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胰胆管汇合Oddi括约肌功能与胰液胆管逆流的关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eeett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Oddi括约肌(SO)压力对胰液胆管逆流(PBR)的影响。方法对23例s0基础压力正常(正常组)、55例压力升高(升高组)和24例曾行EST(EST组)患者的SO基础压力值、胆汁淀粉酶(BA)检测结果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组和升高组在细菌培养阳性率、BA升高发生率及其BA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中SO压力与BA呈负相关,但胆总管直径≥15mm与〈15mm的BA值[中位数(四分位间距),4270(12337)U/L比279.5(137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组与完整乳头组(正常组+升高组)在BA升高发生率[83.3%(20/24)比59.0%(46/78)]及细菌培养阳性率[75.0%(18/24)比33.3%(26/78)]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0基础压力升高与PBR无直接关联。但胆管直径显著增加时会导致BA值升高,对PBR的程度产生间接性影响;胰胆管高位汇合逆流程度明显,共同管长度可能与PBR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而EST虽可引起PBR和胆汁细菌感染,但能减轻胆汁淤积,可能有利于逆流的胰液排出。

其他文献
胃癌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而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一、概述;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s,PPC)是胰腺急、慢性炎症或胰腺损伤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在胰腺囊性病变中相当常见,占全部胰腺囊性病变的85%.90%。胰腺假性囊肿在组织学上定义是指含有胰液或丰富胰酶而囊壁缺乏上皮层的一种胰腺囊肿。急性假性囊肿的形成是在急性炎症反应的成熟时期,胰腺分泌的液体积聚,伴或不伴有胰管的破裂,渗出的液体可在胰管破裂处形成局部包块。起初
ERCP是广泛用于肝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普通人群的发生率在5%左右,高危患者的发生率可达30%-50%。虽然约90%的PEP属于轻型,但仍有约10%的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有效预防PEP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胰管支架置入术能否降低PE
为了加强不同学科间的沟通与交流,搭建消化系统疾病微创、介入诊疗方法及经验的平台,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病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消化病微创及介入学术大会,将于2013年8月31日至9月1日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本次大会将邀请国内消化内科、消化外科、消化内镜、肿瘤科、介入、放疗等相关科室著名专家,对食管、胃肠疾病及肝胆胰脾疾病的微创、介入诊断和治疗新进展做专题报告,
目的探讨腔内隧道式电切疏通在ERCP治疗胆管重度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胆管良恶性重度狭窄只能勉强通过导丝而扩张导管等器械不能通过的ERCP治疗患者,将双腔针状切开刀沿导丝插至狭窄处并伸出刀丝,在X线监测下向前推进行腔内电切疏通,形成隧道至可通过扩张导管或柱状气囊以达到延续治疗的目的。结果14例患者成功12例(85.7%),7例恶性胆道狭窄患者均植入金属支架,5例良性狭窄患者经柱状气囊扩
胃肠镜检查越来越普及,成为胃肠疾病常规诊断和健康查体方法。随着内镜诊断技术的进步和医师对早期癌识别能力的增强,消化道早期癌的发现和检出有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伴随早期癌的发现越来越多,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患者女,53岁。以间断上腹疼痛半年门诊入院。腹部超声提示: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并增宽。MRCP提示:胆总管下端结石,1.0cm×0.9cm。入院后行ERCP及Esrr,使用OlympusTJF-260V十二指肠镜,进入十二指肠降段后,应用导丝引导法插管,所用导丝为Boston的一次性封塑绝缘导丝、导丝长度为450cm,直径为0.91mm,
氩离子凝同术(APC)是一种非接触性的电凝技术,由于在电凝过程中表面组织层脱水可自然形成薄的电绝缘层,限制其凝固的深度.大量的应用报告认为其安全、有效且几无并发痛发生,
目的初步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370例396例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或曾经出血为预防再出血而行EVL和(或)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早期再出血患者群与未出血患者群间的差异性因素,并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以寻找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是否有合并症、腹水、门静脉宽度、Child—
目的探讨导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术后病理标本边缘或基底阳性的原因。方法收集295例因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行ESD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中ESD术后病理标本边缘或基底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汇总,回顾性分析可能引起其阳性的原因。结果术后病理标本边缘或基底阳性总的发生率为3.05%(9/295)。食管ESD术95例,病理标本边缘阳性1例,因切缘靠近病灶边界,切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