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地区田菁种植密度对其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p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品种和密度对田菁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方法]比较田菁在不同密度下植株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结荚数、结荚枝数、秕粒率等指标。[结果]各密度下同一品种田菁生长性状、结荚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籽粒产量虽变化不大,但以7.5万株/hm2密度下秕粒率最低,籽粒更饱满;不同田菁品种间籽粒产量差异较大。[结论]通过选育品种、合理调节田菁种植密度等措施,可获得品质更高的田菁籽粒,并实现高产,为黄三角地区田菁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丰富的原料。
  关键词田菁;密度;籽粒产量
  中图分类号S54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2-00407-02
  Abstract[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esbania varieties and planting density on seed yields and correlated characters. [Method] The plant height,stem diameter,shoot fresh weight,pods numbers, pod branch numbers and immatured grain rate at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plant growth for the same species at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Although planting density had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seed yields, immatured grain rate was the lowest at the planting density 75 000 plant/hm2, the seed yields were significant in different varieties. [Conclusion] The higher seed yields and better quality of Sesbania could be obtained by breeding new varieties and controlling planting density rationall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abundance resource for the Sesbania gum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Key wordsSesbania; Planting density; Seed yield
  田菁(Sesbania cannabina Pers)是1年生豆科植物,原产我国南方沿海各省,现北方各地均有栽培。田菁用途很广,是各种土壤类型的优良绿肥,也是禽、畜、鱼的良好饲料。它具有很强的耐盐、耐涝、耐贫瘠能力,是改良盐碱地、土壤修复的先锋作物[1-3]。其种子胚乳可以生产田菁胶,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种新型半乳甘露聚糖胶,可代替进口的瓜尔胶。田菁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被广泛应用于油田采油、选矿冶金、采矿爆破、纺织印染、医药农药和日用化工等工业[4]。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种植田菁能有效改善当地土壤条件。籽粒可以用来加工田菁胶。同时,田菁具有对耕种管理要求不严、投入少的优点,因此大面积广泛种植田菁能有效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然而,目前田菁主要作为绿肥作物进行种植,籽粒的功能价值往往被忽略,籽粒产量较低的问题较突出。目前,对田菁籽粒产量的研究报道也较少。笔者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田菁生长、结荚特征及籽粒产量的变化,探索最佳的农艺栽培措施,以期获得高产、优质的田菁籽粒,为田菁胶工业化生产提供丰富的原料。
  1.5 取样方法在每个小区选择中间2行为取样行,各行连续定点20株作为调查株,测定各处理指标。
  1.6 测定内容收获前,测定株高、茎粗、结荚数、结荚枝数、结荚高度;收获后,测定地上部鲜重、籽粒产量和秕粒率。试验数据利用DPS、Excel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密度对田菁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同一田菁品种茎粗和地上部鲜重达0.05水平显著差异,地上部鲜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递增,而茎粗呈现出相反的趋势,7.5万株/hm2密度处理下茎粗比15万株/hm2密度处理更高,表明在盐碱地条件下,较高密度处理田菁植株能获得更大的地上部鲜重,但较低密度处理更
  有利于单株生长。
  2.2不同密度对田菁株高和结荚高度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同一品种田菁株高和结荚高度达0.05水平显著差异,株高和结荚高度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递增。在15万株/hm2密度下2个品种株高最高分别为375.3和382.3 cm,均以7.5万株/hm2密度下株高最低,分别为313.3和312.0 cm;2个品种均以7.5万株/hm2密度下结荚高度最低,分别为225.7和236.7 cm,15万株/hm2密度下最高,分别为275.3和287.3 cm。15万株/hm2密度下田菁表现为植株高,结荚高,7.5万株/hm2密度下则相反。这表明田菁在较高种植密度下营养生长旺盛,抑制生殖生长,植株徒长,结荚位置变高;而在较低密度下生殖生长提前,结荚位置降低。
  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同一品种秕粒率差异达0.05水平显著差异,且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个品种均以15万株/hm2密度下秕粒率最高,分别达10.4%和17.2%,当地品种7.5万株/hm2密度下秕粒率最低,为5.6%。这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田菁结荚数、结荚枝数等产量性状有较大的影响,密度的增大影响田菁的生育期,从而影响籽粒的成熟度。   3结论与讨论
  3.1合理密度是获得优质高产籽粒的关键田菁胶来源于田菁种子的胚乳,因此大田种植胶用田菁,既要提高田间籽粒整体产量,又要提高籽粒品质。试验表明,尽管7.5万株/hm2密度种植条件下地上部鲜重减少,生物产量下降,但与15万株/hm2密度种植相比其籽粒产量并未显著降低,且秕粒率更低,籽粒更饱满,更利于田菁胶的加工生产。可见,合理的种植密度对于获得高品质田菁籽粒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表明,当种植密度较大时,虽能获得较理想的籽粒产量,但由于群体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导致植株高而细,结荚位高,结荚枝和结荚数少,籽粒成熟时间晚且成熟度不一致,使得籽粒饱满度差,秕粒率高,籽粒品质下降。由此可知,种植密度过大,株间荫蔽,植株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受到抑制,正常的光合生产与物质积累受到阻碍。这是导致田菁上述田间表现的原因。
  结荚数、结荚枝数和粒重是构成田菁单株产量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合理密植,协调好单株和群体的关系,才能挖掘其高产潜力。密度对田菁群体籽粒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群体籽粒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提高,达到一定的密度值。群体籽粒产量则随密度的增大而下降。从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田菁种植模式来看,一般农户的密度在15万株/hm2以上。而研究表明,该密度不利于种子胚乳的发育,影响种子质量。该试验仅研究了3个种植密度对田菁生长、结荚特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还无法确定最佳的种植密度范围。今后,应进一步设计密度梯度,探索最佳的种植密度,使得结荚数、结荚枝数和粒重均达到合理值,从而获得更加高产、优质的田菁籽粒。
  3.2不同田菁品种间籽粒产量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市场胶用田菁良种较少,该试验只比较了本地品种和江苏盐城盐菁1号2个品种。研究表明,同一密度下品种间存在差异,本地品种表现出更高的籽粒产量。盐菁1号在该次试验中田间晚熟,籽粒产量较低。这可能与该品种的引种特性有关。田菁原产低纬度热带地区,对日长反应比较敏感,来自不同纬度地区不同光、温条件下田菁品种的生育期差异较大。盐菁1号引自江苏。与江苏地区相比,该试验地纬度稍高,光照、积温、降水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该品种结荚期推迟、籽粒晚熟,且植株上下部籽粒成熟期不一致,籽粒饱满度差,空荚瘪粒多,秕粒率高,从而降低籽粒产量。今后,应引进更多的田菁品种。根据田菁引种特性对其驯化,尽量选育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早熟品种,使得在实际生产运用中获得高产。
  参考文献
  [1] 许开华,茅孝仁,蔡娜丹,等.大棚轮作田菁对土壤降盐效果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58.
