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急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以4-8月发病率最高,具有体重和性别的明显差异。如果早发现,及时治疗,一般不需要手术,采用保守治疗成功率可达90%以上,如处理不当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后果。其中空气灌肠复位已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非手术疗法。从2006年1月起我科放弃X线的诊治,而利用彩超监测下行水压灌肠复位的方法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取得良好的治疗和社会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到2008年12月,我科共收治急性肠套叠患儿41例。其中男27例,占66%;女14例,占36%。年龄2个月-5岁,平均年龄11个月,确诊及治疗时间在发病后最早3h,最迟19h。41例全部在彩超下确诊,并立即在彩超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
General Information: January 2007 to December 2008, our department were treated 41 cases of acute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Including 27 males (66%); 14 females, accounting for 36%. Age of 2 months -5 years, mean age 11 month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fter the onset of the first time in 3h, no later than 19h. In all 41 cases under ultrasound diagnosis, and immediately downstream pressure enema reduction in the ultrasound treatment.
1.2 物品的准备:成人血压计一台(去除袖带);否留氏导管1根;三通管一个;50ml注射器一个;0.9%温生理盐水500-1000ml。另备灌肠常用润滑油、止血钳、胶单、手套。
3 具体操作:为避免患儿在操作过程中因不适而躁动、哭闹而致腹压增加,从而增加灌肠的难度和肠道损伤的机会,一般可根据患儿体重给予安定0.3-0.5mg/kg或鲁米那2-4mg/kg肌注。双人协同操作。患儿置于彩超机旁的小床上分腿平卧,医生位于靠近彩超屏幕一旁协助固定患儿肢体并观察进展和效果,护士立于另一边进行灌肠操作。用凡士林润滑否留氏导尿管前端5-10cm,分开患儿肛门,轻插入直肠4-5cm后注入生理盐水液体20ml,使气囊膨胀后固定于直肠内。将三通管的两端分别于否留氏导尿管和血压计相连,剩下一端为注水口。 护士用50ml注射器抽吸温生理盐水,通过注水口缓慢注入肠道,开始速度约30ml/min,随着压力的增高逐步减慢注水速度。操作时通过血压计内水银注上升的刻度测量注入水对肠道的压力。复位的压力应由低压开始,最高不可超过12kPa,注入水量一般为500-1000ml,最多不超过1200ml。随着水银柱显示压力的增高,彩超下可清晰见到“靶心圆”的出现,同时注入水的阻力逐渐增加。当患儿由躁动、哭闹转为安静,B超下“靶心圆”消失,注水的阻力骤减。同时可见葡萄状水珠通过肿块处肠管,触诊腹部包块消失,说明复位成功。即给予口服活性碳0.5-1g,观察排出时间约为6-30h。
1.3 结果 41例患儿均在彩超下确诊,并立即采用水压灌肠复位法。除5因为“回一回结型”复套及肠套叠发生到就诊时间较长,而终止保守治疗,行手术治疗。一次水压灌肠复位成功31例,二次水压灌肠复位成功5例,成功率88%,没有水潴留和水中毒、肠破裂穿孔等并发症。
2 讨论
2.1 小儿急性肠套的治疗有手术和非手术疗法两种。水压灌肠复位只适用于病史在48h内,无腹胀的患儿,当患儿已有严重水电解制、酸碱平衡失调的情况下,应在立即输液纠正失衡的同时进行操作。
2.2 水压灌肠复位法应与小儿常规灌肠在灌肠液温度上有所区别。因婴幼儿肠壁薄耐受力差,在套叠时已发生缺血、水肿损害的基础上更易发生温度的损伤。既要避免温度太高使肠管充血致肠液过度渗出,又要避免肠管受冷刺激发生紧张性收缩而增加机械损伤的危险,因此灌肠液的温度以34-36℃为宜,可将预热后的生理盐水浸泡于温水中,以保持温度的相对恒定。
2.3 急性肠套叠多发生于春秋冬季,气温变化大。尤其是晚上气温低,灌肠复位多在晚间急诊进行,因此要注意做好患儿在灌肠过程中的保暖工作。应注意温度,一般以26-28℃为宜。我院彩超室在原有中央空调的基础上,另配备取暧器一台,以迅速提高室内温度。
2.4 在水压灌肠复位过程中,亦要密切注意患儿神志、反应、体温方面的变化。如患儿出现烦躁、体表湿冷、呕吐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清理呼吸道,必要时立即转手术治疗。另外,准确记录灌入的液体量与排出量,预防水潴留。
2.5 利用彩超进行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水压灌肠复位,不仅诊断迅速,准确率达100%,且复位全过程中,肠道情况都受到直视下的严密观察和通过血压计水银柱对复位压力的准确控制,其安全具有双重保障。提高了人口素质,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家长来说,经济和心理上都更易接受,具有良好的医疗前景。
参考文献
[1]余亚雄.主编.小儿外科学.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
[2]吴阶平 外科学 第4版,北京,人们卫生出版社 198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到2008年12月,我科共收治急性肠套叠患儿41例。其中男27例,占66%;女14例,占36%。年龄2个月-5岁,平均年龄11个月,确诊及治疗时间在发病后最早3h,最迟19h。41例全部在彩超下确诊,并立即在彩超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
General Information: January 2007 to December 2008, our department were treated 41 cases of acute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Including 27 males (66%); 14 females, accounting for 36%. Age of 2 months -5 years, mean age 11 month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fter the onset of the first time in 3h, no later than 19h. In all 41 cases under ultrasound diagnosis, and immediately downstream pressure enema reduction in the ultrasound treatment.
