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早稻品种主要病害抗性试验结果初报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稻瘟病、纹枯病为上高县早稻2种主要病害。在不施用杀菌剂的自然条件下,选择了江西可种植的10个超级早稻品种对上述2种病害抗性进行评定,纹枯病抗性结果由高到低为:常规稻>三系杂交稻>两优杂交稻,且相互2类型间品种的病情指数有极显著差异,但与生育期、播期无差异。本试验稻瘟病均未发生。
  关键词:超级早稻品种;自然条件;抗病性;结果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2-43-02
  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耕地面积2.7万hm2,属双季稻区,早稻常年播种面积约2.01万hm2。稻瘟病、纹枯病为当地早稻2种主要病虫害。纹枯病属常发生型、重发生型病害,常年发生面积约1.41hm2,重发年份高达1.9万hm2,每年因其危害损失稻谷634万㎏,重发年份如2014年损失1 720万㎏以上;稻瘟病发生年份差异大,常年发生面积550hm2以上,重发年份0.2万hm2以上,一般年份损失稻谷60~80万㎏,重发年份350万㎏以上。笔者于2014年通过在全程不施用杀菌剂自然条件下,选择了江西可种植的10个超级早稻品种对稻瘟病、纹枯病的抗性进行试验,旨在掌握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防治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供试水稻品种 试验设在江西省上高县野市乡连山村连片早稻种植区。选择了江西审定可种植的淦鑫203(生育期112d)、金优458(生育期112d)、两优287(生育期106d)、春光1号(生育期112d)、03优66(生育期112d)、株两优02(生育期110d)、中早35(生育期107d)、株两优819(生育期106d)、中早39(生育期107d)、中嘉早17(生育期107d)共10个超级早稻品种为供试品种;种子全部为市场购买。
  1.2 试验设计 10个品种分3月24日、3月28日2批播种,每个品种每批播种的抛1个小区,共20个小区,小区面积36m2。每小区单独抛栽,小区间设保护行。整个试验期间不用杀菌剂防病害,其它虫害均按常规方法统一防治,常规肥、水管理。
  1.3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1.3.1 调查时间 5月27日对叶稻瘟进行调查,6月12日(水稻处破口至齐穗期)对纹枯病进行调查,7月9日(黄熟期)对纹枯病和穗颈瘟进行调查。
  1.3.2 调查方法 叶稻瘟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5株,每小区共调查25株,每株调查旗叶及其以下两片叶;穗颈瘟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5株,每小区共调查25株,调查总穗数和病穗数。纹枯病调查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丛,每小区共调查25株,调查总株数,发病株数并进行分级。
  1.3.3 纹枯病分级及计算方法(叶稻瘟、穗颈瘟调查方法略) 按如下标准:
  0级:全株无病;
  1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片叶);
  3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应级数值调查总株数×9]×100
  1.3.4 气象资料 5月、6月、7月上旬雨日天数分别为21d、16d、4d,5月雨日比常年多5d,其他时期相近;雨量分别为449㎜、325.6㎜、23.0㎜,比常年多201.4㎜、多38.8㎜、多0.36㎜;平均气温分别为22.3℃、26.3℃、28.5℃,比常年低0.5℃、高0.3℃、低0.2℃;这样气候条件不利于该年早稻晒田,非常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
  1.3.5 水稻生育期 分蘖高峰期在5月10~18日,拔节期在5月20~25日;孕穗高峰期在5月24日至6月6日;破口齐穗期在6月8~20日,乳熟期在6月20~28日,黄熟期在7月5~16日。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由于2014年稻瘟病发病很轻,试验田未发病。故本试验仅对纹枯病抗性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对2次病情指数采用“DMRT”法进行方差分析。
  2.2 稻瘟病抗性分析 本试验自然条件下,因全田未发现稻瘟病,无法抗性进行分析。
  2.3 纹枯病抗性分析
  2.3.1 从水稻品种不同类型看 常规品种中早35、中早39、中嘉早17的第1次、第2次调查病情指数分别为11.36、11.78、12.11和23.82、23.47、21.95(详见表1、表2),3个品种之间每次调查结果均无显著差异和极显著差异。三系杂交稻品种淦鑫203、金优458、春光1号、03优66的第1次、第2 次调查病情指数分别为17.45、16.11、17.01、16.40和57.91、57.05、56.93、55.07,4个品种之间每次调查结果均无显著差异和极显著差异。两系杂交稻品种两优287、株两优02、株两优819的第1次、第2 次调查病情指数分别为24.75、26.89、25.86和56.93、57.05、57.91,3个品种之间每次调查结果均无极显著差异,第2次调查无显著性差异;第1次株两优02调查病情指数显著性差异高于两优287,但与株两819而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而两优287与株两819也无显著性差异。总的结果常规品种纹枯病抗性要强于三系杂交稻品种,而三系杂交稻品种又要强于两系杂交稻品种。