  [2] 简曙光,杨中艺.茎瘤对长喙田菁在铅锌尾矿环境适应中的意义Ⅱ.茎瘤对长喙田菁固氮和积累重金属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2,26(2):209-215.
  [3] 刘兆普,沈其荣,邓力群,等.滨海盐土水、旱生培下田菁生长及其对盐土肥力的影响[J].土壤学报,1992,36(2):267-274.
  [4] 崔元臣,周大鹏,李德亮.田菁胶的化学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4):30-33.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有效地评估纳米粒子对植物潜在的生物毒性,选取玉米和氧化铁纳米粒子为研究对象,探讨氧化铁纳米粒子(nanoFe2O3)对玉米生理效应的影响。同时,测定抗氧化酶体系的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当受到氧化铁纳米粒子胁迫时,玉米会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但这会激发玉米本身的保护机制,导致整个机体的抗氧化预防能力增强,使得机体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降低,减少对机体的损害。同时,通过玉米根的荧光
期刊
摘要 [目的]为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华麦6号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华麦6号的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征和高产栽培技术,探讨其应用价值。[结果]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用扬麦13与苏麦6号品种杂交,后代进行严格选择,育成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华麦6号;与对照扬麦 11相比,在多点鉴定及品比试验、省级中间试验中,华麦 6号增产效果明显;农艺性状优良,穗粒结构协调,播期弹性大,适应性强;抗赤霉病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筛选出适宜红壤旱地种植的耐连作花生新品种。[方法]对13个引进的花生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中花16号适应性强,在进贤温圳、新建石埠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性和高产、稳产性,折合产量分别是3 181.59和3 371.57 kg/hm2,与CK相比增幅均在10%以上;中花12号属红皮花生种,有良好的抗病性和丰产、稳产性,在进贤温圳、新建石埠的产量均多达3 000 kg/hm2;中花9
期刊
摘要 以海口市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3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和GIS作为技术手段,采用扩展强度、扩展速率、分形维数、稳定性指数和重心迁移速率从建设用地数量特征、空间结构分形特征和重心迁移规律3个角度进行时空扩展分析。结果表明:①海口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220.33 km2,年均扩展强度为0.51,年均扩展速率为21.04%;农村建设用地扩展的数量值均比市区的大;秀英区的年均扩展强度和年均扩展
期刊
摘要为充分发挥小麦品种浚2016的增产作用,采用小区试验、高产攻关和总结群众高产典型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总结了一套浚2016产量9 750 kg/hm2栽培技术路线,即:适期播种(10月10~20日)、足墒播种、适当增加播种量(180~225 kg/hm2),增加基本苗,增加冬前大分蘖;早春促控结合,以控为主;拔节后主攻大穗;后期保障灌浆,增加粒重,建立高质量群体。浚2016产量9 750 kg/h
期刊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栀子中绿原酸含量影响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可用于控制栀子不同炮制品的质量。  关键词栀子(FRUCTUS GARDENIAE);炮制;绿原酸;HPLC  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2-0039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differ
期刊
摘要[目的]筛选南烛叶中乌饭成分提取工艺的最优参数,研究乌饭色素应用环境稳定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色素溶液吸光度为考察指标,以料液比、温度、时间为影响因素,研究南烛叶中乌饭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乌饭叶中乌饭成分在酸性条件、碱性条件、室温和热贮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当料液比为1∶10(g/ml)、提取温度85 ℃、时间90 min为最佳提取工艺。南烛叶乌饭成分在蒸馏水和酸性条件下表现
期刊
摘要文蛤是一种传统的海洋中药,文蛤壳入药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通过查阅国内外近20年的相关文献,对文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文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S9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2-00439-03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又称为花蛤、海蛤、黄蛤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Cst B基因在大白猪、野猪及野家杂交猪背肌组织中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技术对试验猪只进行检测,探索Cst B基因在大白猪、野猪及野家杂交猪背肌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背肌中Cst B基因的表达在90日龄的野家杂种猪表达量最高,其他个体相对较均衡。[结论]从蛋白酶水解的角度来说,90日龄的野家杂种猪利用背肌制作的火腿品质高于大白猪。  关键词猪;RT-PCR;Cst B
期刊
摘要[目的] 为了筛选适合当地烤烟生产的蚯蚓粪肥与复合肥的配比结论] 施用蚯蚓粪肥,可显著提高烟叶中还原糖、钾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烟叶中氮、烟碱、氯等化学指标的含量,明显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  关键词蚯蚓粪肥;烤烟;配比;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2-00417-02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