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0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千多年前,平民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取士,然后成为士大夫。一百多年前,科举制度废除了,作为社会阶层的士大夫不再存在。但是,士大夫精神还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而存在。当代中国精英,如果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缺失,我们就特别需要从古代的士大夫精神汲取营养。如果中国当代精英能够汲取古代士大夫精神的合理营养的话,就能够建立有文化精神的现代精英阶层。
  这种士大夫精神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
  我们讲“士志于道”,道即公共社会责任。中国古代最初士是较低的级别的贵族,他们是政权的参与者,拥有社会的主体意识,关注国家命运。随着时代的变化,王朝分封制度的解体后,士的来源已经多元化,更多士大夫是由普通的平民奋斗而来的,他们的精神动力离不开对社会的承担。
  这里举一个清代士大夫左宗棠为例子。他年轻时写了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一方面自己是非常普通的平民,什么都没有,但是另一方面他敢于承担重大的天下责任,心忧天下。这种士大夫精神,成就了左宗棠的人格和功业,使左宗棠在国家、民族面临诸多忧患的时候挺身而出。
  当代中国精英实际上面临很多问题,无论是历史和现代,无论是中国走向世界,还是被纳入到一个全球化的体系,中国已经由过去相对封闭的闭关锁国,变成当代全球化的一个大国。在这种极具变革的时代,中国面临很多重要问题,故而都需要重建士大夫精神。当代中国的社会精英,无论是在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经济领域,都对社会的影响很大,拥有很多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那么他们就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反过来你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你占有的资源也可能就越多。显然,我们不是贵族,贵族是通过血缘占有资源,当代社会精英与传统士大夫一样,均是通过奋斗而获得对社会资源的掌握,因此,他们应该为大家承担更大的责任。传统士大夫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精神,仍然应该是中国当代社会精英的本质内涵。
  追求人格自由和自尊的精神
  魏晋时代的士大夫率性自由,拥有追求人格自由和自尊的精神,使得他们能做出有创造性的文学艺术、学术思想成就,并且表达出个体人格的独立自由,决不盲从外在权威。其实这一点,对当代的知识界、文化界及其各个领域的精英都是非常重要的。唯有真实的主体自我,才能创造出有独创性的文化成果。当代中国的知识界和文学艺术界的文化精英,尤其值得学习魏晋士大夫的这种精神。
  既执着又超脱的精神
  宋明士大夫追求一种既执着又超脱的精神,也就是把入世精神和出世事业结合起来的精神。儒家士大夫的落脚点是在现实社会关怀,而他们总是以出世的情怀做入世的事业,最终目标是在入世的事业。他们在承担救国救民的责任的时候,又追求超脱的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当代精英学习的。中国当代精英要承担很多社会责任,就要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和道义情怀。但如果你只有社会责任,只有忧患意识,只有道义情怀,你就会常常处于痛苦、烦恼的处境。那么如何化解烦恼?这就需要有一种超脱的精神,一种出世的情怀。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自我的修炼,在能够保持很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的同时,也能够保持自我个体的身心自在、平和心境。
  既追求理想又关怀现实的精神
  晚清士大夫精神将圣贤与豪杰结合起来,圣贤是对于文化理想的追求,豪杰是一种经世事功的追求。士大夫成为这样一个群体:作为文人学者,应该有一种超脱现实的文化理想;但是作为官僚或社会管理者,又必须要面对现实,要有务实的事功追求。可见,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其实也是一种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的精神。
  这一点,特别值得当代中国社会精英的学习。我们常常讲的建国前30年和后30年,似乎具有这样的特点:前30年往往是追求很高的理想,不务实,国家搞得非常贫穷。但是改革开放之后非常务实,追求功利、财富、事业的成功,但是显然又过于现实、过于功利。士大夫能够把理想与现实两者结合起来,这种士大夫精神应该为当代中国精英所迫切需要。这种既务实又有理想的精神追求,是中国历史上士大夫非常宝贵的精神财产。
  上面讲的四个方面,无论是哪个阶段,他们遗留的精神文化都可以成为中国当代社会精英的宝贵精神资源,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希望我们一起共勉。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中国一定会发生一个惊人的变化。
