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雪鸣:青春戏中的“小鲜肉”

来源 :音乐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federers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青春派》里整天混日子、不用为高考发愁的“富二代”贾迪,他是《我的播音系女友》中的“爱情军师”发哥。2015年,他带着自己的两部大电影《迷与狂》《命中注定》再次走进观众的视野。他叫蒋雪鸣,北京大男孩。
  蒋雪鸣的艺术道路正如自己拍过的电影那样,走过带有梦想的“青春派”,进入“命中注定”的行业,迈向充满好奇的“迷与狂”。在这个繁杂的物质世界里,他脚踏实地地积累着自己的作品,等待“小宇宙”的全面爆发。

梦想的“青春派”


  学艺术需要多年的专业积累,蒋雪鸣的童年就是在各种兴趣班中度过的。“我小时候比较爱动,一听音乐就会动来动去,动作不带重样的。妈妈的同事建议我去学舞蹈,所以3岁我就进入了BTV七色光艺术团,之后就一直没闲着。”绘画班、舞蹈班、钢琴班、英语班,蒋雪鸣的档期排的比上班族都忙,不过除了陶冶情操,这么多兴趣班能让他坚持学下来的只有舞蹈。
  蒋雪鸣的初高中都在北京二中就读,并且是校舞蹈队队长,国外文化交流、奥运会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在学校也算是风云人物了。蒋雪鸣喜欢玩闹,刚上初一就拿了一个记过处分,原因很简单,他把家里养的蜥蜴带学校去了。在学校里,蒋雪鸣不属于学习好的,不过,在女孩们的青春萌动期,这种有点小坏、哥们儿义气的男孩最讨女生喜欢。“二中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喜欢谁就给对方买早饭,这是最盛行的一种表白方式。”因此,从初二到初三,蒋雪鸣每天都能收到一份早餐,外加一封情书,一年多的时间,情书已是厚厚一摞。“有人追是件很开心的事,我的初恋是个学霸,每天早上她都会羞涩地冲到我们班,塞给我一包吃的和一封信,也不说什么,转头就走,这种感觉特好,我觉得很多男生都吃这一套。午休时,我们会找一个安静的走廊,一坐就是1小时,就是聊天,现在想想还挺青涩,挺不可思议的。”可是好景不长,就在初三的暑假,女孩向蒋雪鸣提出了分手,理由是两人未来上的可能不是一所高中。故事到这儿就该结束了,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高一第一天,蒋雪鸣走进自己的班级,没想到居然跟初恋女友被分到了一个班,“不过她后来学理了,联系逐渐也少了。这就是青春,我们会觉得当时特别闲散,每天好像都周而复始,但现在回想,你才会觉得它是多么精彩。”

“命中注定”的行业


  每个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梦想,蒋雪鸣也不例外。小时候他梦想当警察,长大后他又梦想当导演,在一个不受约束的创造空间里,指导演员完成每一个“造梦计划”。
  蒋雪鸣是一个不服管的人,从小就叛逆,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在他看来跟上学没什么区别,“我希望时间和空间可以自己分配,比如当主持、演员、画家。”
  说起蒋雪鸣的高考,那也是蛮拼的。高二的暑假正好赶上国庆60周年,从暑假开始,蒋雪鸣一天也没闲着,每天都在校舞蹈队排练舞蹈。“我们是国庆庆典天安门广场把国家领导人请下来一起载歌载舞的那群人;十一后陆续还有几个演出活动;11月又开始艺术特长生考试的舞蹈测试;之后为了艺术专业课考试,我又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考前班;等拿到专业录取通知书,离高考就剩下两三个月了。”
  蒋雪鸣的艺术专业课考试报了4所院校:中戏、北电、上戏、军艺,或许是命中注定,在3所院校都没被录取时,中戏给他发了专业课录取通知书。“真的是太悬了。”说起高考,蒋雪鸣骄傲地说:“我从一模到高考涨了150多分。看到450分的高考成绩,我都惊了,超了当年中戏表演系录取分数线100多分。”
  大学,蒋雪鸣毛遂自荐成了班里的宣传委员,也是几出大戏的舞台监督。他曾无数次幻想大四毕业时,同学们散伙宴上喝酒、洒泪的场景,也曾想过谁会是第一个离开学校的人。可他怎么也没想到,第一个离开学校的竟是他自己。毕业前的中戏小品大赛刚忙完,他就接到了《青春派》剧组电话,希望他第二天进组,“所以最后我错失了散伙宴,省去伤感的环节,就连最后的毕业论文都是老师追着我要的。”

充满好奇的“迷与狂”


