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对钢琴说“不”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x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开始学琴的时候,热情很高;可是一段时间以后,热乎劲过去了,有点……越来越不用心?进度也不理想?真让人为难: 如果放弃,半途而废太可惜;如果继续,又担心强迫孩子学,效果也不好。怎么办?
  
  挑战1 等会儿,我再玩会儿!
  出场人物:小陶妈妈,孩子5 岁
  最近几天,小陶的表现让我很郁闷。每次我说该练琴了,他总是回句:“等会儿,我再玩会儿。”要不就是:“再让我看10 分钟的动画片!”即使坐上琴凳,也是吃东西、喝水、上厕所不断……我对孩子学琴的态度就是:不追求进度,不追求考级,只要他愿意学就行。可是他如此拖沓、不上心,也让我有些无奈。
  一句话支招:练琴也要有计划
  练琴习惯是在练琴中逐步形成的,不妨从细小环节起,一步步培养孩子主动、专注、独立的练琴习惯。
  固定一段练琴时间,非意外原因最好不打乱。规定时间里不允许做与此无关的事情。
  诸如吃东西、喝水、换衣服、上厕所之类都要事先做完。规定时间到了,就要放好乐谱,在琴凳的中部坐好,摆好手型……力求形成自然的习惯。
  设置每天练琴的具体目标。任务明确,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命令孩子。你们可以一起商量确定下一周的练琴计划。比如,第一天的任务是右手部分弹熟(连续3 遍不出错),音阶能慢速弹奏下来等。当他不是被动地服从,而是主动要求自己去完成计划时,才能激发孩子提高效率。
  让孩子在学琴活动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成就感是孩子学习钢琴的重要动力,如果孩子能明白,要弹得更好,不只要用手指在弹琴,大脑、眼睛、耳朵都需要积极投入,就会减少他走神的几率。好的练琴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就会把练琴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在此之前相当的一段时间里,你的提醒和适度督促恐怕都是不可少的。
  
  挑战2 兴趣降温
  出场人物:冉冉妈妈,孩子5 岁
  最初因为孩子喜欢,就买了台钢琴。半年后,“蜜月期”正式结束。孩子提起学琴就发脾气,说他不喜欢了,也不再主动练琴。我该放弃吗?
  一句话支招:引入榜样与游戏的精神,有规则,更要有激励机制。
  钢琴的学习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一首乐曲可能需要反复练习,年幼的孩子积极性很容易受挫,进而失去兴趣。而失去兴趣的钢琴学习难以坚持下去,也失去了坚持下去的意义与价值。所以,想办法维持和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很重要。调整的步伐可以从游戏中开始,在享受快乐中引向正轨。比如,让孩子听听自己喜欢的乐曲,可以加上歌唱和舞蹈,让孩子能沉浸在自由的音乐世界当中;在游戏中接触钢琴,为家人伴奏等。让孩子知道钢琴也可以是一个大玩具,耐心地重燃孩子学习的愿望。这些纯粹娱乐性的活动,会让孩子觉得学琴活动真正地进入到了他的生活之中。
  此外,参加演奏会、比赛,与大孩子一起练习、表演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总之,钢琴的学习一定要引入榜样与游戏的精神,有规则,更要有激励机制。当然,最好的鼓励不是物质上的奖励,而是学习本身。
  
  挑战3频繁出错
  出场人物:可可妈妈,孩子5 岁
  可可开始去钢琴老师那上课,每次都要被老师指出几个错音。有的错音已经指出多次了,可可就是一错再错。到了家,我会马上带她练琴,连弹数遍还是一错再错。这分明是弹琴不用心!我觉得自己已经越来越不耐烦了,经常会因此发怒。
  一句话支招:鼓励!鼓励!再鼓励!
  这恐怕是大多数琴童家长都有过的经历。很多孩子在学琴学了两三个月时就会觉得非常吃力,乐句、节奏、指法、奏法、力度、速度、双手的协调、段落的衔接与转折……掌握这些复杂的技巧,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努力。
  当一个错误经常出现时,应该耐心地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会使我们采取的态度与方法更有建设性,更有助于解决问题。一味批评责备甚至采取高压政策,只会引起孩子更强的逆反情绪。多找机会与孩子沟通:是否难度过大或进度过快?老师的教学方法是不是不适应?或者弹奏的曲子他不喜欢?了解了孩子遇到的问题与心情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他面对和解决。
  无论如何,比起气急败坏地训斥,在快乐当中,孩子克服难关的劲头会更大。
  
