历程,看出自己哪些方面进步,哪些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或巩固,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学生有效开展自我教育的最好素材。
  班级博客作为学生随时进行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载体,它有助于学生同龄群体之间及时开展交流、讨论等活动,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显然,学生经常性地开展自我教育有利于其道德知识的领悟、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巩固和道德行为的强化。
  四、班级博客是凝聚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培养学生成才责无旁贷。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然而,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信息充斥着每个角落,各种思想交织在一起,仅仅依靠学校去完成道德教育的任务是不可能的,还需要家庭、社会与学校通力合作,形成强大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便于其成长、成才。
  班级博客作为信息时代新型的交流方式,它的维护和发展融合了多方的智慧。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学生家长是参与者,其他人员也可以光顾博客献计献策。因此,班级博客可以强化多方联系,特别是家校联系。在这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进行交流和沟通。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传统的教师与学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难,使得家校双方教育的一致性在某种程度上便被削弱,而通过班级博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不仅如此,班级博客还可以吸纳多方面的智慧,包括其他教育者和学生自己。鉴于此,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道德发展方面有什么问题时便可以得到及时引导、疏通和解决。各方面的关怀和帮助有利于学生人格的良好发展。当然,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贯穿于学生道德成长的始终。
  班级博客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孕育的新型交流方式,如何更大限度地发挥道德教育作用,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进一步探讨、研究和实践。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541006)
  
  参考文献:
  [1]王晓.班级博客(Blog)平台的创建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
  [2][3]柳易华.班级博客:开辟网络德育新领域[J].思想理论教育,2006(1).
  [4][7]曹凤燕.班级博客:学校道德教育的新天地[J].教育导刊,2007(10).
  [5]金生鈜.德性与教化——从苏格拉底到尼采:西方道德教育哲学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6]王浩.班级博客:以德治班的新平台[J].中国德育,2008(9).
  [8]陈根法.德性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采用反复干旱法,研究了自国外引进的15份胶质苜蓿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来源胶质苜蓿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3个苜蓿
抗性种质N9659含有野生二粒小麦(资源编号:AS846)的抗白粉病基因,并对陕西关中地区白粉病优势小种表现为高抗。为了研究其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规律,用高感品种辉县红、阿勃、陕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