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好的学生上哪所大学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x158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尖子考生的新去处
  
  今年,香港的中文大学、城市大学、香港大学、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岭南大学、浸会大学和教育学院在中国内地20个省市招收本科生。其中,中文大学和城市大学根据教育部批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第一批录取的重点高校名单。其余6所香港高校则自主招生。
  已被确定保送北大、清华、中科大、浙大、复旦、上海交大等名牌大学的学生,也成为香港高校重点争取的生源。去年香港科大接触的13个保送生中,已有5人被保送北大,但家长听完科大的介绍后,当即表示愿送孩子到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和城市大学借参加全国统招之力,更广为内地考生和家长所知。面对统招报名时非此即彼的选择,香港高校丝毫不处下风。2005年中文大学在四川招收的文科考生中,英语单科成绩平均高达144分,已录取的考生在各省市前100名的多达15人。
  
  50万元的奖学金诱惑
  
  香港高校一年的学费约为6万~8万港币,生活费在1万~4万港币左右。为吸引尖子生,各校都拿出了巨额奖学金。
  中文大学今年计划在内地招生270人,其中提供100个全额奖学金,每个全奖包括大学4年所有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补贴,共计约50万港元。
  城市大学设立了44万港元的“状元奖学金”,去年海南状元李洋首获殊荣。此外,该校还分不同等级发放其他奖学金,从24万到2万港元不等。
  来自深圳的薛明宇,因中学期间曾获国际化学竞赛金牌而于2004年被保送北大。入学不久,他获知香港大学招收全奖学生,立即报名并被顺利录取。“我并不觉得北大就比港大差,可既然港大不收我学费,还给生活费,我为什么不来?”薛明宇说。
  但这种诱惑也仅限尖子生。
  
  “香港的大学早就与国际并轨了”
  
  并非所有内地学生都冲着奖学金而来。北京状元陈秀野选择香港科大的主要原因,
  “内地学生能去香港就不要去北大……香港以巨额奖学金吸引学生,已经渐渐改变了中国大学的层级。”
  “调查显示:65.53%的考生和家长更倾向于到香港读书,香港高校吸引力超过内地一流名校。”
  “如果每年内地高中毕业生最优秀的一两万人被香港的大学挑走,内地还有哪个大学好意思说自己是‘一流’?”
  今年高考之际,香港8所大学再次集体出动,广招内地生源,引起了人们的众多议论。港校明显的优势使内地尖子生在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外,找到了另一种选择。有学者撰文指出,内地高考招生格局正在逐步改变。还在于科大“视野开阔,中西结合”。
  根据《泰晤士报》评比,历史悠久的香港大学在世界200所大学排名中居前50位,该校50%的教师毕业于世界著名学府,许多教授在国际上具有显著影响力。“我们除中文系外,学校从教材到课堂全部采用英语教学。很多教授本身就是外国人,不会讲中文。”香港大学中国事务总监黄依倩说。
  城市大学朱国斌博士也介绍说,城市大学拥有52位讲座教授,其中10位是世界各国的知名院士。他作过一个比较,“现在内地许多一流大学都说要与国际接轨,其实我们香港的大学早就与国际并轨了。”
  和内地高校多采用百分制计算不同,香港学生的成绩用国际承认的GPA(平均分绩点)计算学分。
  “这种方法督促我们在一学期里持续不断地为每一科努力。”温州来的城市大学翻译及传译专业一年级学生夏倩说。由于期末考成绩只占总成绩的40%左右,平时的出勤率、测验、作业、课堂演讲等反占更大比重,夏倩不敢忽视任何一天的课程。“我在内地上大学的同学总是很闲,平时玩电脑游戏,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背背书就可以了。”夏倩说。
  香港大学每年选派20%的学生到内地或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大学交流。中文大学每年有600多名外国学生来交流,也送出400多名学生到20多个国家的180多所大学交流。
  香港高校学制为3年,中学学制则有7年,为使内地学生与香港学生同步,所有招入香港高校的内地学生需读一年预科。目前,中大、科大、城大等都将预科设在本校,而港大则委托内地合作高校完成。
  
