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担心阴影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3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成语云“形影不离”“如影随形”,意思是说有形就有影。比如人,只要在有光源的地方,就会产生阴影。人的阴影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为阴影是黑的,便心生厌恶,甚是不喜欢,总想千方百计去抹掉。其实,阴影的出现,正好说明人接受了某个光源的洗礼,光源越强阴影便越强,人的立体感也就越强。
  有些人担忧阴影的出现,会影响自己的形象,颇费了一番心思,终于想出消除阴影的两个绝妙的办法:一是让自己平躺在沙滩上,用身体覆盖住阴影,二是让太阳当头照射,阴影被自己踩在脚下。仔细琢磨一下这两种办法,看似很聪明,其实不过是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伎俩罢了。覆也好、踩也罢,阴影仍客观存在,只不过不易被人发现而已,阴影根本没有消除,除非人不存在了,真正从地球上消失。
  阴影好比是人的缺点和错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哪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和错误呢?即便太阳那么光辉,也还有“黑子”一类的遗憾。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是一种客观务实的态度。如果挖空心思地去抹杀和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这样做,本身就是在犯另一个错误,会使自己的形象越抹越黑、越掩越显。
  作为教师来讲,面对的是尚未成熟、稚气未脱的孩子,在他们身上必然存在不少的缺点和错误,阴影可能很大很明显。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易出现缺点和错误,就厌恶他们,远离他们,甚至粗暴地对待他们,那样,我们便枉称教育工作者了。教师要坦然面对学生存在的阴影,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学生缩小阴影,不必忌讳阴影,不必逃避阴影。学生也知道自己有阴影,如果得不到老师的理解与帮助,外在的阴影又会衍生出内藏的心理阴影,这是很可怕的结果。如果学生对学校失去希望、对老师失去希望,很容易走上极端的道路,如逃学、辍学、出走、犯罪、自杀等。果真出现了这样的结局,那就是教育的悲哀,是教育工作者的悲哀了。
  面对学生的阴影,做教师的还是应多点理性、多点关爱。既然阴影无法根除,那么无限地缩小总是可以的罢。我们不妨让学生像小鸟那样,在天空中飞翔起来,飞得越高,地上的阴影便越小,小得会让我们的眼睛无法去捕捉。而对学生来讲,乘着理想的翅膀飞翔起来,这该是多么自由、多么惬意、多么浪漫、多么幸福的事呀!而这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智慧、很大的勇气、很强的毅力。
  让我们拔去心中浮躁的杂草,以一颗安然恬静之心去审视学生的阴影。我们就会慢慢发现——这些阴影,其实是美丽的、美好的,甚至是美妙的。如果把我们放到时空隧道中,退回到眼前这班学生的年龄,我们甚至会觉得自己的阴影还无法与他们相比,因为光源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有了很大的变化,毕竟照射他们的光源多了色彩、多了角度。
  教师首先要有一颗飞翔的心,飞得越高,教育的希望才会越大。让我们带着学生一起飞翔吧,使阴影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小!
其他文献
<正> 升降洪波臂屈伸,葛洲坝启万钧门。长江不尽流东海,风雨同舟记此生。
“张百顺,中午放学回家后,通知你的家长下午来学校一趟。”随着班主任李老师尖厉的话音,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顿时全身像触电似地痉挛着。“现在你马上给我滚到后边墙角去,磨磨蹭蹭些啥,调皮捣蛋一个顶俩,正经事没有一样能找到你。”我的大脑一片空白,眼前只有她不断变换着表情的脸。  唉,我真倒霉,又让她抓住了。刚才,上课铃响过好长时间了,可班主任李老师仍没来。坐在我身后的天生好动的赵庆顿时兴奋不已,大呼“自由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彩色马蹄莲欧文氏菌纯培养和彩色马蹄莲样品,并用分离培养技术加以验证。结果表明,PCR能特异地检测出所有10个彩色马蹄莲欧文氏菌菌株,并证实了昆
<正> 本刊讯江苏省佛教协会第一届代表会议,于1981年3月5日至12日在南京召开。到会的僧尼居士代表五十四人、列席二人。中国佛教协会致电祝贺。会议期间,明开法师传达了中国
生态学认为,任何生物体都是由各部分组成的有序、稳定、完整的生命共同体。后现代主义认为,课堂生态系统是教育情境中人(教师和学生)与环境(教室及其中的设施)互动而构成的基本系统。我们据此可以下个定义:所谓“课堂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时空内,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然而,反观当前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从生态学角度来测量,其存在的疾患足以用“
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具有季节承继关系,通过白背飞虱的虫情指标(始见期、迁入虫量及第五(2)代虫量)与冬春以来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前期温度及降水因子是影响白背飞虱迁入
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与共同的话题,教育所渗透、折射的是一个社会思想智慧的光芒。曾有人说过,每一个人都是教育的产品,产品质量的好坏紧紧与教育体制相连。社会人群道德修养水平
<正> 趁香港宝莲寺组团来北京迎请中国佛教协会赠送的清刻《大藏经》的因缘,向读者介绍有关达部藏经的一些资料,也许是有意义的吧。从北宋起,中国封建王朝官修《大藏经》的事
网络流传的用一段话来形容现在的人民教师:“上告教委整死你;笨蛋学生气死你;不涨工资穷死你;竟聘上岗玩死你;教育改革累死你;光辉职业哄死你;公务员待遇想死你;混蛋家长搞死你。”芸芸师者在网上“设计的框架”中痛苦地挣扎——  在如此种类繁多的“死法”的现实中,执拗又多愁善感的我曾经牢骚满腹、消极悲观乃至沮丧颓废过。偶然听到这样一则故事:去英国的不幸遇到暴风雨的一艘船上,一位老太太的镇定在惊慌失措的人群
美国也有多如牛毛的考试,也有高考,甚至高考录取标准也是初、中等教育的“指挥棒”,但这是一根与中国高考截然不同的“指挥棒”,里面包含了对一个学生评价的种种方面。这里面有没有我国可以借鉴学习的东西呢?    毋庸讳言,高考在我国,是一根强力指挥棒,是应试教育的风向标。中国高考的特征,可以说是“一考定终身”,甚至“一分定终身”,这种以一次考试来评价并淘汰学生的制度,多年来遭到有识之士的强烈批评。一些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