1.2 物品的准备:成人血压计一台(去除袖带);否留氏导管1根;三通管一个;50ml注射器一个;0.9%温生理盐水500-1000ml。另备灌肠常用润滑油、止血钳、胶单、手套。
3 具体操作:为避免患儿在操作过程中因不适而躁动、哭闹而致腹压增加,从而增加灌肠的难度和肠道损伤的机会,一般可根据患儿体重给予安定0.3-0.5mg/kg或鲁米那2-4mg/kg肌注。双人协同操作。患儿置于彩超机旁的小床上分腿平卧,医生位于靠近彩超屏幕一旁协助固定患儿肢体并观察进展和效果,护士立于另一边进行灌肠操作。用凡士林润滑否留氏导尿管前端5-10cm,分开患儿肛门,轻插入直肠4-5cm后注入生理盐水液体20ml,使气囊膨胀后固定于直肠内。将三通管的两端分别于否留氏导尿管和血压计相连,剩下一端为注水口。 护士用50ml注射器抽吸温生理盐水,通过注水口缓慢注入肠道,开始速度约30ml/min,随着压力的增高逐步减慢注水速度。操作时通过血压计内水银注上升的刻度测量注入水对肠道的压力。复位的压力应由低压开始,最高不可超过12kPa,注入水量一般为500-1000ml,最多不超过1200ml。随着水银柱显示压力的增高,彩超下可清晰见到“靶心圆”的出现,同时注入水的阻力逐渐增加。当患儿由躁动、哭闹转为安静,B超下“靶心圆”消失,注水的阻力骤减。同时可见葡萄状水珠通过肿块处肠管,触诊腹部包块消失,说明复位成功。即给予口服活性碳0.5-1g,观察排出时间约为6-30h。
1.3 结果 41例患儿均在彩超下确诊,并立即采用水压灌肠复位法。除5因为“回一回结型”复套及肠套叠发生到就诊时间较长,而终止保守治疗,行手术治疗。一次水压灌肠复位成功31例,二次水压灌肠复位成功5例,成功率88%,没有水潴留和水中毒、肠破裂穿孔等并发症。
2 讨论
2.1 小儿急性肠套的治疗有手术和非手术疗法两种。水压灌肠复位只适用于病史在48h内,无腹胀的患儿,当患儿已有严重水电解制、酸碱平衡失调的情况下,应在立即输液纠正失衡的同时进行操作。
2.2 水压灌肠复位法应与小儿常规灌肠在灌肠液温度上有所区别。因婴幼儿肠壁薄耐受力差,在套叠时已发生缺血、水肿损害的基础上更易发生温度的损伤。既要避免温度太高使肠管充血致肠液过度渗出,又要避免肠管受冷刺激发生紧张性收缩而增加机械损伤的危险,因此灌肠液的温度以34-36℃为宜,可将预热后的生理盐水浸泡于温水中,以保持温度的相对恒定。
2.3 急性肠套叠多发生于春秋冬季,气温变化大。尤其是晚上气温低,灌肠复位多在晚间急诊进行,因此要注意做好患儿在灌肠过程中的保暖工作。应注意温度,一般以26-28℃为宜。我院彩超室在原有中央空调的基础上,另配备取暧器一台,以迅速提高室内温度。
2.4 在水压灌肠复位过程中,亦要密切注意患儿神志、反应、体温方面的变化。如患儿出现烦躁、体表湿冷、呕吐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清理呼吸道,必要时立即转手术治疗。另外,准确记录灌入的液体量与排出量,预防水潴留。
2.5 利用彩超进行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水压灌肠复位,不仅诊断迅速,准确率达100%,且复位全过程中,肠道情况都受到直视下的严密观察和通过血压计水银柱对复位压力的准确控制,其安全具有双重保障。提高了人口素质,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家长来说,经济和心理上都更易接受,具有良好的医疗前景。
参考文献
[1]余亚雄.主编.小儿外科学.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
[2]吴阶平 外科学 第4版,北京,人们卫生出版社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