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如何融中国传统文化于其中r——以“女”字旁汉字为例

来源 :文存阅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y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因其结构特点和蕴含的传统文化让许多外国学生有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将文化知识融于汉字教学,寓教于乐,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包含“女”字旁的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人们使用,本文以“女”字旁汉字为例,揭示“女”字旁汉字结构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淡化学生汉字难学的观念.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在对“应试教育”的反思与批判中,素质教育应运而生.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变革.在素质教育推行的这20年中,取得了巨大成效,积累
“山”在汉语里的涵义十分丰富,关于汉字“山”的隐转喻认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认知语言学隐转喻的角度,对汉语“山”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其丰富的隐转喻
大学阶段的教育目的更多的在于教育学生进入社会、适应社会,教学方法也多是开放性的.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更有效地教学理应受到教师们的重视.要想学好英语
继PISA2000、PISA2009之后,PISA2018再次将阅读素养作为主要评估领域.阅读是中小学生精神输入的最基本的途径,阅读素养被认为是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阅读能力是中小学语文课程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促使英语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从教师的角度阐述了为实现生态化课堂,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变.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学生学习评价,普遍采用百分制与学分制相结合模式.该评价体系虽然能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综合学习情况,但无法了解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能力特点.因此,当高校毕业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不同产业发展对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当前很多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将学生取得毕业证书作为职业教育最终目的,忽视了学生自身专业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具有凝聚青年、服务青年、代表青年权益等职能,在组织育人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将社团引入到组织教育理念中,与教育引
课程思政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建筑施工企业纳税实务》课程为例,将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和职业素养,并
就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方法而言,主要可以从艺术设计类课程的特点入手,本文将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必要性基础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