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及其路径构建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实现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对大学生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本文拟从理论依据、现实意义和路径构建三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这一问题作浅要分析。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世界,在生活中找依托、以人文本、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
  1.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缺陷时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学校教育的本质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理论。在杜威看来,教育和生活是互相依赖、密不可分的。教育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的手段和工具,如果人类社会没有了教育的存在,人类生活就会停止。反过来,生活又为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内容。关于道德教育,杜威认为学校应该通过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双向教育,以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他提出,学校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要展现社会生活的具体风貌,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为教育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社会生活的了解,让其从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得直观的道德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目的。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学说。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生活教育理论的典型代表者,由他开创的生活教育运动在当时风靡全国。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生活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生活教育是他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在他的教育理念中,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而教育。”他认为“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升的,以前进的生活提高落后的生活,以合理的生活提高不合理的生活,以有计划的生活克服无序的生活”。在他看来,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此外,陶行知还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主张。他认为,整个社会都是生活场所,也是教育场所。教育应该与社会密切联系起来,学生应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否则一味地把学生关在学校里,就只能是死读书、读死书。
  3.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包括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发展在内的系统理论。与传统的哲学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以具体的、现实的人为研究对象,是对传统哲学关于“人是什么”的思想的超越。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的人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被抽像化为理性、神性或者纯粹自然性的人。马克思认为人有四性,即人的需要性、主体性、价值性和发展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终极目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的生活。因此,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人的真实生活和合理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现实意义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上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与生活体验,感悟生活意义,充满生命活力的人本教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于强调理论化、政治化,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世界中的意义,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在校学生的生活出现了脱节现象,使得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最终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一种“无效状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教育本质的回归。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对象为本位,以生活为中心,关心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需要并尊重其主体人格的富于人性魅力、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生活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沃土中,采取关心他们真实的生活需要,服务于其未来发展,着眼于他们的生活状态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博得高校学生的好感,获得大学生的认可,从而起到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而达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标。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助于满足在校大学生的认知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主体性的人。近年来,由于受社会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需要及其个体差异性来进行。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只注重灌输而无视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和生活体验,把受教育者看做容纳知识的容器,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门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无关的记忆功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则意味着我们今后的教育是以“生”为本、以其生活为中心、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本教育。它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大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并通过激发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去探寻生活的意义和自身生命的价值,进而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能积极关注并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生存,享受人的尊严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从而实现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利于实现国内教育目标与国际的接轨。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回归生活世界成为世界人文社科界关注的焦点。于是,回归生活成为时下教育发展的重要走向。在此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目标也逐步由“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向“学会关心”演进。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创造美好生活为目的的生活教育理论应运而生。反观当前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发现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其关注点仍只在学生记住的相关知识有多少,而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和内心世界被远远的抛在一边无人问津。这种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教育模式造就出来在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是很难适应未来的竞争的。为此,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作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决定。这一决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植根于在校学生真实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让学生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为目标,极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从而提高学生认识、适应和创造生活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顺应了国际教育改革趋势,有利实现于国内教育目标与国际教育的接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构建
  1.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世界。生活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大学生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和幸福为出发点和归宿,全面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必须要深入大学生的课堂生活、课外生活和校外生活,了解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尽力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方法上,教育者应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变以往的单向灌输式教学为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的不同采取参与式、启发式、情景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此外作为教育者,应该重视一切与大学生有关的各种活动场所如寝室、网络虚拟群体等,通过深入走访,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稳妥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难题。
  2.以生活为中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和内容上的生活化。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必须以生活为基础,实现其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贴近生活,避免过于理想化,要从以培养圣人为目标转向培养现实的人,重视个体思想品德的养成。在制定目标时要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的准则,注意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实现其教育目标的现实化。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生活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在内的丰富且抽象的理论学说,教育者应对此理论内容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尽可能的是这些抽象的理论性内容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其在宣传意识形态理论的同时又强调行事规则、做人道理与生活常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易懂可知。同时,细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要随着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以适应不同阶段的不同的大学生的需要。
  3.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活,实现教育载体的创新化、多样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仅仅靠课堂和校园生活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融入日常生活中,寻找新的教育载体。随着现代科技和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学校的校园网得到了飞速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相应的,网络生活也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教育者也必须要与时俱进,将网络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同时,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必须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新的传播载体,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通过先进网络文化的宣传占领高校网络阵地,提高广大学生的鉴别力和敏锐性,使其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有能力抵抗网上错误思潮的影响。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负责人要大力开发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此外,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红色资源也不失为一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有效载体。高校可以开辟一些红色教育资源,建立相关的实践教育基地,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增加其生活性,在潜移默化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选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周四平.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D].长沙理工大学.2008(5)
  [3]符俊,李宏博."以人为本"视野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理念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0(6)
  [4]孙丽丽.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生活世界”[D].黑龙江大学.2010(3)
  [5]计璐娟,曹荣.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综述[J].时代经贸.2010(8):178
其他文献
人本理念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对企业人才的尊重以及培养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求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来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将人才的引入、培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如何做好新形势下职工文化工作,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实行改革过程中均以使得土地流转均衡为目标,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的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四川省土地流转出现失衡现象,这主要是
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有一个妖怪镇,它坐落在一个神秘的地方,镇上的妖怪过着与人类隔绝的生活。妖怪镇里有一个叫梦梦的盗梦妖怪特别顽皮,他经常这样捉弄妖怪镇里的妖怪:把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办公室是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是国有企业上传下达、疏通各个运营环节的重要部门.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国有企业管理阶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组合成几个学习小组,在教师带领下,通过小组学习这一模式使学生全员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培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及企业职工在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在经营中形成的文化成果,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心理
有一株小小的纤弱的不知名的小花,它的茎和叶是淡绿色的,里面流淌着清香的液体,茎上挺立着一个小小的花苞,一个纤巧的花苞。它散发着无法言喻的花香,如果你问我:这世界上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