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朗读训练方法谈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5812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朗读技巧,把文章读得流利、自然、生动,读出喜、怒、哀、乐、爱、憎的感情,把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复杂心情通过声音充分表达出来,无疑是语文阅读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注重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指导朗读,帮助学生把握朗读的技巧
  
  教师在指导朗读时,首先要熟悉教材,把握好朗读训练的重点,弄清每句话的速度、语调、感情色彩;体会文章的内容,所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的特点,有目的的具体指导某一段,某一句,然后再整体朗读。这样训练有利于培养朗读能力,体现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富有感情的教师范读和录音带示读,让学生在听读中反复体味和模仿,逐步使他们领略朗读的技巧,懂得发声、读音、轻重、停顿、等要领,闻之“恍如眼前”,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语醉其音”的效果。
  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一般来说,教师全文范读可放在总结课文之前。正当他们想读好,而又读不出那种感觉时,这时教师说:“看我读。”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达到预期的效果。至于以一些重点句段的示范朗读,一般是跟提问连在一起,随时示范。如:(1)听老师读这段课文,看老师强调了哪几个词语?再想想为什么要强调这些词语?(2)听老师读这篇课文的结尾,几种读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特别是有些词句的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要注意指导学生依靠语感的模糊识别功能,在朗读时进行适度的把握。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1、生动优美的旁白性描述,也可以设计恰如其分的富有激情的、紧扣儿童心理特点的课堂导语,还可以运用合适的精美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精心营造的境界中,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2、巧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教学中利用幻灯、录像显露出教材中的情感色彩,使画面与课文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感染。
  3、借助音响,以声传情,渲染气氛指导感情朗读,使学生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境之中,丰富感性认识,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深入领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读出读者的心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4、想象画面,加强有感情的朗读练习。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不同语调朗读,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人或事,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基调。学生反复练习感情浓的课文,边读边浮想联翩,然后通
  过进一步文字分析再造想象,把学生带入作者精心营造得境界中。
  
  三、师生评价,落实朗读训练的效果
  
  为了让朗读训练卓有成效,教师不仅要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还要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反馈评析。可以用评议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集体指导与个人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普遍性和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进行集体指导,其他的采用小组或个别指导。评议要结合朗读材料进行,不要泛泛而谈,语气要温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生评论相结合,放手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对错误的见解绝不讽刺、挖苦。为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朗读尖子,让他们去指导其他同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四、创造广阔的朗读环境,让学生读有提高
  
  朗读技巧的自觉掌握和运用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为保证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设计朗读的形式也要为全体学生服务。可采用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个
  人自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四人小组评议读、开火车轮读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另外,经常让同学们在家中把自己喜欢的课文录下来,和大家在班里一起欣赏,效果不错。课外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多形式的朗读活动,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朗读环境。让学生自己选择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或诗歌进行配乐朗诵表演,当场评分、奖励。每个学期在班里举行几次全班同学参加的朗读比赛,大家都来当评委,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有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效果非常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是语文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或正音通读,或加深对句子课文的理解,或启发想象,或品味感悟培养语感,或巩固记忆熟读成诵,或领会文章写作技巧等等,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锻炼当众发言的胆量,都会在朗读中得以解决,而且还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其他文献
新大纲、新教材都昭示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施教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抛弃陈旧的教学套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做足“读”字这篇大文章。     一、朗读在教学上的重要作用     现行各级考试,只有笔试而无口试,故不少教师便围着指挥棒转,“考啥教啥”。学生呢,迫于升学的压力,只顾埋头于作业堆,对朗读教学缺乏热情。在语文学习中有些同学认为语文学习重点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上,考试时占的比重也最大,于是为了提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目前,校园的网络建设,应用和研究逐渐向着纵深发展,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又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实施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信息技术也
期刊
摘要:小学应打造“有趣、高效、幸福”课堂,并正确引导,指导教师明确什么是“有趣、高效、幸福”课堂,不能搞花架子。  关键词:课堂有趣、高效、幸福、引导、评价。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各地都在纷纷探索适合本地、本校的课堂新模式。其中“高效课堂”提的最多、最响。任何一项新兴事物要获得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主导性意见的正面肯定和正确引导。当前教师在高效课堂评价上显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思路,要求语文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作文要求主要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一、当前学生习作指导中存在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指导,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1、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
期刊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比如:七年级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不能轻视,因为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七年级学生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的写出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变换师生的角色,教师由前台到后台,当“导演”,学生由后台到前台当“演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优化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及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主动去获取知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期刊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学生认识的客观规律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启发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具有三大功能:下面, 谈谈我在中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面的几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是通过学而起作用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效率其基本的涵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对课堂效率而言,所涉及的就不仅指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的量,还指学生掌握、运用知识与技术的程度等。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首先要转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视观念:由于学生主科学业负担较重,学习时间有限,信息
期刊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堂成功的化学课,应由设疑、引导、定位、反馈、应用这几个环节组成,设疑是这些环节中的第一环,设疑的目的是创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设疑有助于创设课堂情绪,因为教学效益的优劣,直接受课堂情绪的影响。课堂情绪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作用下,学生心理需求上所产生的情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往往比知识给予的信息交流更快更强烈,因此,理想的设疑是成功教学的先导。那    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