  内地招生:从冷漠到爆棚
  
  香港高校大多从1998年、1999年开始在内地招生。
  最早把目光投向内地的是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教授、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丁学良还记得,早在1993年科大就有招收内地学生的设想。“和科技相关的本科生源严重不足。学校花了很多钱在全世界招聘教员,但香港最优秀的学生却不爱学理工,要学财经。”但是,“所有的香港大学都是公立大学,政府拨款补贴学费。如果从内地招生,这个钱谁出?”
  后来,香港赛马会愿意提供一笔基金,作为内地赴港学生的奖学金。最初,香港高校只能委托内地10所高校招生,即所谓“代招”,学生须先考入北大、清华、浙大、复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10所大学,之后再经过选拔进入香港高校。而且,每所香港高校的招生名额仅限制在10到30名。
  变化始于2003年。当年,国家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但限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6省市;2004年,增加到10省市。
  2005年,香港高校在内地的招生范围一下子扩展到17个省市,今年,又增加到20个。
  港府吸引内地人才的优惠政策也使港校招生如虎添翼。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处新闻主任何淑娴向本报记者展示的“2003年港府人口政策报告书”中提及:内地人才在内地有人脉关系,熟悉内地市场、消费意向和业务运作情况,他们来港工作肯定有助于开拓内地庞大的市场。香港必须更灵活地吸纳内地专才。
  港府教育统筹局发言人张先生也指出,香港吸引内地人才的第一步就从高等教育开始。为此,教育部门采取了更为灵活的非本地生比例限额政策,各校非本地生总额可达到学生总数的10%。香港各高校都将这些名额中的绝大多数给了内地生。比如,香港大学的270个非本地生名额中,内地生占250个。
  同时,港府各个部门都从政策上给予内地学生在港学习乃至香港就业的优惠。
  2005年,香港大学的招生计划是200人-250人,报名人数超过5000;香港城市大学计划招生120人,由于报名人数超过预期,录取名额增加到193人。今年,科大目前仅在北京一地的报名人数就已超过600人。
  
