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论文针对大学生美育意识淡漠,对美育的现代功能认识不清等现象,反思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并给出在中医药院校实施美育的策略,并深入分析了大学生美育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值得在中医药高等院校推广。
关键词 美育 策略 重要意义
美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广大学生养成狭窄的专业教育观念,误以为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就是综合素质高低的体现,缺乏审美理念和审美素养,对高雅艺术如音乐、舞蹈等缺乏一定的鉴赏能力,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美学学科在医学学科领域的运用,美学与医学在治疗人的精神疾病、美容、养生等方面是互溶的,而许多临床、包括从事医学理论研究的学生美学知识很匮乏。
一、目前,高校的美育现状似乎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
(一)国家领导人、各级各领域的教育家,家庭父母都非常重视学校美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2003年,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学会组编的《美的启迪——全国著名专家谈美育》第一版出版。此书汇集众多驰名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在全国重点高校的精彩演讲共计25篇,其内容涉及历史、文学、文艺理论、美学、音乐史、音乐美学等领域。书序前,有一封《李岚清同志致全国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课教师培训班的一封信》,足见国家领导的重视。
(二)美育远没有德育、智育、体育各方面完善
无论是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材及课程的建设等方面来看,都是非常欠缺的。就美育类教材来说,目前国内正式出版的为高校所用的教材可谓寥寥可数,比较权威的虽然有国家教育部统编教材《大学美育》(仇春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但是采用的高校不多。对多数学校来说,美育课程和美育活动仍然徘徊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可有可无,处于“打游击”的尴尬境地。
二、美育在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实施
(一)实施目的
在中医药高等院校普及、深化美育理念,使其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通过美育加深大学生对美学知识的理解,有意识的将美学知识应用到医学领域,做到课堂教学的审美化;通过美育造就和谐校园,美化校园环境等,彰显中医药院校美与文化特色等是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实施美育的目的。
(二)实施策略
1.美学与医学的结合。结合中医药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开展一些中医药文化名人知识讲座、医药文化纪录片拍摄、我国古代名医医德思想介绍等各种形式和规模的美育活动,通过一定的学术研究与美育实践,使中医药高等院校的美育教育更上新台阶,达到“以审美育人,审美促和谐”的学校美育的目的。
2.将审美教育的传统方式(课堂教育)与实践感受相结合。依据实际情况,有效利用中西方传统节日,医学名人诞辰或者祭日等,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知识竞赛,人文知识讲座、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娱活动。
3.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也叫美的欣赏,主要利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研究。借助艺术作品鉴赏、社会实践活动(如去孤儿院实践)等方式,建构学生知、意、情,真、善、美等综合素质。
4.变审美教育中的被动接受为主动体悟。也叫美的创造,主要运用情境化、实地性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5.重视美育的规律,采用情感的陶养、感性思维激活等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借助形象感人的美的对象育人,达到育人以美,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
三、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意义
美育必将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构成,美育必将成为德育的有效方法。如今,美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趋势必将进一步加快。如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等。就学校美育而言,还将美学与各门学科紧密结合,如医学美学等。美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形式自由灵活,必将成为德育的催化剂。在高等院校实施美育,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1.解决学生美育意识淡漠,综合素养欠缺的问题。2.解决学生的审美理念与基本的审美能力等问题。3.探索将美学教育与医学美学恰当结合起来并在医学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问题。
(二)实践意义
1.美育能够满足大学生审美需求。2.美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3.美育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举足轻重的地位。4.美育对学校教学也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综上述,在这个审美大众化的时代,审美需求代替了生存需求而成为人的需求的重要的一个方面,审美成为大众追求目标,而美育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求;美育能够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培养豁达开朗的审美心胸,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美育通过美的事物来感染人,可以调动人的各种心理功能,激发人的情感,使人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它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等。正是如此,美育对学校教学有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
关键词 美育 策略 重要意义
美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广大学生养成狭窄的专业教育观念,误以为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就是综合素质高低的体现,缺乏审美理念和审美素养,对高雅艺术如音乐、舞蹈等缺乏一定的鉴赏能力,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美学学科在医学学科领域的运用,美学与医学在治疗人的精神疾病、美容、养生等方面是互溶的,而许多临床、包括从事医学理论研究的学生美学知识很匮乏。
一、目前,高校的美育现状似乎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
(一)国家领导人、各级各领域的教育家,家庭父母都非常重视学校美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2003年,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学会组编的《美的启迪——全国著名专家谈美育》第一版出版。此书汇集众多驰名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在全国重点高校的精彩演讲共计25篇,其内容涉及历史、文学、文艺理论、美学、音乐史、音乐美学等领域。书序前,有一封《李岚清同志致全国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课教师培训班的一封信》,足见国家领导的重视。
(二)美育远没有德育、智育、体育各方面完善
无论是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材及课程的建设等方面来看,都是非常欠缺的。就美育类教材来说,目前国内正式出版的为高校所用的教材可谓寥寥可数,比较权威的虽然有国家教育部统编教材《大学美育》(仇春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但是采用的高校不多。对多数学校来说,美育课程和美育活动仍然徘徊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可有可无,处于“打游击”的尴尬境地。
二、美育在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实施
(一)实施目的
在中医药高等院校普及、深化美育理念,使其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通过美育加深大学生对美学知识的理解,有意识的将美学知识应用到医学领域,做到课堂教学的审美化;通过美育造就和谐校园,美化校园环境等,彰显中医药院校美与文化特色等是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实施美育的目的。
(二)实施策略
1.美学与医学的结合。结合中医药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开展一些中医药文化名人知识讲座、医药文化纪录片拍摄、我国古代名医医德思想介绍等各种形式和规模的美育活动,通过一定的学术研究与美育实践,使中医药高等院校的美育教育更上新台阶,达到“以审美育人,审美促和谐”的学校美育的目的。
2.将审美教育的传统方式(课堂教育)与实践感受相结合。依据实际情况,有效利用中西方传统节日,医学名人诞辰或者祭日等,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知识竞赛,人文知识讲座、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娱活动。
3.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也叫美的欣赏,主要利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研究。借助艺术作品鉴赏、社会实践活动(如去孤儿院实践)等方式,建构学生知、意、情,真、善、美等综合素质。
4.变审美教育中的被动接受为主动体悟。也叫美的创造,主要运用情境化、实地性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5.重视美育的规律,采用情感的陶养、感性思维激活等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借助形象感人的美的对象育人,达到育人以美,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
三、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意义
美育必将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构成,美育必将成为德育的有效方法。如今,美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趋势必将进一步加快。如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等。就学校美育而言,还将美学与各门学科紧密结合,如医学美学等。美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形式自由灵活,必将成为德育的催化剂。在高等院校实施美育,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1.解决学生美育意识淡漠,综合素养欠缺的问题。2.解决学生的审美理念与基本的审美能力等问题。3.探索将美学教育与医学美学恰当结合起来并在医学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问题。
(二)实践意义
1.美育能够满足大学生审美需求。2.美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3.美育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举足轻重的地位。4.美育对学校教学也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综上述,在这个审美大众化的时代,审美需求代替了生存需求而成为人的需求的重要的一个方面,审美成为大众追求目标,而美育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求;美育能够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培养豁达开朗的审美心胸,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美育通过美的事物来感染人,可以调动人的各种心理功能,激发人的情感,使人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它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等。正是如此,美育对学校教学有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