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皇族元祜的种族探寻

来源 :南方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ran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祜墓是河北省磁县北朝墓群中的其中一个墓葬。墓室中有一棺一椁朽痕,棺内有一具人骨。墓葬中还发现了有碑文的墓志石,从墓志记载获知,墓主人是徐州刺史元祜,他也是北魏皇帝拓跋焘的重孙子,葬于公元537年,死时56岁。人骨的保存状况不好,收集到一些头骨片、完整下颌和小部分体骨。骨骼上的一些特征显示出男性特点,关节面普遍存在关节炎症状,胸椎和腰椎上都有小型骨赘,为骨性关节炎的表现。牙齿磨耗严重,有牙周病及根尖脓肿现象。由于头骨破损严重,无法从形态观察和测量数据来判断元祜的种族形态类型。元祜骨骼的线粒体DNA结果显示,元祜归属于单倍型类群C,而且与元祜线粒体DNA的单倍型有共享序列的人群基本都在亚洲,特别是北亚地区,结合元祜的单倍型类群的归属,推测元祜应该属于北亚人群。对中国古代鲜卑人群的人骨形态学研究指出,其形态特征更近似于蒙古人种的北亚类型,同时也有不同程度的东亚类型特征。从鲜卑的发展历史看,鲜卑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种族,而是一个多民族的混血"混合体",除了与匈奴不可避免地发生基因交流外,与东亚类型人群,主要是汉族也应该发生过基因交流。但DNA的分析显示,鲜卑人群受到汉族的基因影响有限,并没有改变鲜卑人群为北亚类型的主体特征。另一方面,虽然鲜卑族不断的南迁、汉化并最终融入到汉族主体中,但是在遗传学上并未显示出拓跋鲜卑人群与现代汉族较近的关系,主要是因为汉民族主体庞大,来源复杂,鲜卑人群的混入并没有对汉民族产生较大影响。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问题突出。一是教师数量与快速发展的职教规模不相适应,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并存,师生比过低,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不足,骨干教师和专
目的:克隆蚓激酶基因并在GENEBANK中进行序列分析 方法:采用RT -PCR技术,以蚯蚓总RNA为模板进行扩增,克隆蚓激酶基因 用Blast软件对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克隆了一个cDNA
2012年7~8月,为配合渠县汉阙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考古工作者对渠县汉阙阙体周围进行了考古勘查,初步掌握了阙体周边神道、墓葬等遗迹现象的分布情况。勘探得知,神道一般位于双
反腐倡廉是关系一个国家和政党生死存亡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历程,我们获得的基本经验是
西部县域支行对西部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作用正在不断弱化,甚至成为县域经济的"抽血机"。金融危机下县域支行如何定位,如何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保增长要求,化危为机,成为决定西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企业业绩指标,选取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作为资本结构指标,分别建立一次回归模型和二次回归模型,并采用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
<正> 邹平水杏原产于山东省邹平城西张高一带,栽培历史在百年以上。过去由于不重视杏的栽培,此杏频于灭绝。1985年进行果树区划才重视了这一品种的优良性状,并对现
期刊
自从Grice(格莱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合作原则”以来,来自各方的攻击和责难便源源不断。笔者以为:(1)、“合作原则”之于语用领域,如同“价值规律”之于经济领域,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