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孩子行不行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孩子像天使一样可爱,可他却不可抑制地憎恶、乃至仇恨孩子,这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隐情?
  
  34岁的梁兵是一位高级工程师,结婚4年却一直没有要孩子。面对母亲和妻子的催促,梁兵总以种种理由进行推脱,甚至误导母亲怀疑妻子不孕。一怒之下,妻子提出分居,并离家搬入单位宿舍。空荡荡的房间让梁兵陷入极大的恐慌和无助中,妻子离家出走并非他所愿,但一想到根本解决问题是要个孩子,他又觉得一阵天旋地转……
  
  我只是想丁克
  梁兵:这件事说起来全怪我。结婚4 年, 和妻子感情本来很融洽,但因为孩子这个问题,她离家出走了,搬进单位宿舍不说,还拒不见我,也不接我的电话,我想请求她原谅都不行。
  肖雪萍:听起来真是件让人伤心的事,孩子问题具体来说是什么样的问题呢?
  梁兵:是这样,我是个丁克主义者,婚前跟妻子也说过,当时妻子并没介意。后来由于我妈掺和进来明里暗里都催我们要孩子,妻子也跟着站到要孩子的阵营,对我进行各种劝说和洗脑。见我不为所动,我妈和妻子都火大地冲我吼,一个说我不孝不要她抱孙子,一个说养儿才知父母恩。
  肖雪萍:看得出来你努力地想要做个孝顺儿子,体贴的丈夫,她们的反应一定让你压力不小。
  梁兵:是,我觉得如果是我妈就算了,但妻子是知道我丁克的想法的,不该这么逼我。所以我在没办法可想的情况下,假装跟我妈妥协,说试过了但妻子就是没怀上。后来我妈沉不住气,打电话来让妻子去检查身体,这事就穿帮了。
  肖雪萍:隐瞒和逃避都不能解决问题,就是因为这样妻子才离家的吗?
  梁兵:对,我也觉得自己太窝囊了,也挺混蛋的。
  肖雪萍:虽然他人无权干涉我们要不要小孩,但既然组建了家庭,就应当尊重对方的想法不是吗?而且人的想法随时可能改变,所以妻子觉得有说服你的可能。既然你想解决问题,那么能告诉我为什么排斥小孩吗?
  梁兵:你不觉得小孩很烦吗?成天只会吵闹,既不可能懂得自律,又不可能事事都听大人的话。有了小孩,我就要抽出时间来照顾他,管束他,一想起这些麻烦事,我就恨不得掐死这些令人讨厌的东西。
  【分析】
  尽管繁衍是人类的天职,但的确有人排斥小孩。现代社会让男女都非常独立,甚至自我,可以说许多人都没有一个由于小生命的到来,而接纳其所带来的一切改变的良好心态。
  梁兵的叙述充斥着诸多男性的纠结,比如担心妻子把全部注意力转到孩子身上忽略自己;孩子降临后也根本不可能再有自由自在的二人世界;或者更关注事业发展,有了孩子就是个巨大的牵绊……当然,这些担心都是正常的,也有利于提前做出要或不要的准备。
  但梁兵讲到排斥小孩的原因,却带有强烈的情绪倾向,甚至用了“掐死这些令人讨厌的东西”的句式,也许事情并不只有“丁克”这么简单。
  
  那场该死的车祸
  肖雪萍:掐死这些令人讨厌的东西……说这话时,我能明显感觉到你激动的情绪,你头脑中小孩子的形象或产生的反应是什么样的?
  梁兵:一想起来就会浑身不舒服,觉得胃疼。
  肖雪萍:你肩膀紧缩着,表情僵硬,是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吗?如果有,请你坦白告诉我,这对治疗非常关键。
  梁兵:那次出事后,我一直很避讳对人提起。5年前,我驾车上高速公路,有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在前面不远的地方玩。看到我的车后,他吓得飞快往一旁躲,结果跑到旁边车道,被飞速疾驰过来的车撞飞了……他就在我眼前被抛起来后重重落下,当场死亡。虽然我后来一直告诉自己没有任何责任,但每每想起,都觉得那孩子是因我而死。
  肖雪萍:你先喝点水平复一下情绪,孩子的死让你感到内疚和自责了吗?