  冲击是双向的
  
  随着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影响力的扩大,有学者和媒体提出,香港高校的吸引力已超越北大和清华,双方在每年高考后争夺最优秀生源已是必然。
  对此论断,不少人提出异议。他们认为,香港高校的招生人数不会无限制上升。
  香港大部分高校都想在未来几年把非本地学生的比例从目前的10%提高到25%。“但25%是上限,”黄依倩说,“招收内地学生是为了增加生源的多样性,我们总不希望整个学校都是内地学生。”
  凤凰卫视评论员、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许子东还提出,人才的流动及其影响是双向的,“人才不是流失,是流动,这种交流非常好。其实要说影响,应该是对香港的影响更大一些。到香港的内地学生大多非常出色,勤奋刻苦,给香港学生很大激励,他们之间也形成了竞争。”
  “香港的高等教育也有自己的问题。”许子东说,“除了最著名的3所,其他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并非真如他们所说的那么好。有的学校虽然使用英文教材,但如果课上没有外国学生,也就开始说中文了。”
  除了引进内地学生,许子东认为,香港高校更应该引进内地的学者和教授,“香港的教师职位是很高薪的,所以不敢随便引进内地最著名的教授和学者,如果放开这一块,真正的冲击才会到来,而香港的高校也将有非常大的变化。”
其他文献
名人与普通人之间并没有什么绝对的距离。因为每个名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日后都可能成为一个名人。普通人与名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影响人生的一件小事。那么,名人与我们之间究竟有怎样不同的成长经历呢?是什么样的小事能让一个孩子日后成为名人?《影响名人一生的一件小事》告诉我们,要成为有所作为的人,有时候只需要一件小事、一个小小的契机。    翻译家傅雷:母亲的眼睛让他终生难忘      傅雷的童
期刊
茶行茶叶贯穿华人历史     在马来西亚时,曾有一位马来西亚老茶人向我讲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茶始于公元前2737年。当时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皇帝神农氏,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和中草药专家,有一天,他在一棵树下憩息。这时一阵风拂过树枝,几片树叶随风掉落在正在烹煮的开水。当神农氏饮下那锅水时,发现味道鲜美,饮后更感精力充沛,由此,茶便被发现了。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聆听着一位外国老人讲述中国的传说故事,我不仅觉
期刊
我读书的经历是从父亲“有情的”打骂开始的。  父母亲活了一辈子,两个人连一个字都不认识,包括自己的名字。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是一个典型的山东农村小脚老太太,从没流露出任何的愿望和抱负,在自己家小院子里打了一辈子转,一心一意地伺候丈夫和孩子;可父亲就不一样了,据他老人家描述,当年曾支援小平同志的部队,打过沙土集战斗,给八路军抬担架时,瓜皮帽上的小顶子就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子弹给打飞了,村子里的爷们很敬重他
期刊
历来作西湖的文章里,妖童媛女、杨柳桃花、山水楼阁是不必少的,却不知这人间西湖的精粹,竟在一张餐桌上流淌得淋漓尽致。西湖的佳肴太多,我独独钟爱的却是桂花、藕粉、莼菜。倘若给了我隐居西湖上一小洲的机会,我情愿用三分之一的生命,细细研究西湖美食。  江南的秋天与别处不同。地球上同纬度的地方想必也有相似的气候,总是不及江南的秋文化那样缠绵悱恻,婉转忧郁。桂花便是诞生在这样的季节里,奔放而热烈地喷吐着甜丝丝
期刊
她是一个命运不济的人。大学毕业后,她在伦墩漂泊,靠打零工糊口。一次,她去曼彻斯特寻找大学时的男友,却未能找到,只好乘车返回伦墩。在火车上她闷闷不乐。40分钟的路程她一直望着窗外一成不变的英格兰乡村发呆、幻想。她是爱幻想的人。当她看着窗外那可怜的、黑白花奶牛时,她想到有一列火车载着一个男孩去巫师寄宿学校的情景。突然,一个灵感一闪:一个小男孩在得到魔法学校邀请前,也不知道自己是个巫师。为此,她浮想联翩
期刊
在5月17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宝钢股份公司股东大会上,原董事长谢企华请辞的要求得到了现场11名董事的全票通过,原总经理徐乐江顺利当选。“铁娘子”兑现了自己“为下一代领导人让路”的承诺。 不过,她仍将保留宝钢集团董事长一职。   谢企华逐步把权力移交给她的接任者,这充分表明,她在宝钢的任期即将功德圆满,这也意味着宝钢将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徐乐江时代。     “我没有想到会成为一家钢铁公司的领导
期刊
100多人献出生命    三峡大坝宣告“封顶”时,宜昌的一个角落里,王莉的泪水奔涌而出。电视里那些挥动的手臂、振奋的表情一下子模糊起来——一个刻骨铭心的脸庞走近她的视线。  那是她的丈夫,32岁的优秀机械工程师——柯山林。夫妻两个是最早进入三峡工地的建设者。但在1999年11 月19日晚,施工中的柯山林从塔带机正在运行的电梯摔下来……  电视上,一个憨厚的建筑工人腼腆地回答记者:“参与这样一个伟大
期刊
这是一件真实的小事。  那是在广州东站的候车的时候,一位穿着极不讲究的少妇突然跑到我身边,说自己从湖南来的,准备在广州打工。不想老乡没找着,钱和东西让人给偷了。希望我“借”她几十块钱买车票回去。  现在社会上骗子太多了。你根本分不清哪种人是骗子,哪种人是需要帮助的。但凭直觉,这个女人不像撒谎。为了防止被骗,我还没答应直接给她钱,宁愿排队帮她买一张去株洲的火车票。给她票后,她非要我掏出纸和笔记下我的
期刊
不久前,有朋友送了我一本名为《人生每日必修课》的书。书中前言里有这样一段话:“人生是一种修炼,是寻找幸福的过程。如果我们一筹莫展地看待人生,人生肯定阴云密布,如果我们开心地看待人生,人生一定阳光灿烂。”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若要幸福地生存,一辈子弹奏出生命健康的旋律,人类自己必须善待自己活着的每一天,快乐地度过每一天。谈到快乐
期刊
8月上旬,在四川省得昌县某幼儿园工作的周晓玲老师收到了一封来自川西监狱的信。信中这样写道:“敬爱的周晓玲老师,你寄带来的小明明的三张相片我收到了。得知小明明的户口已经成功地迁移到四川你的名下的消息,我的心终于落地了,又亲眼看到你们夫妇把我的女儿培养得这么天真可爱,确实使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你们夫妇的仁慈善良就像春天里的阳光,温暖了我的心田……”就在这封信的背后,是一位幼教工作者博大爱心谱写的感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