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非转农”真相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_ki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台州口前刮起一股“非转农”之风,仅椒江、路桥、黄岩3个区就已有50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将户口迁回农村,“重新当起了农民”,其中不乏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高校的毕业生。
  在城乡差异的背景下,历来听到的都是千军万马挤上“农转非”之路,台州的大学生们为何如此热衷“跳农门”?
  路桥、黄岩、椒江3区陆续出台了关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回原籍农村落户的实施办法,“非转农”现象的出现也正是源自这一地方性政策。这些政策又为何在今天受到如此关注?
  
  区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冬日迟迟不见寒意。而在民营经济占据全市经济总量95%以上的台州,处处可见一派盎然景象。较之外界的热议,“非转农”现象在这里似乎没有激起多少波澜。
  台州市区主要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各区特色划分显目,在行政机关集中地椒江,区政府办证中心公安窗口已经看不到前一阵的繁忙。公安窗口副主任吴颖红对记者说,“非转农”的高峰已经过去,这天上午仅接待了一名申请者。
  椒江区2006年5月1日正式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回原籍农村落户实施办法》,规定1995年及以后毕业(肄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办理“非转农”手续,将户口由城镇迁回原籍农村,享受村民同等待遇,履行村民同等义务。
  该政策明确规定了申请人的条件:未曾被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控股)企业和区(县、市)属集体企业正式录用;迁出时属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原籍农村。
  一些村民对“农门”的开放有异议,他们认为政策为早年已经“农转非”迁出村子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瓜分村集体利益”的依据。因此,在政策刚出台的2006年5月,前来办证中心申请户口回迁的人并不多。
  高峰在2006年6月到来,申请者每天络绎不绝,吴颖红介绍,椒江区至今已有1800多名符合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非转农”。政策出台的背景,吴颖红不甚清楚,但是她平静地说,“非转农”的直接动机应该是与利益有关,“这也很正常!”
  “台州农村经济发达,一些村除了划分的宅基地,村民还享有养老保险、医保等福利,一些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子还给村民每个月发放生活费。而这些都是与户口直接挂钩的。”吴颖红说。
  记者了解到,一些大学毕业生起初并不想非转农,后来从种种渠道明白了其中奥妙,才争先恐后地纷纷递交申请。
  从提出申请到正式迁转户口,大概需要3个月时间,对于这1800多名“非转农”者,吴颖红表示并没有进行过数据分析。她给记者提供了一份详细的人员名单,名单上,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不到10名,年龄多是26岁上下。其余的多是本地或周边地区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的。而户口迁往地多是枫山、陶王、章安等椒江区城乡接合部的村子。
  椒江并非台州市第一家出台“非转农”政策的区,早在2005年9月,路桥区政府就出台了相关政策。路桥区至今己为1700多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办理了“非转农”手续。
  路桥区政府办证中心主任刘巧婵介绍,“非转农”在该区目前已经暂停,并非因为外界的争议所致,而是“政策出台本身就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一个时间划定”。
  她解释,1995年,大中专毕业生不再享受“包分配”的政策,此后直至2003年,国家政策要求大中专生必须将户口迁至学校,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可以说是强制性的“农转非”。
  一些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无法在城市立足,而同时,台州民营经济发达,村集体经济可观,大学生们因此纷纷回归故里。“但这些孩子因为不是农村户口无法享受村民待遇,境地很尴尬。”刘巧婵说。
  一些家长频频往返政府部门,要求解决实际困难,甚至以死相逼。刘巧婵就曾参与接待,她回忆:“有一个女孩子给人的印象很深刻,由于无法解决‘非转农’,她连婚姻大事都被耽误了。”
  矛盾日益突出,引起了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注意。在此背景下,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缓解这部分毕业生的生计压力和无法落户的游离状态,路桥区政府率先出台了“非转农”的规定。
  “当时规定了半年时间,也就是在政策公布之日至2006年3月份集中办理。”刘巧婵说,2003年后国家政策规定大中专生入学时户口迁移随自愿原则,大部分路桥区的农村新生都没有“农转非”。
  路桥的这个政策开了一个先河,黄岩区、椒江区以及温岭、仙居等其他市县有着同样困扰的毕业生都在期盼各自区县的政府采取相应动作。于是,台州市其他地区大多都出台了“非转农”的政策。“非转农”在台州开始“井喷”。
  
