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神医”——赵建伟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警黄金四支队有一位独特的“神医”,他的岗位不在卫生队,工作不穿白大褂,不医人治病,专医机械设备,望闻问切,手到“病”除。他就是四级警士长、修理所修理班班长赵建伟。入伍14年,他累计“医治”地勘各类装备300余台次,为部队节约经费260多万元,被誉为“寻金探宝的保障尖兵”、“给力神医”。
  千锤百炼当尖兵
  1997年12月,赵建伟满怀对军营的憧憬,入伍来到武警黄金四支队,刚下连就被分到修理所。身旁的新战友不理解:“不去野外找金矿,每天油污满面的,咱不是白当了这黄金兵。”赵建伟和战友分享了他的别样感受:“记得有句俗语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矿是个技术活,离不开精良的装备。咱们把装备修理好、维护好,保障野外勘探的战友们能顺利作业,就也是在为找矿做贡献。既然组织把我们放在这个位置上,就说明我们有潜能,我们不要辜负期望,要争取在小岗位上发挥大作用。”
  行胜于言。赵建伟言行如一、躬身实践。初到修理所,他感到了“本领恐慌”。为弥补先天“营养不良”,白天他虚心向技术骨干请教,晚上充电补习,周末别人休息,他就泡在图书室,看省吃俭用买来的厚厚一摞专业书籍,先后系统学习了《钻探工程》、《电气焊操作规程》、《汽车常见故障排除》、《柴油机工作原理》等知识,撰写体会数十万字。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迸发智慧的火光。报废的汽车发动机和柴油机被他拆了卸,卸了拆,反反复复,周而复始,很快各类装备的构造被他熟记于心。在不断的岗位历练中,赵建伟的技术越来越精湛,令人刮目相看。支队装备一旦出了毛病,大伙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去找“神医”赵建伟。
  攻坚克难建奇功
  2011年5月,支队地质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作业一线接连传来找矿突破的喜讯,可偏偏这时六中队401新型液压钻机出现“滴油”现象,起初大家不以为意,结果积少成多,每天泄露液压油近两桶,耗损约1500元。经咨询厂家,维修费用高达40万元,而且辗转托运设备,将直接影响作业工期。闻讯后的赵建伟心急如焚。可是,面对这个从未接触过的新装备,修不修得好,他心里没底。战友也劝他,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万一你修不好,又费钱费时费力,说不定还落下埋怨。可他转念一想,黄金兵从来都是攻坚克难、不缚金龙不收兵的,他怎么能遇到困难绕道跑呢。他向支队领导申请“啃”这块“硬骨头”,领导决定给他半个月时间试试看。说干就干,赵建伟抱着被子住进机台,翻书查资料,电话咨询厂家,耐心请教同行,仔细检查设备,可五天过去了,他的眼睛红肿了,脸上的颧骨明显突兀了,加固、密封等传统方法全都上阵了,漏油问题仍不见起色。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仿佛无彦颜面见江东父老。骑虎难下,只好放手一搏。他转变思路:也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行不通,油路出了故障,是不是也应该另辟新“路”破解困境?于是,他组织人员购买材料,把所有的油管、接头、管路接盘进行了加工和更换,在不影响机器运转情况下调整油路位置。第十天,奇迹出现,油不漏了。十天时间,仅仅花销万余元,攻克棘手难题,节约经费38万余元,总队、支队领导给予高度评价,要对他重奖,一线官兵交口称赞,施工干劲高涨。连日的辛苦瞬间化作喜悦的泪花,赵建伟动情地说:“不为钱,不图利,只为对得起组织的信任、战友的付出和自己的职责。”
  多年来,赵建伟勤于思考,脚踏实地,不断创新。钻机上的高压水泵距操作台近三米,水表位于水泵上,给操作手观测和记录带来不便,他巧手一改,把水表“嫁接”到操作台,不仅方便了操作手工作,而且更利于施工安全。他总结的“车辆故障三步排除法”、研发的“钻杆导正器”、“高低压转换配电箱”等15项小发明,在支队各矿区推广使用,累计节省经费260多万元。
  尽心奉献攀高峰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年利用出队前、收队后的相对集中时期,赵建伟都要组织维修业务骨干开展培训,面对面地教,火炬式地传,手把手地带,先后培训骨干200余人次,他所带的修理班9人当上班长,6人被树为“岗位标兵”,21人被支队评为“专业能手”,20多人立功受奖。
  赵建伟的父母、妻子都在家乡务农,多年的警营生涯,加上自身发挥作用明显,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他就随叫随到,因此,他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十分有限。儿子经常打电话倾诉对爸爸的思念,父母妻子希望他回家帮忙。凭借他的一手绝活,到哪儿都是抢手的“香饽饽”。可是,一年年寒来暑往,一次次进退走留选择,只要部队需要,赵建伟就安心留下。他说:“部队培养造就了我,我不能掌握了本领就离开,我希望把我全部所学都传授给战友。”
  2010年,赵建伟荣膺“武警部队优秀士官人才三等奖”,并多次被武警黄金部队评为“自学成才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用赵建伟的话讲,荣誉是动力,代表过去,却不意味将来。革命军人要崇尚荣誉,勇攀高峰。14年如一日战斗在修理岗位的老兵赵建伟,仍然像老黄牛一样,实现他的钻研梦,等待创造新的辉煌。
  