  2.3.2 从水稻熟期来看 4个生育期(110~112d)相近三系品种淦鑫203、金优458、春光1号、03优66之间均显著差异和极显著性差异;都显著性高于株两优02。4个生育期相近的品种(106~107d)中早39、中嘉早17、两优287、株两优819,前2个抗病性显著性高于后2个;与生育期略长的株两优02相比,前2个品种要强且有显著性差异,而后2个品种均无显著性和极显著性差异;与生育期长的淦鑫203、金优458、春光1号、03优66相比,前2个品种要强且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差异,而后2个要弱且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差异;品种熟期之间没有差异性。
  2.3.3 从播期来看 在2次调查中,每个品种第一批、第二批播种的病情指数有高有低,无规律性,可见品种播期之间抗病性无明显差异。
  2.3.4 纹枯病发生重的原因 2014年上高县早稻纹枯病大发生,发病程度比常年重一级以上,是近10a最重的。5月14日至6月2日,水稻从分蘖期到孕穗期,20d期间只有2d没有降雨,使得常年5月中旬末至6月初农事晒田无法进行,导致纹枯病前期重发;6月10日破口期开始至7月5日进入黄熟期共27d有17d有降雨,后期病害蔓延速度快;特别是7月11~16日收割期连续6d雨,因纹枯病重发且防治不到位,导致早稻出现普遍倒伏现象。
  3 小结
  在纹枯病大发生年份,通过对10个超级早稻品种在不施用杀菌剂的自然条件下对纹枯病抗病性试验结果表明,10个品种间,从水稻品种不同类型看,常规品种抗病性强于三系杂交稻,而三系杂交稻又强于两系杂交稻,且不同类型品种之间有显著差异和极显著差异。从水稻熟期和播期来看无明显差异性。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该文介绍了美国白蛾的基本特征和监测调查方法,通过美国白蛾2012-2015年从传入到暴发过程调查,汇总了美国白蛾在萧县境内的发生情况,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阐述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
比较术前准备间运行后,眼科手术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由原来30-60min缩短到15min以内,接台时间由原来20-30min缩短到2-3min以内,缩短了手术衔接时间,提高了手术间的利用率,使现
时代的变化影响整个学校的发展,在当前大数据的影响下,高校的教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学校应该做出创新,对大学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从而更好地对
建筑设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开放时间最早、开放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境外设计公司一度在中国市场上享受过"超国民待遇"--既不需要资质、资格.还能取得超高的设计费,占据中国
通过在线测量硫酸介质中高锰酸钾氧化草酸钠反应过程的光谱变化,获得了动力学-光谱二维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高锰酸钾的单信息区,并确认反应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有吸收
本文分析了油田钻井工作中出现的废泥浆的原因,阐述了这种废泥浆对环境的危害影响,并提出了回收钻井中废泥浆,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回收并利用废泥浆会产生的环保作用
从成熟心里美萝卜肉质根的皮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获得过氧化物酶基因RsPrx1的cDNA,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并构建毕赤酵母重组表达载体pPIC9KH-RsPrx1。用L iC l法转
山东寿光是我国的蔬菜之乡,这不仅源于冬暖式大棚蔬菜的成功种植及大面积发展,亦源于寿光农户蔬菜种植的悠久历史、高水平的生产管理技术、丰富经验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本文以
摘 要:林业是生态资源中的重要资源,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对保护森林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木材运输管理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该文介绍了尤溪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木材运输管理工作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完善木材运输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木材运输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8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