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it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素质教育是科学发展教育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等院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极为重要的。然而,一直以来,规模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令人担忧。以下就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培养出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优秀高职院校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教育 现状 原因 对策
  
  引言:
  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是当今国际国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在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然而,在高职院校中由于种种原因,人文素质教育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成效不佳,普遍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现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牢固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也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因此,加强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1.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1.1 高职院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师资缺乏。教学形式化。
  目前,高职院校里人文素质教育师资严重缺乏,不少院校一个年级只配一名人文素质教师,而教学均以大课形式授课,听课的学生对此类教学不予重视。此外,高职院校中负责人文素质教育的老师通常不是专业出身,人文素质教育能力普遍较低,通常是一些未到达教学水平的辅导员进行授课,甚至是直接安排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给学生上《心理辅导课程》、 《思想道德课程》、 《法律基础课程》以及《文化艺术欣赏》等课程,难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另外,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比偏少,大部分院校通常只在学生人校第一年开设,不少高职院校只是授课一个学期,甚至不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这样的情况下,授课时间又有限等,直接影响到人文素质教学效果。这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目前最直观的现状。
  
  1.2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掌握程度较差。情况令人担忧。
  在不少高职院校,一些学生对基本论文格式以及日常应用文格式的写法都没有掌握,对于基本法律知识以及人文历史等基础课程掌握程度也极度不乐观,甚至不少学生还不知道太平天国运动以及辛亥革命。受过三年的高等教育,在写毕业实习报告与论文时,写作能力甚至不及高中。生。不仅如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个人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比如交际能力差,心理毛病多,适应能力弱,缺乏社会责任感,诚信度不高以及没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在办事当中经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对现实工作蛮干盲从等等。
  
  1.3 高职院校学生所受到的认可度不高,自身表现不佳。
  尽管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表示一视同仁,但在企业看来,这部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文化基础薄弱,心理浮动很大,不利于企业长久的培养。因此,大部分的公司都不会创造平台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即使是掌握技术比较熟练的成员,能进到董事会或者一般管理层的机会也很少,因为企业缺乏对这类人群的全面认识。企业员工的频繁跳槽现象,尤其最近某些企业频繁出现员工自杀现象等,更使企业对这类学生的使用顾虑重重。企业的接纳困难,学员自身人文素质不完善的情况,进一步造成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恶性循环,极度影响了高职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市场因素干扰严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大,之前的天骄学子在现实中不再是人们羡慕的对象。而作为高等教育当中层次比较靠后的高职院校存在着只求经济收益和所谓的高就业率的思想,忽视了高校应该持有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最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把办学作为一个赚钱的平台,甚至出现以企业式运营模式进行日常管理以节约成本,能减少师资尽量减少,能不开设的课程尽量不开。很多高职院校由之前的三年制逐步缩短为两年,甚至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一年在校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第二年直接安排各个工厂见习。此外,以就业率的高低来衡量学校的教育综合指标,使得部分高职院校只看重学生眼前的就业率、见习率,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2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基础薄弱。学生和家长重视不够。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是工科出身,入学前的人文素质基础较低,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热衷程度不高,尤其是那些5年制的高职教育,从初中一路过来,文化基础更是薄弱,人文素质教育系统难以形成。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点依然影响着学生和家长,他们认为只要掌握一门技术,就能走遍天下。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很少主动学习人文素质方面的知识,认为那是在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会影响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与自己譬业有关的证书考试、等级考试却很热衷。殊不知,一个学生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更好的成长,缺乏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是行不通的。因为那只能给日后的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甚至会使自己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失去对理想的追求。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在学生自身和家长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下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也造成了上述状况的产生。
  
  2.3 社会用人理念的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日益重要。
  以前的用人理念往往是考虑你会不会服从工作安排,而现在要求我们不仅会做,还要会创新,并且要掌握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会规划自己,学会团队合作。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市场上的激励竞争让很多高校毕业生感到茫然,因为企业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综合素质较强的高校毕业生人才,那些只有掌握一些简单技术,而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学生很难受到企业的青睐。企业家们更看重那些能很好规划自己人生的人才,他们应该有比较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背景,对事物的看法,对问题的思考要有更多的理性,而且对公司要忠诚,对现实的压力要学会面对,勇于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而不蛮干。但是,这些往往是高职院校学生最缺乏的,这造成了企业的用人要求和自身的人文素质教育不高之间的矛盾。
  
