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学微反应技术的基础及研究进展

来源 :化工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3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化学转化是有效利用光能实现化学反应的重要途径,微反应技术为提高其过程效率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本文首先指出微反应器相比于传统釜式光反应器,在光强分布、过程放大、光能利用效率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能够实现光化学反应过程的高效强化。简要地介绍了光化学转化及光化学微反应技术的基本特征,然后系统地综述了光化学微反应器的设计构建及其在有机合成、聚合等方面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自动化控制的光化学微反应系统及应用。重点介绍了微反应技术在紫外光、可见光辐照下的光化学合成进展及其过程放大。最后,对光化学微反应技术的研
其他文献
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基础所制备的乒乓球拍底板特殊结构入手,对当前应用较多的碳纤维乒乓球拍底板制备方法进行分析,并与芳纶底板、玻璃纤维底板等的性能进行对比,总结出碳纤维复合材料乒乓球拍性能方面的优劣势,并认为碳/芳混编底板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摘要 以一座三跨连续斜交箱梁桥为背景,应用SAP2000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纵向地震输入下,桥台及台后填土对不同斜度连续梁桥上部主梁及墩柱内力和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斜交连续梁桥,桥台能够减小主梁惯性力,约束主梁及墩柱的纵向位移,但会增大其横向位移,且斜交角度越大,纵向约束效果越弱,横向位移越明显;桥台作用一方面会加剧斜交连续梁桥上部主梁的旋转效应,另一方面会使得
液流电池结构设计与优化研究是改善电池内部电解液流动性能、提高电堆功率密度和可靠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石墨板上设计并行、交指和蛇形等流道是液流电池使用的传统流道结构,其缺点为流道种类单一、石墨板成本高及机械性能差。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波纹状并行、分离式蛇形、螺旋形等新型流道,在电极上构建流道、引入独立的流道部件、环形与梯形等异形结构等先后被提出。本文从双极板、电极上的结构设计和异形结构设计与优化三方面系统综述了近年来液流电池结构设计与优化研究进展,阐释流场结构等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机制及其与电池运行、装配间的适配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