  《青春派》之后,蒋雪鸣就再没管家里要过一分钱。片酬花完了,又没戏拍,他就宅在家不出门,跟个植物一样。
  初入影视圈,蒋雪鸣就像《迷与狂》中的张一闲一样,跑组(应聘)经历并不顺利。在他的简历中,还有着《画皮2》《将爱情进行到底3》的拍摄经历,但都属于打酱油的角色,用他的话说“就是群演”。拍戏多了,跟副导演熟了,蒋雪鸣才明白副导演喜欢用中戏学生当群演的原因:形象好,戏不会太差,价格不高。蒋雪鸣坦言:“那段时间跑组真的挺残酷,没有关系真的不行。你推门介绍完自己,副导演会习惯性地说‘好,有合适角色,到时找你。’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简历被他随便扔到一个大箱子里,里面堆放的全是演员简历。后来我才知道这些上门投简历的人就是‘炮灰’,根本不会有人认真地看。”这段跑组经历是《青春派》拍完后的那一年,直到签了公司,蒋雪鸣的工作才逐渐走入正轨。
其他文献
6月13日晚,BOOM!周笔畅2015巡回演唱会第二站北京站在万事达中心进行。继首站广州站万人体育馆座无虚席、创下爆满票房佳绩后,北京站接近十成的上座率再次让人见识到笔笔出道以来居高不下的人气。  当晚,伴随着绚丽的灯光和舞台,在一首开场曲《I Miss U Missing Me》中,笔笔从半空中缓缓登上舞台,与歌迷重温了出道十年的30首金曲,《黑苹果》《盲点》《鱼罐头》等多首歌曲重新改编,用时髦
期刊
台湾主持界“最佳绿叶”陈汉典,2015年脱离王伟忠的羽翼,加入新东家。之前主持时缔造的许多模仿角色都让人捧腹大笑,这次易主,陈汉典则更想达成心中的梦想,就是当演员:“给我时间,我会证明自己是个好的演员。”而陈汉典也不排斥当个三栖歌手,演戏唱歌主持都可以,他在现场还唱起了哈林的歌曲,“我其实想往动感歌手方向前进。”
期刊
6月13日,“造音乐演唱会”在北京五棵松汇源空间开唱,苏运莹、许钧、苏晴、裸儿、刘雨潼等10余《中国好歌曲2》人气唱作人纷纷登台,表演自己的原创音乐作品。  当晚,“造音乐演唱会”以鼓王赵牧阳的一曲《侠客行》拉开序幕,中国鼓的震撼节奏融合赵牧阳沧桑的唱腔将现场气氛瞬间引爆。随后,裸儿、羽田、戴荃、刘润洁、陈萝莉、苟乃鹏、许钧、刘胡轶、苏晴、刘雨潼、那吾、魏佳艺等唱作人分别登台,为现场观众带来他们的
期刊
坊间听到一首歌名为《真不是闹着玩》。歌曲吟咏的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事关爱情,近年来似乎只此一首喊出“真不是闹着玩”,不知是讽刺兼顾道破世道真相,还是有意区别于同期的其他流行歌曲?  从音乐角度来讲,《真不是闹着玩》可归类于另类的“农业重金属”。之所以说是另类,一来是源远流长却始终不被主流精英关注,属于滋生自发的状态;二来这类音乐秉承接地气的现实主义姿态和状态,始终热忱地相信并歌颂本质意义上的
期刊
说起《孤单北半球》,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只不过多年来大家一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近期发了新专辑的欧得洋来内地宣传,采访中欧得洋向记者袒露这几年过得并不顺利,也想过轻生。好在后来在好友经纪人的勉励下走出阴霾,进入教会,去福利院,开始正视自己,也让他更加平淡和乐观。  面对现在市场的不景气和网友“这样低调的歌手到底还有没有办法再撑下去”的疑问,欧得洋特别把这张专辑定位“不放弃的精神”,来阐述他对音
期刊
6月15日的《娱乐东道主》迎来了演员周显欣,在刚刚完结的热播剧《婚姻时差》中,她饰演的电视台记者赵晓菲令人印象深刻。出道时的她被贴上“小巩俐”的标签,而经过这些年的磨练,已经成为“中国第一知性女明星”。  新晋“辣妈”周显欣说,自己的宝宝刚刚第35天,而此次做客《娱乐东道主》也是产后复出的首秀。现在每天都有一个牢牢的牵挂,回家看到宝宝就会觉得特别幸福和满足。  从医学转行的周显欣,考入中戏一年后,
期刊
我是来新疆禾木村看日出的,前一晚身体不适,还在考虑是否起早登山,既然千里迢迢,怎能有错过之憾。6点钟,我已经在出发的路上,这个时间对于以往看日出的时间已经算是很晚,但即便如此,也是在将近两小时之后才如愿以偿。  等了很久,手已经冰凉,河里的水汽也已经蒸腾起来,一团团飘浮着笼罩着村庄。没想到禾木的日出要等到8点,东边一片绯红,天光已经大亮,炊烟开始在屋顶上升起,可依然没有太阳的笑脸。不经意地转身,发
期刊
也许有的人记忆中还保存着2004年央视春晚上一首叫做《点击春天》的歌曲,几个美少女组合合唱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既青春又养眼。原子霏,就是其中“中国辣妹”组合的队长。一晃11年过去,尽管原子霏个人还在音乐和影视剧表演上努力呈现自己全新的一面,去年底推出影视剧音乐作品《芈月传》及《繁花》,主演了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风云年代》两部作品,马上又要新鲜出炉一首新歌《1314》,但你已经鲜少能再看到“中国
期刊
那英周杰伦对战以“姐弟·战”开始,以“姐弟·恋”结束。  这期节目恋歌溢满,充分体现了华语情歌的魅力和无力。学员们走火入魔的深情演绎让人听到最后感动到腻——情歌是纯粹的,这是它的崇高,也是它的弱,太多的情感妥协和伤痛,没有讽刺和勇敢。  被淘汰的几位学员都有一个共同问题——总想控制和分配整首歌的情感投入,但完美不是控制出来的,是爆发出来的。  情歌演唱中最难把握的是静与动,这不仅仅是节奏的驱使,而
期刊
第四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期间,我们北京音乐广播到这儿进行了采风。  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要狂欢三天三夜。在这几天里,彝族同胞要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美丽的姑娘们在众人面前跳舞,同时还要进行选美比赛。现在的火把节也成为凉山的一大旅游观光项目,每年都要吸引几十个国家的游客。外国友人称凉山的火把节是有中国特色的狂欢节。  凉山彝族音乐风格古朴,品种繁多,民族特色鲜明而浓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