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功能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山,江苏苏南地区一个年轻而古老的城市,素以昆石的玲珑坚毅、琼花的天下无双、并蒂莲的和谐祥瑞在江南文化中独树一帜、闻名于世。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坚持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率先发展,从自费开发起步,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三创”精神为强大动力,以全面小康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
  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昆山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昆山人民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展现。昆山市委市政府在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始终坚持巩固昆山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并使之与昆山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紧密结合,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鲜明的地域特色,引领昆山之路越走越宽广。
  
  一、昆山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基本经验
  
  走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前列的昆山市,在又好又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努力增进政府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经济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共同理想与个人愿景以及城乡环境改造与社会风尚转变的辩证互动和双向促进,从价值引领的高度谋发展,以价值功能的实现求协调,努力寻求价值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价值的功利性与伦理性的统一、价值的现实性与未来性的统一、价值的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为提高地方党委执政能力与政府行政效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以政府价值观的嬗变推动社会价值观的转型。长期以来,昆山各级党委深入推进理论武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树立和实践先进的政府价值观,引导人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动员人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团结奋斗,从而促进社会价值观的全面进步。昆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亲商、安商、富商与亲民、安民、富民结合起来,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夯实思想基础,提升地方政府服务品质,改善政府行政生态,优化投资发展社会环境。
  二是促进经济价值观到文化价值观的升华。昆山比较早地利用市场机制促发展,也比较早地接受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洗礼。昆山以制度创新和依法行政为突破口,着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突出重点领域和特定群体,形成守信受益和失信惩戒机制。围绕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开展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逐步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和谐政治文化氛围。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昆山人逐步培育起本于自强、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文化观念,凝练出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三创”精神,不断提高效率效益、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公平正义等文明发展的进步意识,通过道德教化、制度固化和实践转化,把市场经济的竞争法则、社会主义道德的伦理法则与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经济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的共振和升华。
  三是围绕共同理想探索共建共享的实现机制。昆山善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融入其城市理想,构建起通过共建共享促进人们实现和成就理想的现实路径。实施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投资富民、保障富民、财政转移支付富民、帮扶经济薄弱村带动富民“八项富民举措”;积极倡导“共处一地、共保安宁、共创繁荣、共树新风”,不断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使新老昆山人和城乡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人人是主体,个个有机会,人人作贡献,个个得实惠,从而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四是在城乡环境建设中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昆山高度重视和发挥社会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注重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落脚在环境育人的具体实践中,促进文明社会风尚的形成。昆山在招商引资中较早确立了环保优先原则,并把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列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度。通过大力整治城乡环境,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大幅度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其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向着文明进步的方向不断提升。同时,昆山积极实施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行业主题创建活动,使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荣辱观念。
  
  二、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的地域特色
  
  昆山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锐意进取、开拓奋进的历史,是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光芒的历史。近几年来,昆山在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遍要求,同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紧密结合起来,探求富有昆山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
  2009年初,昆山市委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和文化昆山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提出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开展了昆山特色价值观的征集和理论研讨活动。首先,通过媒体征集、课题调研、会议论坛、主题演讲等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集中民智,使昆山特色价值观的总结提炼过程成为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以先进文化为统领形成思想共识的过程。其次,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先后召开6次研讨会,邀请省内外各方面专家学者献计献策,精心提炼,反复修改,为昆山特色价值观表达的科学性、正确性与可操作性提供可靠保证。在此基础上,将昆山特色价值观概括凝练为“两个共同”,即:“共谋科学发展,同创昆山之路;共建和谐家园,同享全面小康”。它集中反映出昆山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在昆山的具体化。
  “共谋科学发展”是昆山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昆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之路。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形态,是“昆山之路”最根本的精神动力,是昆山特色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同创昆山之路”是昆山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实践。“昆山之路”是一条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浸透着“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昆山城市精神,体现了昆山特色价值观的区域特征和时代特征。
  “共建和谐家园”是昆山人民共同的理想愿望。建设和谐昆山是全体昆山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昆山的具体落实。“同享全面小康”是昆山人民共同的价值目标。把建设小康与享受小康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者与享有者相统一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兼顾了所有昆山人与所有来昆山投资创业者的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价值理念在昆山的具体实现。
  “共谋科学发展,同创昆山之路”和“共建和谐家园,同享全面小康”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又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充分反映了苏南发展中始终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区域和城乡共同发展的意识。昆山特色价值观的征集研讨,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先进文化建设,振奋了广大市民的精神风貌,对最大限度地形成全体昆 山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继续推进昆山新时期“两个率先”实践,进一步营造促进昆山科学发展的浓烈氛围,增强昆山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产生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三、在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中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
  
