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去污染疗法预防严重烧伤肠源性感染的效果观察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6756du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预防严重烧伤患者肠源性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2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加服肠道去污药物,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中肠源性感染发生率为19.23%,对照组为53.85%,两组比较,χ^=26.72,P〈0.01,观察组肠源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选择性肠道去污染疗法可以降低严重烧伤病人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1.病例介绍 男性3例,女性1例。3例男性为学龄前儿童,均散居于农村;1例女性为成人,32岁,城市居民。4例患者均无病畜及类似患者接触史。临床表现:4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7.8~40.0℃,伴皮疹,出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57例人选患者分为IMN组(n=43)与对照组(n=14)。检测患者血液中幽门螺杆菌特异性IgG抗体(Hp-IgG),测定血白蛋白、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18例患者给予口服来氟米特,同时口服泼尼松,共观察12周,评定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平均显效时间为3~5
白细胞介素-6(IL-6)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曾经被命名为β2-干扰素(IFN—β2)、杂交瘤/浆细胞瘤生长因子(HPGF)、B细胞分化因子(BCDF)、B细胞刺激因子-2(BSF-2)、溶细胞性T细胞分化因
【关键词】 早期梅毒;实验室检查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4-0483-03中图分类号:R 759.104.46 文献标识码:A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性传播疾病,对健康的危害程度仅次于艾滋病,几乎可以引起全身所有组织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导致功能障碍。近年来,梅毒在我国的再次流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梅毒早期主要侵犯皮肤黏膜,
抗青光眼手术,仍然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方法,虽然近期有人采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T—Flux植入术,但Cairns(1968)设计的小梁切除,手术并发症少,操作比较简单,仍在基层医院广泛应
目的 观察肌氨肽苷并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扩血管药物,β受体阻制制及抗血小板药物常规治
眩晕是耳科、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是对空间和重力关系体查能力的障碍。其病因复杂,以眩晕为突发症状的疾病,临床易误诊。我们于2002-2006年共诊治598
期刊
目前,国内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检查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3%,较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1%,死亡率为0.01%,常见的并发症有缺氧、出血、喉、气管痉挛、气胸、发热、感染及麻药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