其他文献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无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文艺等等,都经历了转折。这是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的变异所带来的。战国秦汉的繁盛城市和商品经济相对萎缩,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道,变而为束缚在领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或准农奴。与这种标准的自然经济相适应,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
期刊
引子:重走商鞅变法之路的缘起  一直以来,“作法自毙”作为一个专属于商鞅的词,都是以贬义的内涵存在,成为人们诟病商鞅的一大理由。然而,真正了解了这个词的来源之后,却会对他生出无比敬意:一个制法执法者,能将法治的观念如此深入人心,能让法律的权威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甚至自身也要受法律约束,这是一种何等的成功!  也许另一个鸡汤故事可以佐证我们更好的理解商鞅变法:据说二战后,斯大林遇到丘吉尔,幸灾乐祸地说
期刊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物转星移,周而复始,大自然用它美丽的四季打扮世间每一个角落,使春山含翠,夏木阴阴,秋水明净,冬雪皑皑,在这四季中,又蕴含二十四个节气,年年年尾接年头,依时来去,不弃不离。  充满巧思与智慧的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气候”便是取节气和候应中各一字而成。  早在西周时代的文献中,就已经记载了一年二十四节气的说法,用以反映四季、气
期刊
中医依据天人相应理论,认为四季中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大节气温、热、凉、寒交替变化时,对人体生理均有一定影响。把握住节气转变的特点规律,不失为人体除旧布新的契机。春分,就是调神提颜值的好时机,以下从三方面给出饮食调理方案。  春分调睡眠  春分时节,气候骤变会致人体内平衡调节系统功能紊乱,很多人也会出现失眠或嗜睡的症状。失眠日久,往往会伴有头晕,头痛,健忘,倦怠或食欲不振。失眠的饮
期刊
一直极爱“长相思”的词。短短的调子,如短笛一腔,汩汩流出,无滞无涩。仿若春雨细落,汇出一溪眷眷的心意。《长相思》,字句重迭而不重复,好像星光一闪一闪地叠落,心绪一缕一缕地放飞,一步一回首的牵念难舍。  别离之思  早先打动我的是白乐天的《长相思》,平实好读,然而花开无声的惊艳,正如他诗篇一向的款款风致: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
期刊
春盛三月,柳绿成阴,穿行在媚眼如丝摇曳在水湄的柳岸之间,使人悠悠地就想起了刘禹锡的诗句:“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他曾有一枚“二十年前旧板桥”的印,就是取自这首《竹枝词》,他的印不是为了怀念朱砂痣或是白月光而制,他是以一种优雅的姿态睥睨着世态的炎凉。二十年前的画和人未变,境遇却如此的不同。他笑世人不以眼看画,不以心审画,只是以耳听名来辨画。他不是桥上与
期刊
中国人为世界最聪明之一民族,似不必多方引证。能发明麻将牌戏及九龙圈者,大概可称为聪明的民族。中国留学生每在欧美大学考试,名列前茅,是一明证。  唯中国人之聪明有西方所绝不可及而最足称异者,即以聪明抹杀聪明之聪明。聪明糊涂合一之论,极聪明之论也。仅见之吾国,而未见之西方。此种崇拜糊涂主义,即道家思想,发源于老庄。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然聪明至此,已近老猾巨
期刊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少儿读经典没有一条是注定正确的路,只有遵循国学文化智慧之源流,尊重人性、天性和童心,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为此本刊将就少儿读经典的真实情况做长期的追踪。下面是“醒狮国学养正班”的两个普通孩子,笔者通过采访老师、家长了解了他们学习《弟子规》三周后的真实反映。  “妈妈,你叫我,我应该立刻答应,要不然你会着急。”  钟源,6
期刊
西方人是日神精神,中国人是酒神精神。  日神精神代表理性、沉稳、坚韧、静态,酒神精神代表感性、迷醉、喜悦、浪漫。在酒神精神的主宰下,中国人都像喝了酒一样精神亢奋、情绪激动、眉开眼笑,又怎么创作出悲剧呢?  “东坡: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崖州”  舞台上没有悲剧,我们似乎也没有了悲剧心理。  苏东坡先后被贬到黄州、惠州、崖州,这些地方经济凋敝、荒凉僻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老少边穷之地,东坡喝冷
期刊
经常有人问我:“国学究竟有什么用?”要说没用也真没用,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教人如何投资赚钱。但其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这是国学无用之大用,也是人文无用之大用。试想,如果我们的心灵中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中没有历史,我们的思考中没有哲理,我们的生活将成为什么样子?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