  价值观决定着人们对于事物的行为选择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在渗透到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各个方面,融入于推动区域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昆山特色价值观作为昆山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是昆山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推动昆山继续走在区域科学发展前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必将发挥引领、凝聚、激励、辐射等多方面综合作用,使昆山人民朝着更加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奋勇前进。
  一是在坚定不移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夯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产业基础。坚持抓增量把握质量、调存量把握节奏和产业第一、项目为本、企业为主、人才为先,加强科技创新载体、服务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基地、主导产业链建设。以产业高端化促转型,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间融合促转型,增强产业内生活力;以功能突破促转型,增强园区支撑能力;以城市提升促转型,超前谋划新型城市经济。
  二是在持续提升开放条件下自主创新能力中赋予“昆山之路”以新的时代内涵。“昔日之得,不足以为矜;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昆山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科技资源要素全球性“洗牌”新契机,牢固树立全球视野,更大规模和范围集聚创新资源,加快科技资源整合,广揽创新创业人才,拓宽创新融资渠道,培育壮大科技企业,不断拓宽开放条件下自主创新之路。
  三是在更高水平统筹城乡发展中进一步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统筹发展、兼顾利益、重在建设”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逐步完善的要求,狠抓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提升现代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环境生态水平,加快形成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八个方面一体化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四是在千方百计改善民生中巩固发展和谐稳定良好局面。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昆山始终把富民、惠民、安民作为第一追求,多谋民意所向之策,多办民生所急之事,多尽民心所系之责。“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动力,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改善民生的优先目标,把完善保障体系作为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改善民生的基本保障,扎实做好保民生促稳定各项工作,巩固发展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五是在加强“文化昆山”建设中提升城市软实力。把建设“文化昆山”,作为贯穿昆山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长期奋斗目标,坚持“大文化”发展理念,加强城市精神培育和文明建设,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塑造文化特色品牌,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更好地发挥文化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中的价值功能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其他文献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学会用科学发展观的“矢”去射经济社会发展的“的”,从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思维方式中转换出来,转变思路、转变方式,才能转出发展的新活力和创造力,才能转出科学发展的新天地,才能真正转上科学发展之路。  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在这一阶段,发展应更注重质量,经济增长方式应实现“从汗水到智慧
期刊
能源的长期、稳定、经济、安全供应,历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战略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作为资源小省和能源消耗大省,江苏对能源稳定供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障能源供应事关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一、能源保障在保增长促发展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能源供应起伏波动较大。去年上半年,全省能源系统重点抓好发供电设备
期刊
以前,人们总认为泥鳅是“鸭子食”,不登大雅之堂,其实不然,《本草纲目》上早就有“天上斑鸠、地下泥鳅”之说。中医学认为:泥鳅具有补中气、祛湿邪之功用。现代医学专家指出:泥鳅皮肤中分泌的粘液即所谓“泥鳅滑液”,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拌糖抹于患处可祛痛消肿。亦可美容护肤:因泥鳅所含脂肪成份较低,胆固醇很少,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贫血、肝炎等病人多食有益;因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日韩等国被誉为
期刊
近10年来,江苏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省委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习,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事关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特别是省委中心组已连续9年坚持在自学、深入调研基础上举办领导干部学习会。每年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封闭式学习,围绕当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开展集体研讨,把学习理论与研究问题、统一思想与形成思路有机结合起来,为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化
期刊
记者:中国自古就有“安居乐业”的朴素生活观,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发出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感慨。《世界人权宣言》中说:“人人有权享有为维持其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及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住房、医疗和必要的社会服务”,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以不同方式对其国民实行了住房保障。这次的全国两会,保障性住房也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一,能请您谈谈当前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吗?  
期刊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这是我们党深刻总结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之举。近年来,我们泰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切实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完善发展思路,破解改革难题,为实现泰州“三年再来一个大
期刊
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所在。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金湖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偏缓,农民富裕程度还不高,特别是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滞后,这不仅影响了广大农民的发展士气,甚至还影响和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针对这一问题,从2007年开始,金湖县组织实施了“壮村”工程,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期刊
江阴,古称暨阳,简称“澄”,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镇和重要商港,素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2005年末,江阴通过江苏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达标验收,成为全省首批全面小康建设达标(县)市,同时一个建设不含水份的、人民群众认可的、老百姓得实惠的幸福江阴探索实践也由此开始。4年多来,幸福江阴建设大踏步前进,今天的江阴,集首批国家生态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十大和谐名城、中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等90余
期刊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海边小村,抡抓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大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在短短的不到3牟时间内,5个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户该村,其中3介项目巴投产达效,农民迅速增牧,村庄发生巨变。请看——    蟒牛村位于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灌河人海口处,东濒黄海,北枕灌河。这个以往交通闭塞、偏向一隅的小渔村,如今成了道路宽阔、塔吊林立的船舶装备产业园;这个黄海滩头曾经的不毛之地,而今成了农民年人均
期刊
历时两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全省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丰富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在活动中积累了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特别是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宝贵财富;当前应该把学习、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