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对瞬间诗意的凝视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_m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捷克共和国虽只是个位于中欧的小国,但也如荷兰、匈牙利和瑞士一样,有着深厚的摄影传统。近年来,捷克摄影中富有新概念的拍摄方式已经变得更为显著,更多奇妙的拍摄风格在这里发展。在捷克当代摄影的范畴中,北京see+画廊遴选了7位在捷克国内和国际上都有较高声望的当代摄影家,在10月27日推出的《可能世界的幻象——捷克当代摄影展》上展出他们的代表作。鉴于国内读者大多对捷克摄影了解并不多,本刊特在此选介其中作品。
  捷克摄影,与其强大的邻邦德国那一贯精准、沉重的事实摄影风格相比,一直被定义为抒情和诗意。
  翻开捷克摄影的历史,会发现纪实摄影仍然不可避免地成为捷克摄影发展的主流,在其历史上也诞生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捷克摄影师,如有“布拉格诗人”美誉的摄影师约瑟夫·休德克(Josef Sudek)和有“流浪摄影家”之称的约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等。在这一点上,捷克摄影似乎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什么不同。但捷克作为东欧的一部分,其摄影在艺术表现上却一直以浓浓的东欧风情著称,这种风情有时表现为一种阴郁的色调,有时表现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或是一种对想象世界的诗意描绘。
  “摆拍摄影”
  捷克摄影从20世纪20、30年代起,就与德国、前苏联等一起推动了新即物主义、构成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发展,到了80年代后期则呈现出后现代的实验风格,其历程始终与欧洲摄影的发展息息相关。80年代后期的捷克,随着第二代“摆拍摄影”(Staged Photography)的兴起,伊万·品卡瓦(Ivan Pinkava)以及瓦茨拉夫·叶拉塞克(Vaclav Jirasek)都刻意采用了传统的风格来拍摄作品,他们的创作风格参考了颓废主义、新艺术派、矫饰主义以及巴洛克风格。其中,伊万·品卡瓦从1986年起开始“摆拍摄影”的人像拍摄,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恰如其分地通过影像表达出摄影师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和静物常常纠缠在一起,这是一种对传统西方文化的镜像表现。他思索和发现存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某些共性,然后将这些符号混杂在画面之中,通过光影的变化让人们重新思考它们的含义。同时,他还受到欧洲传统绘画与雕塑、颓废文学、象征主义、以及圣经和古典神话的深刻影响,无时无刻不在探究“西方”文化的精髓所在。总之,他拒绝一切可以简单诠释的肖像照。
  而另一位镜头语言富有诗意的“摆拍摄影师”瓦茨拉夫·叶拉塞克,他从社会主义写实派逐渐转向为一位重新定义基督教传统、神秘主义以及颓废浪漫主义的摄影师。他创造性地将欧洲传统的哀愁加入到他的“摆拍摄影”中,并在细节之处表现出对于媚俗审美的挑衅。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用大画幅负片拍摄的。
  中立、玩乐派的实验性作品
