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特殊功能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aini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道德的“冲突性”特征以及德育的前瞻性对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德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特殊的功能。
  [关键词]学校德育创新思维 特殊功能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作为高等学校,必须把实施创新教育放在首位,而实施创新教育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一定条件下被激发和培养出来的。因此,它要求创造者身处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社会环境中,在各种问题和冲突中去经受进行选择的考验;在社会生活中亲身观察、发现问题并体验思想的变化和能力的提升。而学校道德教育作为塑造人的品质的教育,恰恰是建立在价值冲突之中、实践基础之上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走向开放的、“以人为本”的动态教育。它在创设“两难”环境、培养问题意识、提供实践过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我认为学校德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
  
  一、道德的“冲突”性特征对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作用
  
  1.道德的“冲突”性特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首先从问题与创新的关系来探讨学校德育对创新思维培养的特殊功能。创新始于问题,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的观点。他认为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作为科学创造心理学的奠基人,吉尔福特也专门研究了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他说,尽管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解决都含有创造性的成分,但所有的创造性思维无疑都包含着问题解决,在“问题解决”与“创新性思维”之间,前者有着更广泛的外延。也就是说,有问题不一定有创新,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新。
  从以上观点出发,学校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创设问题性情境,在道德“冲突”的情景下让学生比较、鉴别、批判、创新,即进行问题性教学。而道德本身恰恰就是因问题而产生、在“冲突”中发展的。
  首先,从道德的产生看,道德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冲突中产生的。人在社会中活动交往,就要处理个人与他人、各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总是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利益的冲突,道德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而产生的。关于这一点,梯利在他所著的《伦理学概论》中就曾经说过“道德是个人利益冲突的产物……如果人们在生活中毫无冲突,也就不需要任何道德规范了。”[1]由于这种不同利益主体的存在,人们对道德的认识就不可能有同一的道德准则体系。即使对同一道德准则,不同的利益主体也会因立场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理解。显然,道德中的冲突是“天然”地存在着的。道德教育就是在问题基础上开始的。
  其次,从道德的发展看,道德的进步也是在各种冲突和斗争中实现的。鉴于道德本身的这种特征,学校道德教育即使对青少年学生提出正确的道德要求,学生也同样会面临各种社会价值观念的冲突,不会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简单接受。
  例如,我们教育青少年学生要热爱劳动,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仅不劳而获,而且比辛苦劳动的人过得更富裕、更舒适,同时还有那么多人很欣赏他们的价值观念。如此,学生面对的就不仅仅是“要热爱劳动”这一道德要求,而是围绕这一道德要求所产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是林林总总的问题。他们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才能求得问题的解决。 所以,只要学校和教师以正确的观念对待道德教育,正视道德发展的现实,让学生以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式去接受知识,那么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并不需要更多地去“创设”,道德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在问题中的认识、在冲突中的思考、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
  
  2.道德的“冲突”性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评精神
  创新需要创造者富有批评精神。道德教育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培养、爱护他们的批评精神。在这一点上道德教育与其他各育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德育教学中所展现的内容多是确定性的,由此而引发的不同观点就必然呈对立状和冲突性。学生在道德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考验就是批评什么、坚持什么。长期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必然有利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批评精神,使他们敢于怀疑、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从而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能力。
  另外,品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冲突有利于儿童的道德学习。因为有冲突才有比较、批判和鉴别。也只有经过这些创造性的思维加工,才能实现道德的内化。柯尔伯格甚至把“必须在学生中引起真正的道德冲突和意见不一”作为道德教育方法的三大原则之一。他提出实施的课堂教学两难问题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也就是说,创新思维发展与有效的学校道德教育在强调批评精神这一点上是一致的。这无疑使学校德育对培养创新有了更有利的促进作用。
  