  責任编辑/毛毛雨
其他文献
金秋时节,武警黄金四支队文化活动中心人头攒动,官兵们正饶有兴趣的欣赏着一幅精美的《金陵十二钗》剪纸画。这幅剪纸长2米、宽1.5米,构思巧妙,画面逼真,做工精细,这幅剪纸作品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士官宋立甫自豪地说,剪纸画的作者是支队政治处宣传保卫股的女干事孙怡利用三个月的业余时间创作的。孙怡有个心愿,她想用自己的剪刀剪出一組完整的黄金兵踏遍青山找金图,把部队的变化、官兵的生活,通过剪纸的方式表达出来,
期刊
看到天上的小鸟自由自在的飞翔,无忧无虑的唱响,它们是那样的愉快。想想自己的心情,看看自己身上的着装,不由发出了哀叹声!感觉自己像齐天大圣被压五行山一样无奈,想使出浑身解术把大山来掀翻,然而大山顶上有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来把我束缚,它就像释迦摩尼“条幅”牢牢的镇压着大山纹丝不动。  向往,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神鹰的翱翔,眼神中流露出忧郁的目光,流露出渴望自由的向往,真想站在喜马拉雅山上远望、真想登上珠
期刊
“一树百枝千万结,更应薰染费春工”。赞美丁香花的诗句有很多,我独喜欢金代诗人元好的这句诗,寥寥数字便让花的形态、醉迷春风的景色展于面前。丁香花原产地东北,品种有紫色、淡红色和白色等,是哈尔滨市市花,因此哈尔滨不仅有“冰城”的雅称,还有不为多数人知晓的另一别称“丁香城”。有一个关于丁香花的美丽传说,相传只要找到了五瓣的丁香花,就会找到爱情的幸福,丁香同时拥有“爱情之花”和“幸福之树”的美誉。  在美
期刊
【背景介绍】在训练之余,官兵们最喜欢的就是在军网上“冲浪”,因此网络用语也成为了部队官兵生活中笑谈的用语,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虫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而对于个性签名来说,一是体现了年轻化,二是体现了有文化,“90后”士兵很喜欢更新自己的个性签名。  对自我个性的张扬  【军营QQ签名】:  1.别看资料,看聊效!  2.曾经有个女孩要与我共赴黄泉——“你再不还我钱,我就和你同归于尽”,曾经有个
期刊
9月的蒙古高原,风沙渐去,阴山两侧,绿草如茵。17日凌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某地,银色的月光洒在钻塔上,28台钻机的轰鸣声从山坳里远远传来,几十个战士睁圆了眼睛盯着各自岗位,像工蜂一样紧张忙碌着。  这里是哈达门沟矿区,武警黄金某部野外施工现场,310分钟前,官兵们根据刚刚返回的一批样品分析成果,及时调整了新一轮钻孔的布设。今年,这个内蒙古最大金矿的资源量要突破100吨,中队党支部早就拍着胸脯向上
期刊
还未下连之前,就对野外生活的耳闻挺多,打那开始就对野外生活产生一种憧憬与担忧。下连后,随着部队来到了荒无人烟的兴安峻岭之中,仿佛历史倒转,回到了过去,一切都是原生态的,绿色肆虐,整个部队像淹没在绿色汪洋之中。  采石  在技术干部的眼里,那是寻找金矿的线索,而在我们寻常人眼中,那些只不过是些随处可见的山石。车在山间颠簸过后,分好的组便在GPS的指引下开始一天的寻石计划,山之大而人之小,空旷的山林之
期刊
2011年1月14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武警黄金部队在内蒙古探明一座储量超过一百多吨的超大型金矿,潜在经济价值200多亿元人民币”。巨大成就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感人故事和人才技术支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在内蒙古边陲默默寻金的可爱黄金兵,让我们共同认识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干了27年钻探,勤勤恳恳扎根野外27年,被战友亲切称为“嫁给深山”的老兵——邢喜平。  1985年,18岁的邢喜平入伍来
期刊
“不怕苦,不怕累,最怕机关干部下连队”。这是一些基层官兵对少数机关干部下基层“瞎指挥”所编的一句顺口溜。乍听有些过于调侃,但仔细想想,也是基层官兵对一些机关干部不懂不会,却偏又乐于指手画脚的无奈反应。机关干部特别是一线指挥部干部素质偏低,这是各级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也是一线指挥部领导的一大心病。这个问题现象表现在机关干部,但分析原因,问题却出在领导干部抓基层的思想观念上。一些领导同志抓基层不善于把
期刊
他是全总队最老的“兵”,年过40还犹如拼命三郎;他岗位平凡,三尺机台、一身油污,一干就是24年;他学历不高却是钻探专家,凭着不服输的劲头,攻克了冲洗液在高寒气候和复杂地层条件下的应用等10余项技术难题,先后为支队培养出钻探骨干50多名;他家境清贫,却不为地方老板高薪所动,利益诱惑没有动摇他献身警营的坚定信念;他默默无闻,却用几万米的钻探进尺书写了一名黄金兵的精彩人生。  今年1月的一天,黄金一总队
期刊
钻塔,巍巍矗立在深山;钻头,轰鸣着向地下延伸。一身墨绿色的工装,两手洗不净的黑色。14年来,他始终战斗在祖国的最北方,从新兵到班长、机长,他,先后荣立两次个人三等功,被评为支队“爱岗敬业标兵”,武警部队优秀共青团干部。他就是黄金三支队六中队机长赵兴军。  练就过硬本领,七尺机台奉献青春  刚干钻探时,他对钻探一无所知,但他乐于吃苦,勤于学习,平时把难记的地方记录下来,坚持做到不懂就问,逐步入了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