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a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世界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动手操作,开发智力
  “实践出真知”这个浅显易懂的哲理告诉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实际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是前人在实践中得到的。所以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用实践来验证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操作的过程就是知识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形成技能的过程。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认识活动,使学生在具有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有效地培养每个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训练学生的智能素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的积?长、宽、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些都是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我在引导学生用摆面积单位学具的方法求出一个长方形纸板的面积后诱导学生:如果求长方形球场或者更大长方形的面积用这种方法还行吗?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在交流想法时令我意外:“老师,我拼成图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面积和原来的一样,还是12平方厘米”,“老师,我和他们拼的不一样,我拼成图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但是它的面积也是12平方厘米”,“我拼成图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1厘米,面积也是12平方厘米”,“我发现,你只要是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它的面积都和原来一样”,“我发现,用长的个数乘宽的个数得出来就是你拼成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现在,我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了,用长×宽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不仅理解了这一公式的含义,更明白了这一公式的由来。在愉快的动手操作中,学生们的兴趣盎然,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中,眼、耳、手、脑同时并用,通过学习知识提高智能素养,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教师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情、实例入手,采用儿歌、谜语、故事等活动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营造学生认知心理上的悬念,激活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心向,让学生把认知活动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处于最佳准备状态,产生自发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强烈求知欲望,大胆地提出开放性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取舍,并围绕教材内容的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以及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等问题,揭示课题,展示具体的学习目标.
  例如:我在教学完《商不变规律》后,做了一个游戏:18÷9=( )÷( )。1、老师说被除数,学生说除数;2、学生说除数,老师说被除数。当学生说的除数和9不是整数倍的关系时,老师把问题抛向学生,让学生提出問题,老师再根据本节课内容,把问题引向本课重点和实质,让学生想办法帮老师解决。接着,我又组织师生互考游戏,沟通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规律,对综合练习时应用规律创造性地理解问题做好铺垫和启发。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这堂课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帮助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归纳总结整理知识,完整认知结构,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知识和方式上的收获。
  三、巧设练习,训练思维
  习题练习是知识的延续、深化和运用,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通常不是唯一的,教师可从不同方面合理创设提条件,可以发散学生思维。为此,教师可提供可变题、综合题、发展题(如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法多用)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后,可以设计如下几种形式的练习。
  1、发散性练习。设计这类练习,教师要注意一些答案不唯一的题目,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寻求答案。如(1)、在括号里配上一个能成比例的数:8、10、16、() (2)3:5=():()。答案的不唯一会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奇异,是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2、变式练习。变式练习既是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变通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手段。如(1)、写出两个比值都是0.3的比组成比例。(2)、在0.8:0.8,0.7:0.8和8:7中()和()可以组成比例,便是的练习,就会是学生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就会使学生的思维有所创新。
  四、提倡求异,促进交流
  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只有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段河堤种柳树10棵,每两棵之间相隔6米,这段河堤长多少米?”你觉得首先要确定什么?怎样列式棵,即6×(10-1)=54(米);2.河堤两端都不种,即6×(10 1)=66(米);3.河堤一端种,另一端不种,即6×10=60(米)。
  这样就抓住了解题关键,要求河堤长度,不仅要知道间隔长度,还要知道间隔个数。在教学生解题时,要养成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这有利于让各层次的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经过以上几种训练,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老师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都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分享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做到了“愉快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永远是建筑业永恒的主题。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总结工程管理经验,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科学的管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往往由于工程管理方面的失误,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期刊
摘要:齿轮齿条型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试验台利用安全器制停惯性飞轮来模拟实际吊笼制停过程,同时检测制动过程中制动力矩来判定安全器的制动能力是否合格。本文推导了安全器试验台惯性飞轮负载计算方法,结合实际坠落试验统计数据,计算了各种规格的安全器在确定减速比的试验台上对应飞轮惯量值。    关键词:施工升降机 防坠安全器 试验台 惯性负载  一、研究目的  齿轮齿条施工升降机是城市高层和超高层的各类建筑施
期刊
【摘要】许多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认为数学难学,觉得课本内容学习起来易理解,不吃力,但考试考不出好成绩,学生和家长都感到困惑不解,本文就如何学好高中数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观念思维逻辑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为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