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赛珍珠于一八九二年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出生四个月后即被作为传教士的父母带到中国,后全家定居江苏镇江。从童年开始就得以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受到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熏陶。在中国完成中学教育之后,于十七岁时回到美国读大学,毕业后回到中国。后与美国农艺师约翰·洛辛·布克结婚(又有“布克夫人”之称)。一九二二年开始,夫妇俩双双在南京金陵大学任教。在教书之余,她一边研读《红楼梦》、《水浒传》等中国小说,一边开始写作关于中国社会现状的文章投寄美国各大杂志。一九二七年春,赛珍珠避居上海,在此期间她开始小说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东风·西风》(East Wind: West Wind)于一九三零年由美国戴约翰出版公司(John Day Company)出版,小说以东方的情调和优美的文笔博得了英美各报的好评。一九三零年七月,她携第二部长篇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赴美,最初在美国《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发表,第二年三月她的小说又被戴约翰出版公司推出。此书一出,大受美国人欢迎,立即被美国出版界所组织的每月新书会推选为杰作,当年就销行十余版。《费城公论报》上书评认为作者具有哈姆生一般的艺术手腕,且其描写中国的才力,不亚于小泉八云之描写日本。还有批评家则认为此书是五年来英美人所作的最好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二年,赛珍珠凭借该书获得了“普利策奖小说奖”,一举成名。
《大地》在美国出版后,立即引起了中国文坛的关注。在中国文坛,抢先翻译和评论这本书的是胡仲持。由于胡仲持经常在《东方杂志》发表译作,并且其兄胡愈之在《东方杂志》任编辑(一九三三年十月复刊后任主编),所以,胡仲持的《大地》译文顺利被《东方杂志》接受,并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一日在《东方杂志》第二十九卷第一期上开始连载(署名“美国布克夫人著,宜闲译”)。在第一期译文前,有杂志编者和译者共同写的前言。编者认为《大地》弥补了国内缺少表现中国农民的实在生活与根本思想的作品,并希望继此篇以后,有中国人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解释来描写中国农村衰落困苦及农民意识中土地观念转变事实。译者认为《大地》“加以表现的农民,虽有不少地方,因为偏于想象的缘故,似乎有些离奇,而不近情,然而大体上可以说是写得真切的。……可以领略一些外国的文学者对于中国农民社会的观感。又本篇对于中国旧礼教弱点的深刻的描写,……也可以发我们的深省的”。由于《东方杂志》是半月刊,预计连载八次,到四月底即可连载完毕。但是本年发生了“一·二八”事变,《东方杂志》于二月一日出完该卷第三期后被迫停刊。《大地》也只连载了三期(从第二期开始,在每一期的正文前都有前期的内容提要)。一九三二年十月十六日,《东方杂志》复刊,续出第四号,《大地》继续连载,直到十二月十六日,《东方杂志》出至第二十九卷八期,《大地》连载完毕。
由于胡仲持此前曾在开明书店出版过译作《西藏的故事》,与书店有过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当《大地》连载完成后,他对译文重新增订后提交给开明书店。单行本《大地》于一九三三年九月由开明书店推出,书店为此书撰写了广告(载《中学生》第三十九期,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一日),全文如下:
大地 全译本 赛珍珠(布克夫人)作 胡仲持译
本书作者系生长于中国的美国人,对中国社会有深切的认识,在美国为中国最有力之宣传者。书中以农人王龙的一生为经,以水旱兵匪这些天灾人祸为纬,表现了中国农民真实的性格和生活。在作者优美文体中反映出来的农民内心的痛苦是大足以打动读者的心坎的。原书近年来轰动了欧美的文坛。这译本的初稿曾刊载于去年东方杂志,亦大受我国爱好文艺者之欢迎。现经译者重行增订付本店出版,可说是国内唯一完全的译本。
实价一元 开明书店出版
“开明版”单行本为三十六开本,共三百二十六页。书封面简洁、素朴,上面的英文“Good Earth”颇为醒目,书前衬页中有著者赛珍珠素描像一张。译者又为小说写了《序》,序中详细介绍了赛珍珠的生平、创作的起始。对于《大地》的结构、人物,译者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以农人的生涯为经,而以水旱兵匪的灾祸为纬,作者抓住的简直是贫困的中国目前最严重的几个问题。主人公王龙可以算得占着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的农民的典型。其前半的生涯代表着颠沛流离的饥饿的贫民,后半则代表着生活优裕的富农。作者摆脱了‘勤俭致富’这一种因袭的道德观念,偏以都市贫民的暴动作为王龙一生的转变点,这正是作者的伟大的所在。”但是,译者也指出了小说的缺点:“也许因为力求迎合美国大众趣味的缘故吧,作者对于中国旧礼教未免刻画的太过分了,而且她对于崇拜着林黛玉式女性美的中国人的性心理的描写似乎也有几分不自然。”