  学钢琴的ABC
  A几岁开始学?
  5 岁以下的孩子神经、肌肉发展均未臻成熟,使用乐器多少受到一些限制。
  你也许听说许多年仅两岁的孩子已开始正规学习钢琴。铃木儿童教学法,更是大力提倡年幼孩子演奏乐器的可行性。但是,大部分教学流派仍然主张:有关钢琴、提琴、横笛和吉他这类正式的乐器,最好延迟至孩子5 岁以后再学习。
  在这个年龄之前,孩子们最需要的是,借由聆听各种音乐,享受韵律的身体摆动,制造各类声响,唱歌,舞蹈及弹奏一些简单基本的几拍乐器等经验,累积乐音的概念,丰富心灵的成长。
  B男孩女孩都一样?
  钢琴的演奏史上已经证实了,性别的不同不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
  性别不能作为弹钢琴的条件。只要孩子喜爱,就可以学钢琴。决定钢琴学习成效的根本因素,也与性别没有太大的关系。当然,研究也发现,整体上男孩具有坐不住琴凳、不安心、不用功等特点;但同时男孩手指有力、弹跳性好。而女孩相对“听话”,更能够认真接受老师的指导,能够坐得住,比较有耐心进行练习。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们需要做的是,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发挥其优势的方面,并以此来带动弱势方面的发展。
  
  C手小也能弹钢琴?
  孩子学琴时,如果两手修长,人们往往会说条件好;手小的会说条件差一点。这种观点现在落伍了。
  学琴需要修长的手,是一种流传特别广泛的成见。事实上,弹钢琴更需要的是手掌的宽和厚,而细长的手指在键盘上反而是笨拙的。而且,孩子还在成长,小手也会慢慢长大,有的先长,有的后长,无法先作断言。
  更何况:手的条件对孩子的制约不是在孩子能不能学琴方面,而是在学到什么程度方面。一般来说,业余学琴的孩子并不会受到影响。
  
  选购钢琴的3 大注意
  请一位有经验的人协助。钢琴老师、作曲家等专业人士,较长时间接触钢琴,具有一定的辨别力。
  音色明暗要适度。可能多数人会喜欢亮一些的音色,但是太亮的音色时间长了听起来会太刺耳,而且音色单一,变化性小,弹奏抒情与柔美的曲子时就不太适宜了。反之,如果音色较暗也弹不出活泼欢快和激昂的曲子。试钢琴时应该充分了解钢琴的音色,用不同的力度去弹,了解钢琴的“极限音色”——最亮到多亮,最暗到多暗。
  声音要均匀。琴键一段亮一段闷的钢琴是不合适的,但要是只有一两个音色不均匀的琴键,可以请调琴师帮帮忙,先调均匀了再试琴。
  
  一项针对钢琴家的调查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调查了20 个国际得奖的钢琴家,结果如下:
  启蒙阶段:偶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是钢琴家们学习钢琴的契机。
  继续学习阶段:中期他们都学习了大量的音乐。
  第三个阶段:成为“名师的徒弟”。对于孩子来说,学钢琴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而许多人恰恰缺少了第一阶段就进入了大量的技术训练,或者刚开始对音乐的兴趣后来被枯燥的技术训练抹杀了……种种原因让进入最后阶段的人寥寥无几。事实上,进入中期大量的技术训练阶段后,也要想办法不断增强孩子对钢琴的兴趣,才能让孩子继续攀登音乐的阶梯。
  