  梁兵:嗯,这件事让我太难受了,大概有很深的自责。
  肖雪萍:问题的根源我们找到了,就是车祸的发生对你产生了心理刺激。当然,这并不是良性的,所以你对小孩有排斥,甚至从内心打消了自己拥有一个的想法。因为你害怕看见小孩,就记忆起这场可怕的车祸。
  梁兵:我不确定,我始终还是觉得小孩麻烦,他们没有危险意识,还连累别人……不过看见四五岁的小孩,我又的确会想起车祸,马上就会觉得呼吸不畅,必须强迫自己忘掉,才能把难受的感觉都压下去。
  肖雪萍:我大致听懂了,由于不愿记起,所以也从未对人提及,母亲和妻子自然都不知道你不愿意要孩子的原因,于是引发了家庭矛盾。而你讨厌孩子,厌恶他们,其实是一种从自责到愤怒的情绪转移,毕竟责任不在你身上,但亲眼看见一个鲜活的生命逝去也不可能不为所动。
  梁兵:你说得太对了。
  【分析】
  从人性与道德的角度,谁也不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无辜死亡熟视无睹。惨烈的车祸画面对梁兵的内心产生了强烈撞击,而巨大的内疚和自责已超出他的心理承受极限,为了缓解对自己的责怪,因而出现了排斥这种情绪,即心理学上的替代性转移。
  人们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如喜爱、憎恶、愤怒等,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时,便把它转移到另一个替代者身上。我虽然对梁兵说“从自责到愤怒”,事实上是“从自责到推卸”,不过这也是一种自我心理修复机制,能缓解个人情绪,但对家庭矛盾于事无补。
  
  我们都是有限的
  肖雪萍: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看电影的游戏,也许会对你有用,还可能让你从这件事里走出来重建家庭关系,你想试试看吗?
  梁兵:当然想试试,我很期待。
  肖雪萍:你把我画在白板上的黑色方框想象成一块电影的幕布,现在,你感觉到在幕布上看见了当时发生的一切,就像在放电影。你是在一个安全的屋子里看电影的观众,我陪着你,你是安全的,幕布里正放着当时车祸现场,每个场景和细节都在这块幕布上发生着,直到结束……现在,你感觉幕布离你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里面发生的一切属于过去,不必刻意记起,也不必刻意忘记,所以,连声音都听不太清楚了……
  梁兵:真奇怪,好像那件事真的离我遥远了很多。
  肖雪萍:它确实是很遥远之前的事情,都5年了,对不对?
  梁兵:是,事情已经过去多年,我却一直把自己关在牢笼里自我惩罚。
  肖雪萍:生命很奇妙,你成为你母亲的儿子,爱上你的妻子,从事你现在的职业,也在5年前的那一天开车经过那条公路。我们作为个体,能够去改变和扭转的,其实微乎其微。
  梁兵:我知道人的生活空间有限。
  肖雪萍:不但空间有限,连你也是有限的。有限的时间、空间、能力,连生命也是。
  梁兵:那个小孩子,他也是有限的吗?
  肖雪萍:是,他来这世上走一遭,有限的生命更为短暂。但他带给父母快乐,还有没照顾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的悲痛,同时,他也在让你学习怎样面对自己,在亲人面前展露你的脆弱。
  梁兵:我明白了,谢谢你。
  【分析】
  梁兵的症状,更接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精神创伤,是在未经防备的情况下,突然遭遇重大心理压力、心理状态失调的后遗症。大部分人在经历创伤事件后,极度惊吓、痛苦的情绪会在几个月后淡去,但如果持续过长的时间,就有可能导致精神失调,引发现实中的各种矛盾。
  催眠是为还原事故场景,赋予故事以新的意义的恰当方式。而对人与环境的有限性、个体的使命等终极问题的探讨,也会让梁兵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自身遭遇。
  【反馈】
  大概是“幕布电影”催眠起了作用,梁兵终于把他想要丁克的真实原因告诉了母亲。他说母亲听后大恸,并劝他好好做心理治疗,同时去媳妇那里当起说客。妻子起初尽管责怪梁兵隐瞒婚前这场车祸,但得知梁兵的治疗需要家人支持后,也搬回家中与丈夫前嫌尽弃。
  半年后,梁兵的治疗已全部结束。某天早上,我接到他的电话,他说,他愿尝试着,去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其他文献
每一个朝阳升起的清晨,在武汉广场门前川流不息的地下通道里,便会传来一阵悠扬的小提琴声。行色匆匆的路人,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个拉琴的妇人。相貌普通,衣着过时,她和无数神情疲惫、眉眼模糊的中年妇女并无多大不同,和人们想象中的艺术气质更是不搭界。只是,每当琴声响起的时候,她脸上透露出的专注和忧伤,却直钻人心。  她叫陈惠芳,今年53岁,为了给丈夫袁春生治病,已经在此卖艺9年。  陈惠芳与袁春生是初二时候的
