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针对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重科学轻人文的现状,笔者提出人文教育渗透的原则,并从利用教材、课堂教学、课堂评价等几方面阐述高中生物课堂人文教育渗透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物课堂 人文精神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学从分歧、对峙逐步走向融合、互补,提出在科学教学中挖掘人文资源,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然而,应试教育的影响、科学主义的盛行、人主体性的弱化,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之心,缺少爱心与社会责任感,畏惧困难,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功利性强,因而我们须改善教育方式,加强人文教育。
一、高中生物教学进行人文教育渗透的原则
1.人本性。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摆脱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公平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要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善于与学生交流。
2.情感性。教师要富有耐心、爱心,用自己的行为感化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敞开心扉交流,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与存在不足。教师要通过小实验、小制作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真正参与课堂活动之中,體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情感,有针对性的教学,鼓励他们向不同方向发展。
3.渗透性。人文教育具有一定的内隐性,无法以一定的标准去评价,教师要将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耐心对学生进行人文渗透。人文教育要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统一性。教师要将科学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科学精神偏理性,是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真”,人文精神偏感性,是“善”与“美”。教师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融合,追求自由与人性解放,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二、高中生的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有效策略
1.利用教材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媒介,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地增删教学内容,构建符合学生实际的内容。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如生命教育、健康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以及生物发展史、科学家的小故事都有着深厚的人文气息。教材中有很多栏目也蕴含着丰厚的人文教育内容,以“问题探讨”中有农业、牧业的实际应用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价值,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史话”讲述了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历程,感受到他们无私奉献、坚持不懈求索寻真的品质。
2.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渗透。课堂是人文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创设、目标展示、巩固练习等时机开展人文教育的渗透。(1)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内容,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中,教者以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亚马逊森林、欧亚草原、北极苔原、海洋生态系统,提出问题:“我们欣赏了和谐、美丽的大自然,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说大自然美丽而丰富多样,离不开多样的生物,因而我们要敬畏生命,保护环境;有学生说大自然宁静、豁达,能陶冶心灵,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还有学生说,大自然如此多彩,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和谐共生,形成生态系统。教者适时引导学生说出生态系统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并指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呈现生物圈与生物圈II的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生物圈II会失败?”教者引导学生说出自然状态下的生物圈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人造的生物圈自我调节能力差,结果不具有稳定性。教者创高情境,挖掘生物教学中的人文资源,开展人文教育的渗透。(2)展示目标,进行人文教育渗透。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教师要借助于目标的展示,进行人文教育渗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在《群落的演替》教学中,教者通过尼西亚喀托火山发生的演替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其中既有知识、技能的目标,也对人的发展提出要求,“通过演替的实例的学习,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丰富教学活动。师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活动,并注重人文教育的渗透,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倾听学生的想法,启发他们的思维,与学生同讨论、同交流,在民主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批判思维等人文素养。
3.通过课堂评价渗透人文教育。教师要树立科学、正确的评价观,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自己、提升自己,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具备人文理念,熟悉人文教育的原则,善于利用人文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渗透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物课堂 人文精神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学从分歧、对峙逐步走向融合、互补,提出在科学教学中挖掘人文资源,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然而,应试教育的影响、科学主义的盛行、人主体性的弱化,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之心,缺少爱心与社会责任感,畏惧困难,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功利性强,因而我们须改善教育方式,加强人文教育。
一、高中生物教学进行人文教育渗透的原则
1.人本性。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摆脱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公平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要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善于与学生交流。
2.情感性。教师要富有耐心、爱心,用自己的行为感化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敞开心扉交流,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与存在不足。教师要通过小实验、小制作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真正参与课堂活动之中,體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情感,有针对性的教学,鼓励他们向不同方向发展。
3.渗透性。人文教育具有一定的内隐性,无法以一定的标准去评价,教师要将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耐心对学生进行人文渗透。人文教育要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统一性。教师要将科学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科学精神偏理性,是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真”,人文精神偏感性,是“善”与“美”。教师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融合,追求自由与人性解放,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二、高中生的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有效策略
1.利用教材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媒介,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地增删教学内容,构建符合学生实际的内容。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如生命教育、健康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以及生物发展史、科学家的小故事都有着深厚的人文气息。教材中有很多栏目也蕴含着丰厚的人文教育内容,以“问题探讨”中有农业、牧业的实际应用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价值,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史话”讲述了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历程,感受到他们无私奉献、坚持不懈求索寻真的品质。
2.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渗透。课堂是人文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创设、目标展示、巩固练习等时机开展人文教育的渗透。(1)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内容,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中,教者以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亚马逊森林、欧亚草原、北极苔原、海洋生态系统,提出问题:“我们欣赏了和谐、美丽的大自然,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说大自然美丽而丰富多样,离不开多样的生物,因而我们要敬畏生命,保护环境;有学生说大自然宁静、豁达,能陶冶心灵,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还有学生说,大自然如此多彩,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和谐共生,形成生态系统。教者适时引导学生说出生态系统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并指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呈现生物圈与生物圈II的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生物圈II会失败?”教者引导学生说出自然状态下的生物圈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人造的生物圈自我调节能力差,结果不具有稳定性。教者创高情境,挖掘生物教学中的人文资源,开展人文教育的渗透。(2)展示目标,进行人文教育渗透。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教师要借助于目标的展示,进行人文教育渗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在《群落的演替》教学中,教者通过尼西亚喀托火山发生的演替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其中既有知识、技能的目标,也对人的发展提出要求,“通过演替的实例的学习,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丰富教学活动。师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活动,并注重人文教育的渗透,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倾听学生的想法,启发他们的思维,与学生同讨论、同交流,在民主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批判思维等人文素养。
3.通过课堂评价渗透人文教育。教师要树立科学、正确的评价观,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自己、提升自己,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具备人文理念,熟悉人文教育的原则,善于利用人文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渗透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