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如何省时省钱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疾病别挂专家号
  
  许多患者不论疾病轻重和疑难程度,看病就想找专家。他们不惜通宵达旦地排队、花高价从票贩子那里购买专家号,似乎这样心里才踏实。专家门诊光挂号费就从几元到数十元不等,远远高于普通门诊挂号费,无形之中加大了患者的看病开支。而且专家还不是每天都坐诊,很多专家每周坐诊一次,而一些检查并不能当天出结果,如果要看同一位专家,需再等一周时间。对于患者,特别是外地患者来说,这样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都较大,有时还会耽误了疾病的及时诊治。
  如果患者前往医院的目的只是化验检查或定期取药,就没必要非去找专家,普通的门诊医生足以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各大医院门诊的医生都是主治医生以上人员,处理常见、多发疾病的能力都很强。完成必需的辅助性检查之后没有得到明确诊断的疑难杂症,患者可以再去找经验丰富的专家,以便确诊后能很快地开展治疗。
  
  手术无需送红包
  
  在正规医院,对于中小手术,无论是让有经验的主治医生还是让教授做手术,疗效不会有太大的差别。而对于疑难杂症的大手术,在术前,全科的医生包括专家在内都要聚在一起进行详细的术前讨论,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后果,并确定手术方式以及有能力担当主刀任务的医生人选。因此,即使不送礼,医院也不会随随便便找个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或没有足够能力的医生给患者主刀。现在许多医院,特别是大医院十分重视医疗质量管理,很多医院都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因此,患者不用担心因为自己没有送红包而造成医生迟迟不给做手术。
  
  不要偏听误信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十分发达,但仍然有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还不甚清楚,治疗手段和疗效也不完善,有时还达不到完全根治的目的。这些,在正规医院,医生都会对此如实相告。而一些江湖郎中利欲熏心,利用人们求医心切的心理,吹嘘自己有“根治”、“保证永不复发”的“祖传秘方”。一些患者偏听误信,病急乱投医,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治疗,结果人财两空。
  其实,很多疾病由于其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弄清,国内国外都没有根治的好方法,但针对其各自不同的发病期和临床表现,都有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来达到控制、缓解或临床治愈的目的。比较成功又为大家所熟悉的是高血压、糖尿病。虽然这些疾病目前很难根治,但却有很多药物和方法可以控制,使患者保持在一个临床健康状态。
  
  要携带原始病历及检查结果
  
  不少患者为图省事,看病不喜欢带老病历,每次都是花几角钱再买上一本新病历看病。而老病历上往往记载着既往病史和一些重要的检测结果,可以给医生诊治提供重要参考。如果忘带或遗失这些资料,医生在对疾病的诊治上可能会走弯路,不得不重复许多本来可以免去的各项检查,这样不但会加大看病的开支还可能耽误时间,重者还会延误病情。
  
  学会与医生交流
  
  一个大医院的门诊医生或专家,每天要面对数以百计的患者,分配到每个患者的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患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描述清楚自己的病情,以便让医生做出初步的诊断。特别是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主述病情更是一门学问。假如你因经济条件不能支付太多的医疗费,你不妨直接告诉医生你所能承受的费用。这样,医生就可以从专业的角度为你计划,让你在最合适的价位上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弄清楚“好药”的衡量标准
  
  一些患者在选择药物时常常把新药、价高者作为“好药”的衡量标准。其实应正确理解“好药”的定义:一是疗效确切:二是毒副作用小;三是价格低廉且便于使用。例如,在控制细菌感染时,很多情况下需根据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度来选择抗生素,这时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的便是好药,而与药物价格的高低、研发应用时间的长短均无关系。一些新研制出的药物可能对某些疾病有良好的疗效。但新药毕竟应用的时间较短,一些远期的副作用往往不为人知,而且价格一般都十分昂贵。
  
  (编辑 祝 健)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