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台阶工法在软弱围岩高风险隧道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铁道建筑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6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弱围岩条件下隧道施工存在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大、进度缓慢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结合微台阶工法在兴隆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详细介绍微台阶工法施工特点及施工工艺流程,并对应用微台阶工法后兴隆山隧道工程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微台阶工法可大幅提升隧道施工效率,且可有效控制隧道施工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及收敛变形,减小了塌方概率,为软岩隧道顺利开挖提供保障,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随着铁路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铁路各类业务产生的海量数据为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有效利用带来了挑战。为合理分配存储资源、最大化铁路大数据价值,实现数据中心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降低数据中心管理的复杂度,提出了铁路大数据存储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并详细阐述了系统架构、技术方案和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可有效降低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数据中心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列车行驶和行车安全。伴随我国电气化铁路快速发展,如何确保接触网满足相应需求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应保证相应施工项目得以优化落实,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类缺陷隐患。本文重点围绕铁路电气化接触网工程改造施工项目,阐述接触网改造施工特点,探讨分析改造施工技术要领,并提出改造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以期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施工提供借鉴。
为探索复合地层中双线盾构隧道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规律,首先基于地表沉降监控量测数据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再基于数值模拟方法,从地层复合比、隧道覆径比和隧道间径比3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总沉降槽宽度、单侧沉降槽宽度、地表沉降及最大地表沉降差异率均随地层复合比的增大而增大,随覆径比的增大而减小,且差异明显;(2)间径比是影响地表沉降曲线的重要因素,当间径比为1.0时,地表沉降曲线为单峰形,最大地表沉降发生在隧道中线位置,为19.2 mm;当间径比为2.0时,地表沉降曲线变化为双峰形且不随间径比的增大而
针对目前铁路货运预付款客户管理分散,客户预付款使用效率低下,预付款操作使用流程不规范,凭证手工录入工作量大等问题,设计并实现铁路货运预付款集中核算管理信息系统。在分析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系统设计方案,采用集中部署、多级应用的总体架构,依托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主数据中心的云计算资源构建系统运行环境;介绍系统构成、运行环境配置与运行监控、系统逻辑架构、主要功能及数据接口。该系统实现货运预付款相关业务由铁路局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和预付款数据的集中核算,客户预付款可一点存入、多点结算,提高客户资金利用率和货运服
为了提高界面操作的效率,改善自动化办理的程度,结合上位机界面的显示规范,提出了一种基于OpenCV的计算机联锁上位机界面图像分析法。所提方法通过对上位机各类信号设备的几何特征的量化处理,完成了信号设备屏幕坐标的提取,实现了通过图片输入自动获取站场信号平面布置概况的功能。
为解决运营高速铁路重点监测地段评估工作流程中效率低下、分析手段单一、文件管理混乱等问题,开发一种运营高铁重点监测地段云评估系统。该系统基于ASP.NET框架,采用B/S逻辑结构,分为数据管理层、APP服务层、用户体验层,使用MySQL轻量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存储,并整合云图、云盘、云数据库等云计算资源,可实现科学管理和多元化分析等功能,具体包括点位与期次显示、测量数据云分析、非结构化数据管理、预警信
铁路人像检索平台建立之初,对业务地址的管理是通过Apollo配置中心手动修改的方式完成。操作流程复杂,运维效率低下。流量智能导航可以有效解决业务地址的均衡调度问题。文章描述人像检索平台的功能组成与技术架构,指出既有平台的运维效率低下与流量调度不均衡等问题;通过配置改造,形成业务路由地址池,并以各车站预估的日客流量作为参考,提出车站的等级划分,形成车站权重值;设计依托权重的流量智能调度策略。业务流量智能调度的实现,简化了运维工作,使得人像检索平台的业务流量调度更加均衡。
全过程质量管理和造价控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都需要经历投资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各个阶段。投资方功能需求是决定造价水平的根本源头;设计文件需兼顾工程品质和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确定应以确保各阶段任务实施质量为前提。遵循市场规律,择优选定高素质施工单位,合理界定风险范围,规范签订合同。施工阶段充分发挥监理、第三方检测部门作用,严控变更增量费用;合同双方诚信履约,做到工程质量与造价控制全面统一。
随着铁路规模的扩张、运营时速的提高、线路运营舒适度要求的增高,对铁路运营维护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大机养护仍需人工配合作业,难以实现自动化养护的新要求,另外,由于“天窗修”时间有限,大机作业还存在无法准确定位线路里程位置信息等缺点。基于此,提出一种大机作业方案自动化搭接方法,以网络化的“高德地图”为依托,设计一款搭载于Android移动终端的大机作业导航系统。该研究成果可实现大机作业方案的统一制作和信息化管理,并准确指导大机作业和移动数据采集,有利于提升现场作业效率,节约作业成本,并为提升线路运营维护品质
地表沉降及管线变形控制是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核心问题。徐州市某地铁车站出入口顶管外轮廓为7×5 m矩形截面,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机施工。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地表沉降发生机理及趋势。针对分析结果,实际施工借助监测手段,并通过设备选型、地层加固、施工参数优化、施工过程控制协同联动等综合措施,有效控制地表沉降,解决了敏感地段、浅覆土、富水软弱地层、下穿高风险管线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