  村委会:“非转农”获利丰厚
  
  根据椒江区政府办证中心提供的名单,记者找到了椒江区陶王村村委。这里是复旦大学毕业生陶某的“非转农”迁往地。陶王村就在椒江区的市中心边缘,一排新建商品房矗立在村子原来的土地上。这里已经看不到多少乡村的痕迹。
  村委会陶主任告诉记者,陶王村所在地征地费用每亩10万元左右,现在村民已经基本脱离农耕,1400多名村民每人每年可以领取2000元生活费。陶主任说,24岁的陶某户口迁回村子后,除了享受同等生活费待遇外,还会分到一块宅基地,“结婚有了孩子就会分两块。一块宅基地的市价在20万元左右。”陶主任说,现在村里还没有给村民养老保险等待遇,以后有了,陶某一样能享有。
  一个居住在陶王村边某新建小区的居民说:“一块宅基地拿到手就是20万元,建好房子卖出去可就要翻倍了。”
  问及陶某回村后的情况,陶主任说:“陶某并不在村里,听说一直在上海工作。联系方式我们也没有。”
  随后,记者又调查了浙江大学毕业生陈慧(化名),27岁的她不久前迁回枫山村。枫山村村委会主任陈方忠介绍,枫山村事实上已经是市中心,土地早已被全部征用。
  枫山村现有村民986人,村民待遇很不错,除了每月发放600元基本生活费外,村委还为村民交纳社保费。
  “从18岁开始交15年,起码有七八万元。此外,村集体资产少说也有1.5亿元,如果资产摊到每个村民,数字也比较可观。”陈主任补充说,由于地处市中心,村里沿街房屋出租也有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集体资产以后肯定会越滚越大,附近一些村子资产比我们还要雄厚。”
  枫山村一共有5个“非转农”的新加入者,陈主任介绍,其中本科生3名,大专生与中专生各1名。
  “政策实施前,一些家庭的确呼声很大。但陈慧最初并没有急迫地想‘非转农’,看到很多人都在把户口迁回农村,也就跟着迁了。”陈方忠说,陈慧大学毕业后就回到了台州,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已有好几年,“现在己经是车间主任了,年收入
其他文献
从前,一位国王想挑选继承人。他给全国孩子都发一粒种子,说两个月内用这粒种子种出的花最美丽的就是将来的国王。两个月后,各地孩子捧着五颜六色的花来到王宫,惟独有个孩子手里捧
读大学时,同宿舍的一位同学棋下得非常好。一次,他将对手逼入绝境后,对手要认输,他请对手和自己交换棋局方,最后使看似陷入绝境的棋局起死回生,反败为胜。对此,他的解释是:别绝望,多想
明人刘伯温写过一则寓言,读来令人深思。说的是越国有个叫虞孚的人,他种漆树得了数百斛漆,准备到吴国去卖。走前他把漆树叶子也煮出汁来,一同带到了吴国。吴国有位商人看到虞孚的
有一个笑话,说一个村干部在讲农村工作形势时为了赶时髦,顺口说出“现在加入 WT了,将来咱村也要多建 WC,提高一下上厕所的档次。”有人提醒他,“不是WT,是WTO。”他却不以为然,“什么 WTO那是个
一日与友人闲聊当今时事,朋友讲述了一童话故事,听罢不禁拍案叫 绝。遂自作主张,转录于此,以飨读者。——河北 齐恒昌 尹华廷 赵永强 One day chatting with friends today
一个故事说,一位称霸棋坛多年的老者为了展示自己高超的棋艺,将“帅”钉在棋盘上,任凭棋手前来挑战。最后,来了一位其貌不扬的少年,经过一番激烈的对弈,打破了老者不败的神话。“谦
攀西地区是我国著名成矿地区之一,目前已建立起西南最大的钢铁企业——渡口攀枝花钢铁公司。 30多年来,攀西地区形成了大量的地质科技档案,我队保存的各种地质科技档案门类
很想回老家了。因为回去太少,太忙,更因为我那年迈母亲仍然孤独一人生活在老家那老屋里。“常回家看看”,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心愿,虽然老家很近。 今天礼拜六,我
开展科技档案的编研工作,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千百年来,我国各族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创造的科学技术成果,对世界文明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合金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平山县档案馆将“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的模范事迹材料和日本“小姑娘”美穗子与原平山县劳动局副局长封奇书同志的来往信件、照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