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基抗癌药物与蛋白质配位键相互作用质谱研究新进展

来源 :质谱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ru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铂及其类似物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静脉注射顺铂后,药物通过血液传输进入细胞并最终到达细胞核作用于DNA,这一过程中,大部分的铂与血液及细胞中的蛋白质通过配位键结合,对药物的运输、代谢、累积分布和毒副作用及其生物利用度等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研究铂类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质谱作为一种高效的蛋白质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通量大、耗样量小、精度高等优势,在铂类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Pt(Ⅱ)配合物的配位化学原理出发,阐明铂药发挥抗癌作用的可能机制。同时,着重总结、
其他文献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科研热点,其研究方向主要涵盖蛋白质表达谱、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谱、蛋白质相互作用谱和单细胞蛋白质组等定性分析以及相对和绝对定量分析,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及病理研究中。由于质谱具有灵敏、准确、高通量等特点,是蛋白质组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鉴定及定量方法,并展望未来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去氢骆驼蓬碱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但其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本研究通过对去氢骆驼蓬碱神经毒性机制进行探究,以提高其临床应用并为后期得到高效低毒的化合物提供帮助。利用内源性代谢,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技术,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秀丽隐杆线虫体内代谢物的变化以及作用通路,分析去氢骆驼蓬碱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去氢骆驼蓬碱主要影响线虫的嘌呤代谢通路和氨基酸相关代谢通路,其神经毒性可能与能量代谢相关。本研究为阐释骆驼蓬总生物碱神经毒性机制提供研究思路,也为骆驼蓬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