《大地》是赛珍珠用英语记叙的有关中国农民的故事,是美国文化语境中的中国叙事。胡仲持的译文实现了把美国文化语境转换成中国文化语境,他不但把著者所描述的中国元素进行重新复原,使其与中国读者固有的知识体系衔接上。而且他在译文中添加了自己特有的浙东方言,使译文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尽管此前已有伍蠡甫的《福地述评》(节译本,上海黎明书局一九三二年七月出版,)和张万里等的《大地》(北平志远书店一九三三年六月出版,但由于译本是首次与读者见面,晚于胡仲持的译文),后又有马仲殊编译的《大地》(节译本,上海中学生书局一九三四年二月版)、由稚吾译的《大地》(上海启明书局一九三六年五月版)、罗致译的《大地》(节译本,重庆新中国书局一九四五年版)以及凌心渤编译的《大地》(节译本,出版时间不详,上海经纬书局初版)等多种。但是这些译本中,只有胡仲持的译本再版次数最多。自一九三三年八月初版后,一九三四年三月再版,一九三九年印至第五版,一九四六年四月印至第九版,一九四九年三月印至十二版。此外,该书还在上海、桂林各出过三十二开本一次。可见,胡仲持的译本《大地》在民国期间还是最为通行的译本。
《大地》在美国出版后,立即引起了中国文坛的关注。在中国文坛,抢先翻译和评论这本书的是胡仲持。由于胡仲持经常在《东方杂志》发表译作,并且其兄胡愈之在《东方杂志》任编辑(一九三三年十月复刊后任主编),所以,胡仲持的《大地》译文顺利被《东方杂志》接受,并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一日在《东方杂志》第二十九卷第一期上开始连载(署名“美国布克夫人著,宜闲译”)。在第一期译文前,有杂志编者和译者共同写的前言。编者认为《大地》弥补了国内缺少表现中国农民的实在生活与根本思想的作品,并希望继此篇以后,有中国人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解释来描写中国农村衰落困苦及农民意识中土地观念转变事实。译者认为《大地》“加以表现的农民,虽有不少地方,因为偏于想象的缘故,似乎有些离奇,而不近情,然而大体上可以说是写得真切的。……可以领略一些外国的文学者对于中国农民社会的观感。又本篇对于中国旧礼教弱点的深刻的描写,……也可以发我们的深省的”。由于《东方杂志》是半月刊,预计连载八次,到四月底即可连载完毕。但是本年发生了“一·二八”事变,《东方杂志》于二月一日出完该卷第三期后被迫停刊。《大地》也只连载了三期(从第二期开始,在每一期的正文前都有前期的内容提要)。一九三二年十月十六日,《东方杂志》复刊,续出第四号,《大地》继续连载,直到十二月十六日,《东方杂志》出至第二十九卷八期,《大地》连载完毕。
由于胡仲持此前曾在开明书店出版过译作《西藏的故事》,与书店有过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当《大地》连载完成后,他对译文重新增订后提交给开明书店。单行本《大地》于一九三三年九月由开明书店推出,书店为此书撰写了广告(载《中学生》第三十九期,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一日),全文如下:
大地 全译本 赛珍珠(布克夫人)作 胡仲持译
本书作者系生长于中国的美国人,对中国社会有深切的认识,在美国为中国最有力之宣传者。书中以农人王龙的一生为经,以水旱兵匪这些天灾人祸为纬,表现了中国农民真实的性格和生活。在作者优美文体中反映出来的农民内心的痛苦是大足以打动读者的心坎的。原书近年来轰动了欧美的文坛。这译本的初稿曾刊载于去年东方杂志,亦大受我国爱好文艺者之欢迎。现经译者重行增订付本店出版,可说是国内唯一完全的译本。
实价一元 开明书店出版
“开明版”单行本为三十六开本,共三百二十六页。书封面简洁、素朴,上面的英文“Good Earth”颇为醒目,书前衬页中有著者赛珍珠素描像一张。译者又为小说写了《序》,序中详细介绍了赛珍珠的生平、创作的起始。对于《大地》的结构、人物,译者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以农人的生涯为经,而以水旱兵匪的灾祸为纬,作者抓住的简直是贫困的中国目前最严重的几个问题。主人公王龙可以算得占着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的农民的典型。其前半的生涯代表着颠沛流离的饥饿的贫民,后半则代表着生活优裕的富农。作者摆脱了‘勤俭致富’这一种因袭的道德观念,偏以都市贫民的暴动作为王龙一生的转变点,这正是作者的伟大的所在。”但是,译者也指出了小说的缺点:“也许因为力求迎合美国大众趣味的缘故吧,作者对于中国旧礼教未免刻画的太过分了,而且她对于崇拜着林黛玉式女性美的中国人的性心理的描写似乎也有几分不自然。”
《大地》是赛珍珠用英语记叙的有关中国农民的故事,是美国文化语境中的中国叙事。胡仲持的译文实现了把美国文化语境转换成中国文化语境,他不但把著者所描述的中国元素进行重新复原,使其与中国读者固有的知识体系衔接上。而且他在译文中添加了自己特有的浙东方言,使译文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尽管此前已有伍蠡甫的《福地述评》(节译本,上海黎明书局一九三二年七月出版,)和张万里等的《大地》(北平志远书店一九三三年六月出版,但由于译本是首次与读者见面,晚于胡仲持的译文),后又有马仲殊编译的《大地》(节译本,上海中学生书局一九三四年二月版)、由稚吾译的《大地》(上海启明书局一九三六年五月版)、罗致译的《大地》(节译本,重庆新中国书局一九四五年版)以及凌心渤编译的《大地》(节译本,出版时间不详,上海经纬书局初版)等多种。但是这些译本中,只有胡仲持的译本再版次数最多。自一九三三年八月初版后,一九三四年三月再版,一九三九年印至第五版,一九四六年四月印至第九版,一九四九年三月印至十二版。此外,该书还在上海、桂林各出过三十二开本一次。可见,胡仲持的译本《大地》在民国期间还是最为通行的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