  在同时期的捷克摄影家的作品中,还有一些几乎是站在伊万和瓦茨拉夫这种传统人像原则对立面的摄影师,他们的创作开始转向中立和戏谑。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摄影师米罗·斯沃里(Miro Svolik)就以他实验性的作品风格著名。他先是在城市的柏油路面上用水画出背景,然后让模特儿在地上摆出各种姿势,摄影师则选择高点进行俯拍。他的作品让人回想起先锋派的拼贴画,但又充满了后现代的玩乐主义、情色主义以及斯洛伐克童话的诗意。人物在其作品中有时只有米粒大小,有时变成机械的一部分,有时模拟成他人的翅膀……看这些充满想象力的作品犹如在看一幅孩童的画作,充满欢乐的同时,黑白灰的影像基调也有冷静思考的意味。与此同时,另一位摄影师彼特·祖尼科(Peter Zupnik)也开始在他的抓拍中加入精妙的绘画般的元素,让日常生活变得如诗歌一样不同寻常。在他的《小物件》系列作品(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中,他通过特写、缩小景深和绘画的方式在拍摄对象身上寻找一种潜在的诗意。他对一些造型精巧、有年代感的物件或引人注目的自然物体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其中很多作品的原型都是他在旅途中拍摄的。摄影评论家露西亚·L.费斯克洛娃写道:“彼得(曾在在捷克布拉格进修摄影)是斯洛伐克将油画作为摄影补充手法的首批摄影师之一。”
  作为对1980年代“摆拍摄影”浪潮的补充,另外的两位年轻捷克摄影师伊戈尔·玛丽杰维斯基(Igor Malijevsky)和米兰·凡诺·贝特尼(Milan Fano Blatny)的创作也颇具实验性。其中,米兰·凡诺·贝特尼拍摄的犹如万花筒般的照片,实际是通过回收旅行中抓拍照片的碎片集合而成。这些旅行中影像碎片的拼贴,采用了轮转式重复出现的形式。影像效果远看似乎是装饰画,制作中参考了传统儿童玩具的造型,强调中心对称。从他作品中,可以看到摄影师以一种玩乐的方式回应了传统欧洲艺术的风格。
  光绘风景
  简·派瑞比尼(Jan Pohribny)是捷克为数不多的另类摄影家之一,在其1980年中期的早期作品中,他就开始致力拍摄捷克摄影中罕有的风景主题,其风格盘旋在传统艺术摄影的边界。通过在拍摄风景照片时加入彩色光线的绘画效果,他将摆拍与动感联系起来,让拍摄地点的光环及大地的能量得以显现。尽管这样风格的摄影作品在荷兰和德国也能见到,但简的拍摄是立足于捷克本国的,将本国乡村的风景演化成他丰富想象力的载体。在这样的照片中,不仅有他对于家乡风景的热爱,还有上帝的踪迹——那些为这些神奇风景添加的光线。
  尽管许多理论家对于“抒情是捷克摄影的基本特点”这个观点有各种争执,但抒情确实是描绘布拉格和其他捷克古镇环境的完美手段。对这些当代摄影师来说,尽管拍摄内容不断变化,思考不断深入,但摄影始终是他们见证飞逝的瞬间的诗意经历。
  [注:本文作者托马斯·波斯佩赫(Tomas Pospech)为捷克艺术史学家、摄影师、独立策展人。]
其他文献
想要清晰地定义街头摄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没有确定的拍摄对象、拍摄场景、拍摄目的以及拍摄模式,有的只是一个模糊的空间概念——街头。这让我们界定谁是街头摄影师变得既简单又困难。一方面,几乎所有的摄影人都有过扫街的经历,几乎所有的摄影大师都有几张拿得出手的街拍佳作;另一方面,我们很少把一位摄影师单纯地称呼为“街头摄影师”,而是有很多其他的名字——新闻摄影师、报道摄影师、甚至时尚摄影师和观念摄影师。本
期刊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李白  古人认为,人以百年为期,故百岁老人通常被人们称为“期颐”。耄耋之年,恩泽可广及草木昆虫,期颐人瑞更是难得修来的福祉。长寿一事,无论是权倾天下抑或富可敌国,都未必能实现这个梦寐以求的夙愿。  在浙江省永嘉县,当地居民普遍长寿,据统计该县百岁以上老年人口69人,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七点二,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因而在2012年7月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期刊
近处的树梢还挂着残叶,显然冬天还没有做好准备,雪却已经意外地到达。满画面纷飞的雪花似乎在表明,这雪不仅来得意外,还有些凶猛。而更意外的是江面上竟有人打着伞在悠闲地洗菜和低头看雪,人在构图中虽渺小,但同天地唱和,一派闲情。整幅照片信息量大,层次分明,有难得的风景,也有难得的人情,还一起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意境。小斜线的构图,也让画面多了几分活泼。滕宏鸥这幅极具写意色彩的摄影作品《楠溪江雪景》获得了“聚焦