  二、德育的超越性对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作用
  
  1.以哲学思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事业,道德教育也是如此。所以,它一方面积极地干预现实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性,另一方面还具有超越现实的本质。对此,鲁洁曾在《道德教育:一种超越》一文中作了专门的论述,她说:“道德,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对可能世界的一种把握。道德所反映的不是实是而是应是。它不是人们现实行为的写照,而是把这种现实行为放到可能的、应是的、理想的世界中去加以审视,用应是、理想的标准来对它作出善、恶评价,并以此来引导人的行为。”所以,鲁洁认为:“道德的这一特性也必然规定了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德育正是“按照某种超越于现实的道德理想去培养和塑造人,促使人去追求一种理想精神境界与行为方式,以此实现对现实的否定”。[2]
  从道德的超越性出发,学校德育除了进行道德规范的教育,还应同一定的道德理想联系在一起。尽管理想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但在转化实现之前理想毕竟是指向尚不存在的,它向现实的转化需要通过创新来逐步实现。也就是说,青少年学生在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既要学习确定的道德内容,又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对道德理想、对道德如何超越现实的弊端作创新性的思考。这种创新不同于数学学习中创新思维的发挥,它不是停留在技巧的层面上,而是真正使受教育者的思想经历一场对现实的扬弃和对未来世界道德价值观念“从无生有”的创造过程;是一个既有“破”——辨证的否定、又有“立”——创新建设的过程,即是具有哲学思辨性质的过程。超越性使学校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特殊功能是很显然的:它用哲学思辨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学生致思于未来,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塑造他们的哲学思辨品质和创造性的人格,从而使他们成为新生活的开拓者和创造者。
  
  2.以德育的前瞻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目前,我国虽然已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但从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看,我国仍属发展中国家。长期的封闭保守使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体系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一旦打开国门开放发展,问题必然突显出来:首先是落后的道德传统和价值观念与新型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产生强烈冲突。其次,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们在很多方面必然要追求跨越式的发展,而跨越发展就会使原有道德内在的发展逻辑中断,造成传统性断裂。因此,创建新的德育体系成为我国德育发展的当务之急。但是我们既不能拣起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已经暴露出消极颓废和自私自利的价值观念,同时又要形成与市场经济原则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系。唯一的出路就是实现道德的超越性本质,超越西方的历史,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道路。
  以上的现实要求新时期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把德育内容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范畴,拓宽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拓展到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着眼于社会环境、着眼于未来需要,进行前瞻性教育,这种前瞻性教育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跨越现实的发展。所以,学校和教师在德育实践中就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放眼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了解西方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是“道德荒凉”的路程,并在审视西方道路与中国的发展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思考诸如:不重演西方社会的历史中国能不能走向现代化、中国市场经济的道德前景应当是怎样的等问题。让学生放开智慧,充分发挥思想的能动性,在现实和未来需要之间作前瞻性的思考。学校道德的这种前瞻性教育使道德学习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使他们的道德思考变成生动活泼的主体性创造活动。这个不断观察、感悟、思考内化的过程必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梯利.论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2]鲁洁.道德教育,一种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1994(4)
其他文献
引入参数及估算权函数,建立一个具有混合核的Hilbert型积分不等式.作为应用,考虑了逆向形式、相应的等价形式及一些特殊结果.
苏轼是中国文化巨人,他对人生问题的处理方式和人格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性格最典型的模式,给后世留下巨大影响,探索其精神构成的秘密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在思想方法上,苏轼
本文通过一个序半群S上的一些二元关系以及它的理想的根集的性质该序半群是阿基米德半群的半格,特别地是阿基米德半群的链的刻划,证明了S是阿基米德链当且仅当S是准素的。通过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寒冷干燥的冬日,我们很容易被一种无影无形、出其不意的东西击中,“啪”的一声,手一麻,感觉浑身有些不自在。在我们的手与某些物体相触的瞬间,我们的手似乎被麻了一下,有时还会感到生疼,俨然一根小钢针生生地扎了你一下,并且是猝不及防,让人连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摁电梯的上下按钮,对于在高层写字楼上班或者住在高层的人来说是常事。冬天,在摁下电梯按钮的瞬间,我们会中招:打开水龙头洗手,当手一接触水的瞬间,我
给出了三维Minkowski空间中类空曲面活动标价的四元素表示,并利用四元素既适合于旋转结构的侵入又适合于2×2矩阵处理极小曲面的分析特性.经研究得到了R2/1中的极小曲面Weier
期刊
顾亭林四十五岁开始北游,直至他七十岁客死山西曲沃,“游”乃其生命最后二十五年的基本状态.本文结合顾亭林的诗文著作,从其行游中体悟到的山河、人物、历史三个方面,透视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地理的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教学由传统的口头、板书等课堂教授转变为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多样教学由于其教学方式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