  3.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的对策分析
  
  3.1 只有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才能共同发展。
  高职教育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既要崇尚科学,更要弘扬人文。对于高职生来说,专业知识是立事之基,懂得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做事。而人文教育为立人之本,只有拥有人文知识,领悟人文内涵,培育人文精神,才能更好地做人。因此,高职院 校从领导层到普通授课的老师都应持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不应该只管当前的经济收益和那些所谓的就业率。要加强引进有足够教学能力的人本素质教育专业老师,科学合理的设置有关人本素质教育的课程,比如开设《法律基础课程》、《艺术欣赏课程》、《人文历史》等基础课程。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课堂授课一小时,过后受用一辈子。课程设置要围绕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成为社会合格的或优秀的公民来进行。
  
  3.2 学生和家长也要提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改变传统观点。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仅仅是要有过硬的技术专长,更重要的是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己的人文素养。作为学生,要通过多种渠道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比如参加一些人文学术讲座,在学校多参加学生实践活动,注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尤其是与法律和心理方面有关的内容。自己要明白更高层次的教育是人文教育,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和优雅的气质,才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因为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我们培养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和谐的人生。而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在子女小的时候就加强人文素养方面的基本教育。家长作为子女最直接的老师,应在子女未步入高职院校的时候就把基本的人文素质理念灌注给他们,这样将有助于强化他们今后学习中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完善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个性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3 通过多种渠道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指导与考核,转变社会人员、老师以及学生自身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看法。
  社会要重新认识高职院校学生,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利用课余加强基础人文素质的修养,并提供相应平台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相关教育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坚决惩办那些对人文素质教育说起来重用,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的高职院校。相关院校要严格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并严格完成相应的考试,比如设置学分制,不合格者需要重新学习,在考核老师教学的同时也对授课老师的人文素质方面进行一定的要求。而企业以及社会上的人员也应该调整对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看法,相信他们通过一定的人文素质教育后会有更加全面的发展,尤其企业实体,更加应该创造条件培养自己员工人文素质方面的内容,比如举行人文知识竞赛,增加减轻压力技巧辅导,心理辅导课程的开设等等,并对他们的职业规划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感觉到在企业中能够拥有家庭的温暖。
  
  结语:
  
  没有科学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坠入科技进步带来的文化黑暗及社会灭亡的深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然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人文精神。就会异化,不打自垮。我们只有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压雷,罗林燕再论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新学术论,2010(1),
  [2]聂国山,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学报,2008(10)
  [3]聂凌燕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探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4)
  [4]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5]谢作栩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道路的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目标的实现需要其中所包含的道德因素的支撑,法律中所蕴舍的中国传统道德因素决定了大学的法学教育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学生思想道德涵养的提高。大学法学教育的特点也决定了其思想道德教育应当以职业特征为主导、以道德认知为目的、以法律信仰为核心、以责任伦理为基础。  [关键词]思想道德 法学教育 培养教学    法学的本质就是区分正义与非正义的科学,法学的技术性表现为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脑出血急性期介入针康法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初步评价脑出血急性期介入针康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运动功能影响,探讨提高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方
数学教学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各专业学科的学习上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没有必需的数学基础,学生在专业学科的学习上会感到力不从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专业学习,甚至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因此,如何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数学学习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也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思考的
学位
[摘 要]在高职学校中,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存在很大差异,这给高职学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笔者认为,在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必须创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跨越“零起点”平台,实施分层教学:以等级考试大纲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分层;以入学计算机模块考试为基础,进行编班分层;以分层的班或组为教学对象,进行分层教学;以专业应用为指针,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完善教学环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
[摘 要]本文论述了《工业设计概论》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系统化”创新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包括:多角度教学方式开拓设计思维、主题型学习方式提高隐性课时、多媒体载体进行数字化教学、提高知识更新率、防止教材滞后性、合理架构考核内容。经教学实践证明,本教学模式可以极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系统化”教学模式 创新 实践    《工业设计概论》是工业设计专业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可塑性强且容易受外界的影响.通过对中学生学习生活问题的研究发现,学生的个人努力是成才的决定性因素,但社会环境的影响时学生成才也起着很重要的作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磷酸肌酸钠(SCP)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含量的影响,探讨优化
高一历史教学涉及的内容是中国近现代史,这一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历尽艰辛奋斗的历史,更有不可忘记的屈辱史。因此,在历史教学中绝不能只让学生记一点历史时间、历史概念。作为高一历史教师必须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警钟长鸣,用历史事实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著名历史教科书专家苏寿桐先生在论及历史功能和国情教育时说:历史的功能,首先在于它对道德教育的作用,其次它还有资政功能,认识社会发展的功能,积累知识,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