  专家简介
  王丹
  副教授,中华女子学院学前系艺术教研室主任。著有《快乐音符儿童音乐潜能开发课程》、《哈佛多元智能——婴幼儿音乐智能开发训练》等。
  编辑/申艳(shenyan@bphg.com.cn)
其他文献
◎专家支持/冯国强(北京大学医学部福康之家科学育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对世界的好奇推动宝宝迈出人生第一步。从此以后,精彩升级,挑战也升级。  站不稳、站稳、牵着两只手走、牵着一只手走、摇摇晃晃地迈出第一步……这一连串深刻在脑海中的小身影,让我们感到美好与骄傲。正是在这些微小的进步中,宝宝完成了走向独立的一大步。    行走意味着什么?  宝宝最美好的地方就在于他那无穷的好奇心,他天生就渴望知
劳动教育是一粒火种,已燃起灿烂的火焰,照亮了中国教育的天空,照亮了中国的田野。这是劳动的火种,是道德的火种,是文化的火种。  在劳动教育的热潮中,我们有了重大的起步和重要的进展,但是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理论上的困惑和实践中的误区,实践中的误区往往是因为理论上的不清晰造成的,因此我们亟须劳动教育理论上的指导。所有的研究和指导都要以中央和国家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准绳,以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
宝宝将近 8 斤,顺产还是剖宫产?    2008 年 9 月 18 日是我的预产期,也正好是例行检查的日子。检查结果显示一切 OK !我正盘算着顺产应该没问题,医生的一句话却让我犯了难——“孩子别的都很好,就是重了点,估计3943克”。天哪,那不就是快8斤了吗?!顺产还是剖呢?回家后,家庭会议决定分两步走,把剖宫产的日子定在 9 月27 日,如果之前发动了,就实行自然分娩,不然的话就剖。    
中国德育:尹校长,您好!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请问您是如何理解教育评价改革对于办好新时代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的?  尹超:《总体方案》是我国第一份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系统性文件。在这份文件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治理这一问题的恒心、决心,以及贯彻落实教育评价
理想的教师发展,不能将教师自己的努力排除在外,教师自己主动、积极的反思与探究,理应构成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究其根本,真正的教师发展、教师学习只能发自于内心,而非来自他人的传授。一切外在的环境或诱因,其作用充其量只不过是推动、唤醒与激励。而且,唯有对内心有所触动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外在”目的的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内在”个人需求的分离,是许多教師专业发展活动失效的重要
中耳炎常常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找上小宝宝。3 月份是爱耳月,快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他的小耳朵吧!    急性中耳炎不像感冒发烧,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宝宝还小,不会说,加上急性中耳炎来得又比较“隐蔽”,不容易被察觉。现在,就让我们来告诉你,怎么观察宝宝是不是得了急性中耳炎?什么情况下会引起急性中耳炎?  认识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指中耳腔急性发炎,是4 岁以下孩子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中耳炎是由于耳咽管
在儿子出生前,我才是个完美的父亲。  ——一位2 岁孩子的父亲      有一句老话这样说:“10 点以后,妈妈会变成巫婆。”从早上起床就开始,如厕、用餐、刷牙、玩耍……直到夜幕降临,一天的劳累过后,真希望孩子能够顺从地去睡觉,好让你能拥有片刻的安宁,但是,他却还在大发脾气,乱扔东西,或是不肯刷牙、不愿洗脸……忍无可忍,你冲他大发雷霆——但是“战争”一结束,自责又让你倍感压力:为什么我会这样对待孩
贴身医生:郑树国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医师、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儿童牙科学院士  专长:婴幼儿早期龋的综合防治、儿童牙外伤的序列治疗、咬合诱导、疑难儿童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母婴保健与牙齿发育  门诊时间:每周二、五上午    为宝宝“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让父母放心、宝宝健康的贴身呵护。  收件人 health@bphg.com.cn  发件人 刘小烨  问题 孩子舌头不能全部伸出
蔬菜、水果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变化,孩子可以观察,甚至参与操作。而且,蔬菜、水果的皮、核等都是很好的游戏材料。总之,蔬菜、水果游戏可以让孩子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特别提示:以下游戏适合2岁以上宝宝玩。    果蔬游戏前的准备:  1.在案板上垫好报纸,这样就不用担心将菜、菜汁等弄得到处都是了。  2.准备各种烹饪工具,但要注意,不要让宝宝接触刀具。  3.准备大小不同的盘子,最好是塑料或不
产假结束    宝宝出生以后我们就一直在一起,可是产假就要结束,白天我必须离开他去上班。真担心宝宝会受不了!我能提前做些什么准备呢?(孩子4个月大)  立即解决和孩子第一次分开,焦虑和担心是很正常的,大部分妈妈都会这样。但是如果上班是必须要执行的事情,你就需要说服自己转换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和孩子一起面对。面对分离,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到自己仍生活在关爱和呵护之下,受到很好的照顾。  另外,通常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