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实践高效课堂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作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优秀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利用课堂,激发写作兴趣,有话想说
  为什么毕业班的学生,会在临近高考时提出怎么写作文的问题?生活与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此类学生在一开始就没有培养起对写作的兴趣。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引领学生喜欢作文,乐于写作。
  众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为此,我以新课改为支撑,进行有效的实践探索。我发现每周一次的作文课,学生无话可写,交上来的文章往往平淡无奇、应付了事,全然没有生动活泼的影子,而每周必写的周记,很多学生却写得声情并茂。其实作文和周记的实质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形呢?我思考的结论是:对周记而言,学生往往会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短小精悍,语言口语化,生活化,所表达的也是真情实感,自然写得津津有味。而作文课所要求的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语言,在习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驾驭语言的能力等等,所以学生很难将兴趣同时投放在这很多的能力当中,或者说,他们品尝这种收获喜悦的过程比较复杂。那么,部分学生就自动放弃了这种探求的勇气与成功的快乐。
  面对这种现状,在每次作文课的前几分钟,针对周记内容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再开始写作,这样学生不仅改变了写作心情,而且乐此不疲。不止邻里的好人好事成了作文内容,就连菜市场的吵架过程都成了他们写作的“头条”;不仅最近的考试是他们关心的范围,就连学校、班级的各种活动都变为他们“炒作”的对象;不仅李白、司马迁是他们赞美的人物,就连“焦点访谈”,“新闻1 1”里的部分内容都是他们热议的论题。这不就是“新课改”要求的“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写出真实的感受”吗?
  二、立足课本,培养探究意识,有话可说
  在培养起浓厚的兴趣以后,写作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有一次写“人生的困境与成功”这样的话题作文,学生找不到材料,课堂气氛很不活跃,我说:“课本就是我们最好的写作素材。”学生很快的在已学文章中找到了《老人与海》《离骚》等课本中的素材,光是课文也不行啊,“写作来源于生活。”我又说。于是,无臂钢琴师刘伟、最美教师张丽莉等等鲜活的人物便呼之欲出。
  孔庆东说:“要学好语文不能光在语文课堂上,要喜欢文字,喜欢阅读。现在可阅读的东西很多,要从找书看到学会挑书看,看好书。”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但是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学习压力,学生们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少之又少,而课本中收录的文章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所以我们在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的同时更应该从写作的角度去探究文章结构、积累素材话题及写作方法。如《老人与海》适用于“勇敢”“生命的力量”“成功与失败”等话题;从《过秦论》学议论文中心论点的价值度;从《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学习事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从《祝福》学议论文人物材料的叙述策略。这样就把作文教学与日常语文教学有机高效地结合起来,不至于使我们的写作训练成为脱离教材的“高三专题”,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系统地把课本上的课文筛选整合,更便于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样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再也不会对作文望而生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发人深思的话语不仅适用于学生,更适用于每一位“将教学当成人生事业”的老师。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需要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统一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的课堂更加高效。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不断地揭开写作教学的面纱,还写作教学一个庐山真面目。
  ★作者单位:山西师大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杂而艰巨的工作,一个团结一致,积极向上,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优秀班集体的培养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汗水,需要班主任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去面对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探究式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对于语文课堂的一些“伪探究”,我们必须要保持警惕。决不能让“伪探究”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影响到语文课堂的正常运转。下面,笔者剖析当前语文课堂的四种“伪探究”,希望这些“伪探究”尽快休矣!  一、无自主学习的探究  新课程理念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有必要澄清两个问题。其一,不是每节课都要有探究,每个问题都需要小组探究;其二,探究之前应该
目的:测定在美国≥40岁年龄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
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那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型人才呢?  一、创设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的一种新方式,并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疑问犹如一把钥匙,能启开学生的创新思维。  那么,怎样才能顺应学生的情感因素呢?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是给学生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
目的:评估降低眼压对长期进展或稳定期剥脱性青光眼患者的作用。设计:多中心(希腊、西班牙、俄罗斯和匈牙利)的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了167例随访至少5年患者的医疗数据,这些患者
新课程改革要求积极实行素质教育,注重对初中生人格和个性的发展和培养,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学应用情感教育就是要求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需求和情感交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应用情感教育对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十分有必要。  一、初中语文教学应用情感教育的作用分析  丰富的情感需求是学生探索外界知识主要驱动力,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