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背景下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培育策略与实践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88l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站在新视角的层面分析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而使得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得到优化,真正完成学校的转型与进步。
  关键词:转型发展 民办高校 校园文化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是我国对高等教育所制定的重要战略部署,当然这同样是高等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一种非常高效的措施,民办高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与改革。
  一、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内涵
  在经济社会中,民办高校转型到应用技术型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第一,应该在经济社会转型优化的阶段不断适应,真正实现与领域企业之间的对接工作,并且切实做到满足人才培训与社会服务的所有需求;第二,应该科学定位,并且完成特色发展的需求与条件;第三,应该切实强化高校内涵建设质量。应用技术型教育能够符合区域经济社会目前的发展需求,并且能够切合领域企业对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要,促进高校在办学制度、学科构建、人才培训方式、双师型团队构建、科技变革和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上的创新与改革,真正使得高校内涵得到完善与强化。
  二、民办高校的转型是校园文化的转型
  高等院校转型其实就是文化转型,是大学及其身份的明确。高校文化能够体现出其生活模式、价值取向、思维模式与行为标准等各个层面均与其他社会群体存在差异的一种团队价值、精神观念。鉴于此,高等院校文化转型的第一步其实就是使师生思想观念实现转型,如此才能够使得师生员工之间的观念得到统一,进而使其对转型发展的认识水平得到提升,真正从传统办学理念中得到彻底解放,不断强化办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的决心与信心,如此方能推动高校转型的进程。此外,应完善高等院校文化支撑点的转型工作。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办学含义界定是获得高素质应用技术型精英的必经之路,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与实践技能。所以在实际办学时,应该重视产教融合精英的培训方式,重视项目化的培训模式;真正重视基础原理知识与职业能力的培训;专业设定密切跟随领域企业;重视实践培训与产教结合的育人方式。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转型发展中的凝聚功能
  民办高校的办学制度具备相对较强的灵活性,并且环境的开放性与兼容并蓄性非常显著。第一,民办高等院校能够实现校园文化的高效培育,真正在校训精神的基础上,提升师生之间的归属感与凝聚力;第二,应该以民办高等院校制度的竞争优势,重视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构建,真正使得师生之间高水平精神追求目标得到实现,使得在高等院校发展过程中的功效得到充分体现;第三,民办高等院校借助文化革新与传承、社会服务的方式,使得师生的行为与精神得到积极有效的指引,进而高效地优化并且完善高校对外形象与信誉。
  四、民办高校转型发展与校园文化培育建设路径探究
  (一)把握校情,凝练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
  第一,应该构建广大师生可持续发展的高校文化培养理念,借助师生以及社会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最终完成长足、稳健发展的目标;第二,民办高等院校的办学特征非常鲜明,主动为企业的建设提供服务,如此就应该使得高等院校的领域特征在教育服务中得到体现,在办学观念、办学特性、学科设定、实践培训、双师团队构建等各个层面上的领域特征得到充分反映,让民办高等院校的办学特征充分展示在社会面前,使就业市场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
  (二)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协同文化创新机制
  第一,应该不断推动高等院校文化构建和区域文化之间的融合进程,不断完善民办院校社会服务工作与地方经济的管理工作,例如民办院校能够有效联系地方經济的建设,设置现代化的专业、与现代化公司合作开设课程、编制人才培育规划、进行科技革新协作等,强化高等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工作的质量;第二,借助高等院校文化培育工作,构建领域竞争优势与高校品牌信誉,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指导价值与理念,民办高等院校在发展时,都具备自身的学科专业竞争力、领域优势,能够构建具备领域竞争优势的专业,形成优势专业群,进而使得品牌信誉与竞争力得到强化。
  五、结语
  鉴于此,培训并且强化民办高等院校文化构建,真正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科学的校园文化系统,真正使得民办高等院校构建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学术文化、环境文化等科学、现代化的体系,进而使得高等院校能够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精英,进而推动高等院校内涵发展的进程,最终促进民办高等院校的稳健、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拴才,李健.转型发展背景下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培育与建设路径探究[J].高教学刊,2017(08).
  (作者简介:郑丹,女,硕士,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不知道大家平时会不会思考一些看起来没什么用的问题,或者是那些被人说滥了的“人生问题”,可能在有些人看来,只有闲得慌的人才会去想这些,忙碌着的人是不会有时间去思考这些的。  我是一名高中生,即将面临的是决定命運的高考,我所要做的,就是在三年的时间里把自己的分数提高到足以考上一个让人满意的大学。当然,我还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事业有成,可以创造很多财富,或者是在历史上留下属于我的一页。但是,这只不过是我
期刊
美国稻品种研究·t………··,………………………·3(16) 专 论 小麦稀植化开源拓库理论与技木的兴化市种植业发展战略及其对策…··,…………… 2(28)研究(二)”··‘…
摘要:传统的经典文学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在当今的新媒体形势下,应利用新媒体优势,引导学生进行经典文学阅读。具体方法有:利用新媒体条件与文本对话;新媒体条件下的个性化学习;利用多媒体创造文本解读新形式;利用多媒體延展课堂空间以及多媒体阅读新模式的建构。力求为文学经典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 文本对话 个性化学习 新模式建构  对于中文系大学生来说,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学习中不
摘要:本文围绕妙玉在成长过程中尚未领悟到的人生道理展开论述,从而对其个性进行探究。围绕妙玉嫌弃他人品味与“洁癖”的个人行为来剖析她独特的性格与其未领悟到的人生道理。  关键词: 妙玉 个性 探索  作为落魄贵族家性子清高孤傲又带有严重“洁癖”的小姐,妙玉在贾府大观园中的栊翠庵带发修行,这个尼姑庵平时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一日,贾母等人带了刘姥姥来到栊翠庵。妙玉便拿出成窑五彩小盖钟用旧年的无根水(雨水
为了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土地利用 率和经济效益,我县制种基地北风头村“油 -稻-制”1989年示范面积133亩,1990年扩 大到269亩,两年来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989年“油-
纪录片导演范俭跟着余秀华辗转多地最终拍成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通过这部影片的拍摄,导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余秀华.
一、产量试验结果 1987年品种比较试验,亩产400.6公斤,较对照原丰早增产15.69%,达极显著标准,1988年推荐参加南方粮油作物联合开发集团品比试验,五个试点平均亩产464.2公斤,
今天读到《红樓梦》第二十七回,被林黛玉吟咏的《葬花吟》吸引。《葬花吟》是对林黛玉身世遭遇的悲情感叹,同时也是作者曹雪芹表达自己性格特点的重要作品。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不仅是林黛玉看到满园遍地的花而悲春,更是因花想起自己悲凉的身世遭遇而悲叹,世间有谁能够怜惜我呢?
期刊
本文通过对伊万·谢尔盖·什梅廖夫(И.С.Шмелев)的《神的禧年》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来透视人性中善的部分,并且这种善是存在于大多数人中的,是在每个普通人的身上都
小麦种子在一般保贮条件下,很容易因七、八月份多雨潮湿的天气影响而发霉变质,而且容易被麦蛾、玉米象等贮粮害虫为害,导致发芽率大大降低,质量变劣,甚至不能再做种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