期刊
婚后,妻子说,以后家里的闹钟,手机闹铃等噪音器统统关了吧,否则会影响爸妈休息的,我负责早起为你们做早餐。  突然有一天,妻子哭着告诉我,以后她不会早起了。原来,有一次妻子发现母亲比她起得早,第二天就再起早了点,但随后发现母亲又比她早了点。妻子说,我知道妈这是好心想让我多点休息时间,但她是老人,比我更需要休息,如此的爱让做儿媳的承受不起。  晚饭之后,一家人聚在电视机前。我陪父亲下棋,手拿棋子,嘴上
期刊
这是两个人的晚自习,只有一个习题,需要两个人来做,只要因为爱所以爱,结果都  是正确的……  谁也没有资格来教男欢女爱  南在南方  原名毛甲申,原籍陕西,现居武汉,朝秦也,  暮楚也。写小说若干,专栏若干。    收到一封电子信,一个读者说她看过我一篇写太太的文章:太太是个奇怪的称呼,太正经了不好,太不正经也不好,其实,不太正经就好了。她说,她的问题是谁来教我们男欢女爱?  这无疑是个问题。  
期刊
我的爱情像团火  2009年的一天,上海女子菲利红告别帅气的丈夫,乖巧的女儿,背上比她身形还巨大的行囊,毫不留念、义无反顾地走出了家门。  她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我感到生活如此平淡,爱情开始退去。于是我对他说,我要出门去看这个世界,要尽情地谈恋爱,做一切想做不曾做的事。若是万水千山走遍,我们仍是彼此的最爱,这样的爱情值得让你我甘愿。若是我们都遇到了别人,那我们的爱情已死,我会祝福你,你也祝福我。
期刊
这一声“不”合情合理  妈妈在我15岁生日的前一天去世了,我的命运之帆因此而彻底地倾斜,我的童年也在那一夜永远地消逝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爸爸遇到了安妮,并开始和她约会。一年以后,他们结婚了。  爸爸这么快就忘记了妈妈,让另一个女人搬进了我们的房子,如此大的变化,让我难以接受,那时我整颗心都还在妈妈身上。与此同时,尚无经验的安妮一下子成了三个年幼孩子的母亲,他们分别是5岁的弟弟、8岁的妹妹和15
期刊
你,在我眼中,是那么强壮、威猛,充满智慧。虽然如今,你头顶已秃,两鬓黑发变白,眼角皱纹突出,脸上黑斑变多……  我承认,我开始对你失望。吃饭的时候,我们告诉你高压锅很烫,等会再上桌。你却用你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恰到好处地捏住锅的两端,把它轻轻放上了桌,嘴里叽咕着,不烫。我却分明看见,你的手在衣角上摸索着,想要擦掉那尴尬的烫手滋味。  我多想你回到过去。过去的你没这么令人怜惜。那时,我恨你,发誓长大了
期刊
下班回家,进门就看到只剩下半截的门把手像断肢般挂在卧室门上。   不用问,又是婆婆拽坏了。起初静雪认为是老太太力气大,用力过猛导致,可一个月连坏三次,她不得不怀疑婆婆的动机。  几个月前,老太太从老家搬来和儿子儿媳同住。静雪并不愿意和婆婆同住一个屋檐下,可张大明是孝子,且奉养父母也是儿女应尽的义务,她是好面子的人,不愿意亲朋好友说她不是。  刚开始一切都好,婆婆不是那么难相处的人,话不多,吃饭也不
期刊
2月5日,蒋英因病离世,享年92岁。一时间,她的名字又登上了各大网站的搜索热词榜,“比赵雅芝更美”仍然是网友们给出的最多的评语。她和钱学森的爱情也成了热议话题。62年的婚姻,他们相濡以沫,荣辱与共,她成就了他的梦想,却一直与他并肩而立。    兄妹缘变娃娃亲  蒋英与钱学森的传奇,要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说起。  蒋百里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家,31岁时因壮志难酬,举枪自杀未遂,受伤后,竟意外爱上悉心照顾自
期刊
新家庭作业  性别是天生的,性格也是天生的,这话在我拥有了一对龙凤胎后得以充分体会。  儿子朝朝从小爱提问,而且提问方式属于将父母逼至“水穷处”,却见不到“云起时”的那种,单维度执拗型。比如他可以从“为什么天上会下雨”,一路沿经“空气里的水分从哪里来”、“为什么水会变成水蒸汽”、“为什么水蒸汽会变成小水珠”、“为什么云托不住水珠了”等一路追问下去,无论你回答什么,他都会把你的答案加上“为什么”,再
期刊
在她的观念中,婴儿是送子鸟衔来的,那是一种吉祥鸟,与她那次不幸遭遇有何牵连?  94岁的她还努力活着,就是为了等到与孩子见面的这一天。  让我见见她吧  94岁的蒂丝布罗坐在阳台的一把老摇椅里,手里捧着那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一个身上裹着毛毯的婴儿,在摇篮里安详地沉睡。思念溢满蒂丝布罗的双眼,她还能等到与  孩子见面的那一天吗?  16岁那年的夏季,蒂丝布罗和几个女孩去野餐时,不幸被三个男人玷污。几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