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过程中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acz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在整个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Ⅰ、Ⅲ型胶原,间质性胶原酶(MMP-13)及其抑制因子(TIMP-1)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相互间的关系。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以二甲基亚硝胺腹腔内注射,第1周注射3次,随后每周2次,共注射6周,停用后再观察2周;正常对照组以等渗盐水代替腹腔内注射。分别于第1、4、10、17、28、42、56天分批处死大鼠。留取的肝脏组织做HE与Masson染色,按0-4期标准判定肝纤维化程度,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Ⅰ、Ⅲ型胶原、MMP-13和TIMP-1 mRNA。 结果 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胶原持续增高,其中Ⅰ型胶原mRNA在肝组织受损后10 d开始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正常组0.468±0.015,模型组0.603±0.031,t=2.85,P<0.05),并保持不断增高的表达水平直至实验结束;Ⅲ型胶原mRNA从28 d左右开始显著增高(正常组0.774±0.043,模型组0.922±0.079,t=4.16,P<0.01),直至实验结束;TIMP-1 mRNA从第4天即开始明显增高(正常组0.618±0.030,模型组0.728±0.013,t=2.60,P<0.05),并保持不断增高的趋势直至实验结束;MMP-13 mRNA从10 d后到28 d有显著增高(17 d左右达到高峰,正常组0.987±0.048,模型组1.141±0.033,t=4.08,P<0.01),此后便逐渐下降至实验结束。 结论 在肝纤维化?
其他文献
本文以小学的数学几何教学实践为例,从合理利用学生习题错误资源(以学生作业中整理的几何错题为主要资源),开发典型错题入手,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几何错题成因,减少学生盲目解
唐代社会开放,唐人思想开化。这种开放与开化体现在婚姻家庭方面就是贞节观念淡薄,两性关系松散。在这种大背景下,唐代出现了大量贵族妇女蓄养私夫的现象,尤以唐前期为盛。唐
<正> 《芥子园画谱》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绘画启蒙课徒本,是清代山水名家王概应沈心友之请,以明代画家李流芳《山水课徒稿》43页山水稿为基础扩绘而成,于康熙十八年(1679)套版精
系统研究重卡导流罩结构设计方法,对导流罩系统从产品设计到批产的开发流程进行了梳理;介绍导流罩常见结构、材料和工艺方法,同时对导流罩设计中应该遵循的法规要求和设计原
<正>基层是一切战斗力的基础。习主席指出,"基层工作很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营级党委必须发挥好前沿指挥所作用,自觉使"中间层次"成为抓建基层的"中坚力量"。一、坚持一
期刊
随着移动网络的宽带化和宽带网络的移动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基于全IP的异构网络共存和融合已成为下一代无线网络的重要特征。泛在全IP异构融合无线网络环境下,多种网络技术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