期刊
秋天的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七星湖,碧空如洗,白云朵朵,沙色空朦。  9月13日,一群手持相机的人站连绵起伏的沙丘上,四周是一望无垠的沙海,他们举起手中的相机,对着眼前的美景一通狂拍。这是佳能“臻·EOS-1DX影像峰会”的拍摄体验活动正在进行中。“1DX太牛了!强逆光拍摄居然也能处理得这么好!”“画质太细腻了!”耳边是同行人的啧啧赞叹声,第一次触摸佳能单反的旗舰相机1DX的我,看着随手拍下的画面,同样
期刊
英国摄影师大卫·吉布森(David Gibson)的全职摄影生涯开始于1994年。作为街头摄影网站In-Public的创始人之一,街头是他最主要的拍摄内容。在过去的18年里,虽然吉布森的拍摄主题在不断变化,但基本理念和思路始终如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拍摄让人感兴趣的人和事”。吉布森将街头摄影描述为“摄影日记”,在他的“日记本”中,有欢乐、有苦涩,却很少有鲜明的主人公,因为他总是在“寻找属于自己
期刊
街头摄影是什么?怎样的作品称得上是街头摄影?如何成为一名街头摄影师?全世界的街头摄影师都在拍什么?……提到“街头摄影”这个概念时,如果你一头雾水,想探个究竟,那么强烈向你推荐两个网站:一个是街头摄影师Eric Kim的个人网站(www.erickimphotography.com),这里犹如一个在线课堂,网站上的文字和照片资讯涵盖面广、信息量大,既可以是“门外汉”的“扫盲帖”,也可以是“骨灰级”影
期刊
作为专业摄影记者,最常见的行头是身上背着两台照相机,机身相同,但是一台机身上挂着广角镜头,一台机身上挂着长焦镜头,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长枪短炮”,讲究一点,还要带上闪光灯。如果有现场发稿的任务,就还得背上无线上网卡和笔记本电脑,当然,读卡器和备用电池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我日常的工作状态。什么还都没有干呢,这一套装备,就已经搞得我疲惫不堪了。  今年的奥运会期间,我有机会到伦敦参访。没有严肃的体育
期刊
概括地说,历史上的城市摄影作品有两种风格。一种是整体、全景式地展现城市景观,这类作品风格意在表现城市建筑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其中几乎没有人的存在。在摄影发展的初期,这无疑是由于摄影技术方面的限制造成的。然而就是在这样城市摄影的早期阶段,对美感和艺术感的追求促使摄影师们开始拍摄城市的各种景观,有些注重表现建筑的几何线条,有些拍摄城市的光影,也有些通过照片表达恐惧、担忧和城市的冷漠。  另一种城市摄影
期刊
如今的流行乐迷不论身在何处,都可以轻松地在互联网上找到世界上任何歌手、乐队的歌曲或演出来欣赏,甚至在SNS上直接和这些名人对话。不过,到这些偶像出现过的地方亲身一游,仍是让乐迷们非常兴奋的事。  美国乐迷鲍勃·伊根(Bob Egan)的拍摄项目PopSpots最早就从纽约街头起步,带观者来到流行歌手唱片封套照片的拍摄地点,却使人仿佛穿越时光,恍惚间看到昨日重现。PopSpots可译为“流行文化现场
期刊
随着摄影器材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摄影达人”出现在人们面前。他们乐于拍摄,也乐于分享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经验。这里三位达人的街拍关键词,或许会对摩拳擦掌要街拍去的人们有所帮助。  直觉+胶片+旁轴/徕卡+手动对焦  王柱,出生于1982年的旅日青年摄影师,师从东京多摩美术大学石井茂教授,潜心钻研传统黑白摄影艺术,作品先后发表于《Camera Life》等日本知名专业摄影杂志。  谈到欧洲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