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间歇负压辅助通气对COPD呼吸肌疲劳的治疗作用

来源 :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ku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经面罩间歇负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呼吸肌疲劳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患者进行面罩间歇负压通气 ,利用微型负压调节泵使呼气相负压值为 - 5cmH2 O ,每天通气 1h ,连续应用 7d ,观察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呼吸肌肌力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COPD患者的MEP、FEV1.0 、FEV1.0 %、MVV、PaCO2 均有显著性改善 (P <0 .0 5 )。结论 面罩间歇负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呼吸肌疲劳有较为肯定的治疗作用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ermittent nega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on respiratory muscle fatigu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Intermittent nega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was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The negative pressure of expiratory phase was adjusted to - 5cmH2O with a miniature negative pressure regulating pump. Ventilation was performed for 1 hour daily for 7 days. Lung function Arterial blood gas, 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change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MEP, FEV1.0, FEV1.0%, MVV and PaCO2 in COPD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0.05). Conclusion Facial mask intermittent nega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has more positive therapeutic effect on respiratory muscle fatigu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其他文献
对有超载的地下连续墙的槽壁稳定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有超载情况下的槽壁稳定措施,并成功地用于紧邻建筑物的地下连续墙的成槽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了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梅毒螺旋体多肽抗原在我国已克隆出,采用基因工程重组抗原研制出的ELISA试剂盒已有多种.文献报道[1]检测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的ELISA法与其
目的 分析复杂眼球穿孔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8例70眼复杂眼球穿孔伤进行了手术修复和治疗,并进行了6月~3年的随访。结果 有62眼保住了眼球,其中33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恢复,无一例发生交感性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990年6月至200 0年6月36例非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非手术治疗的36例病人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外伤性肝
血清Cystatin C是一项特异的、敏感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对于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肾移植等病人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非常有价值,它也能比较客观地显示老年人、儿童、营
介绍了主叫用户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 ,分析了其目前的几种实现方法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语音实现方案 ,给出了此方案的具体硬、软件设计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理因素对全口义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100例老年无牙颌修复患者,实验组50例,修复前、后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照组50例,调查患者修复的全口义齿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110例,其中年龄最小65岁,年龄最大89岁,平均年龄72.3岁;体重最轻50kg ,体重最重78kg ,平均体重65.2k
端粒自身的鸟嘌呤四联体 (guanine- quadruplex)和一些端粒特异性结合蛋白对端粒长度、端粒稳定甚至对端粒酶活性都有调节作用 ,在肿瘤形成和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此为靶点
基于流体力学和稠密气体分子运动的基本理论,建立了气粒两相流的颗粒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催化裂化反应的集总动力学模型建立起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内原料油气和催化剂颗粒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