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Barthel评分的影响

来源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h_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Barthel评分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105例进展性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独治疗组50例(常规+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和联合治疗组55例(丁苯酞软胶囊+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Barthel评分、睡眠质量、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单独治疗组总有效率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两组NIHSS、Barthel、PSQI评分均有改善,联合治疗组B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消化道早癌患者的疾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伴侣支持的关系,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提高消化道早癌患者疾病获益感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消化内科病房住院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白介素-2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治疗的90例晚期恶性肿瘤并发腹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各30例。A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白介素-2腹腔灌注,B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腹腔灌注,C组采用白介素-2腹腔灌注;比较三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KPS评分、细胞免疫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近期临床疗效、KPS评分改善均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激素水平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8例子宫肌瘤患者,设为A组70例(大剂量24 mg米非司酮治疗)、B组68例(小剂量12 mg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激素水平、VEGF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应用腹部B超复查,观察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s)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糖尿病足感染且分泌物阳性的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足部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及药敏分析,分析患者临床资料、MDROs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分泌物培养阳性69例,其中MDROs组39例(56.52%),敏感菌组30例(43.48%);MDROs组共分离出39株,前4位的细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铜绿
目的研究无缝衔接整体干预(SOI)对重症胰腺炎(SP)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IH)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SP患者9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SP患者分为SOI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行常规干预,SOI组行常规干预+SOI。观察两组IH及术后寒战发生情况;两组腹痛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自主排便、拔管及住院时间等恢复指标;两组术前、术后7 d改良Marshall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等预后指标。结果SOI组IH及术后寒战发生率均
目的评价索利那新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改善女性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药物保持时间和下尿路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女性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组(试验组)和坦索罗辛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两组在术后6周内膀胱药物灌注保持时间、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和用药周期内头晕、低血压、心动过速、口干、便秘、尿潴留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在术后4周内膀胱药物灌注保持时间、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分别在术后2周和4周即可达到膀胱药物灌注维持1小时
目的研究多普勒超声联合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及附睾蛋白4(HE4)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92例,其中良性44例(良性组),上皮性卵巢癌48例(恶性组,病理分期Ⅰ期19例,Ⅱ期9例,Ⅲ期11例,Ⅳ期9例)。分析其超声特征,对比两组及恶性组不同病理分期患者CA125、CA19-9、HE4水平及超声评分;绘制ROC曲线评估多普勒超声联合上述因子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结果。结果恶性组CA125、CA19
目的评价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来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ESUS)患者隐性阵发性房颤(CPAF)的预测评估价值。方法将随访期间是否监测到阵发性房颤发生的92例ESUS患者,分为房颤组和无房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预测ESUS患者发生CPAF的危险因素。结果共23例(25%)患者在随访中监测到阵发性房颤(PAF)的发生。较无PAF的患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观察到的自发回声显影(SEC)和左心耳血流速减低(LAAF)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发现的左房增大的征象在PAF患者
目的观察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住院术后行呼吸机治疗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机械辅助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PSV组(n=35例)采用PSV模式予以治疗,NAVA组(n=35例)采用NAVA模式予以治疗,两组同时予以相应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气道峰值压(Ppeak)、呼吸功占总呼吸功的百分比(WOBp/WOBt)、气道平台压(Pplat)及Eadi等呼吸力学相关指标,监测两组患者触发延迟时间、呼吸机通气频率、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AO-C型骨折应用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AO-C型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部位不同分为掌侧组(应用掌侧入路法进行手术)和背侧组(应用背侧入路法进行手术)各40例,比较两组手术和治疗情况、愈合时间、腕功能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掌侧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短于背侧组(P<0.05);两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指端血液循环恢复良好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个月,两组掌屈、背伸、旋前和旋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