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的食龙巨魔

来源 :天天爱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max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生物学家在南美洲发现了大量巨型蜥脚类恐龙,其中包括阿根廷龙、普尔塔龙、巴塔哥巨龙等。在自然界中,哪里有巨型蜥脚类恐龙,哪里就会有以它们为食的巨型兽脚类恐龙,而马普龙就是这些食肉恐龙中的佼佼者。
  在距今9500万年前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南部,一大群巨大的阿根廷龙正沿着树林一路走来。这些体长可达35米的巨型恐龙每天要吃下几百公斤的树叶。阿根廷龙就像收割机一样,边走边吃,一刻不停歇。它们大口吞下树叶,“咕噜咕噜”的声音不断地从胃里传出,那正是消化食物发出的声音。
  阿根廷龙前后散开,彼此之间偶尔用低沉的叫声相互交流一下,然后继续埋头吞咽食物。专心进食的阿根廷龙并没有发现,不远处几棵大树的树荫下,有一只马普龙正趴在地上睡午觉,阿根廷龙沉重的脚步声和树枝的折断声吵醒了它。
  马普龙抬起头,找到了声音的来源。在它眼中,阿根廷龙不是有生命的动物,而是巨大的肉山。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好好大吃一顿的马普龙已经饥肠辘辘了,面对送上门来的午餐它是不会放过的。马普龙站起来,抖了抖身子,脑袋下的肉也随着左右晃动起来。它一走出树荫暴露在阳光下,就立即引起了一只阿根廷龙的注意。它发出响亮的警报声,然后转身快步向山坡逃去,其他阿根廷龙也纷纷转头跟着同伴一起逃跑。马普龙见状却并没有马上扑过去猎食,而是紧紧地跟在后面,毕竟笨重的阿根廷龙是跑不过长腿的马普龙的。
  马普龙抬起头来长啸一声,那是在呼唤它的同伴。想要放倒面前的大块头仅凭它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用不了多久,其他马普龙就会循着声音聚拢到这里,一场惊心动魄的猎杀马上就要打破这里的平静了。
  发现马普龙
  1997年,一支由阿根廷和加拿大两国古生物学家组成的联合考察队来到阿根廷南部进行发掘工作,专家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富含恐龙化石的巨大骨床。光是挖掘埋藏在骨床之中的众多珍贵化石,联合考察队就用了整整四年时间。经过努力,大量恐龙化石被挖掘出来,然后装箱运送到博物馆,以便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在博物馆的实验室中,当包裹在化石外面的石膏被清理干净之后,古生物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些化石竟然来自于12只恐龙,而且这12只恐龙都属于同一种食肉恐龙。这么多食肉恐龙,而且是大型食肉恐龙一起被发现,是非常罕见的。
  尽管发现了许多只恐龙的化石,但是由于化石过于破碎,最终只能拼凑出70%的骨架,不过,这也足够还原出恐龙的真面目啦!2006年,古生物学家最终确定这是一种之前没有被发现的巨型食肉恐龙,并将其命名为马普龙。马普龙这一名字来自于化石所在地的马普切人的语言,意思是“大地的蜥蜴”。
  超级肉食者
  马普龙是巨型食肉恐龙,平均体长为12—13米,体重约为7吨,一些大個头的体长可能会超过13米。仅仅从体长来看,马普龙比著名的霸王龙还要长一点儿,但是,马普龙身体的粗壮程度和体重还赶不上霸王龙,所以综合来看,马普龙的体形还是没有霸王龙大。
  马普龙长着一个巨大的脑袋,长度超过1.5米。鼻孔长在头部前端,沿着鼻孔向后,一直到眼睛后方的头顶两侧,长着两道瘤质的脊状突起,非常有特色。马普龙的嘴巴中长有两排硕大而锋利的牙齿,这些牙齿向后弯曲,两侧有细密的锯齿结构,就像切牛排的餐刀一样。巨大的嘴巴,再加上强大的咬合力,将马普龙的头部变成了恐怖的杀戮武器。
  马普龙的脖子较短,但是相当结实。马普龙的前肢不长,每只手爪上长有三个有着锋利指甲的指头,可以用来固定猎物。与前肢相比,马普龙的后肢长而粗壮,正是靠着两条有力的后肢,马普龙才能够站立和奔跑。身后长长的大尾巴,则可以使它们在直立行走时保持身体平衡。
  猎杀巨龙的强者
  马普龙生存在距今9700万年至9300万年前的南美洲,白垩纪早期才刚刚开始。马普龙生存的环境较为干旱,当季节性降水到来之后,才会短时间出现间歇性河流。由于发现的化石有限,目前已知的与马普龙生存在一起的恐龙只有属于蜥脚类恐龙的阿根廷龙和属于阿贝力龙类的蝎猎龙、肌肉龙。
  在一些读物中,常能看到南方巨兽龙猎杀阿根廷龙的画面,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南方巨兽龙是在阿根廷龙灭绝之后才出现的,而真正有机会猎杀阿根廷龙的应该是马普龙。
  马普龙与阿根廷龙在体形上相差悬殊,如果把马普龙比作狗,那么阿根廷龙就像牛那么壮硕。正是因为发现了保存着12只马普龙化石的骨床,古生物学家才揭开了马普龙猎杀阿根廷龙的秘密——成群出没,一起对猎物展开围攻。
  为了猎杀像小山一样巨大的阿根廷龙,成群结队出没的马普龙或许会连续追踪猎物几天甚至更久,它们会挑选其中虚弱的个体下手。马普龙猎杀阿根廷龙时,不会咬住猎物不放。相反,它们会迅速靠近猎物,咬上一口然后就跑。从马普龙的头部和脖子的结构来看,它们能够灵活地扭动脑袋,快速地撕咬猎物。被马普龙咬得遍体鳞伤的阿根廷龙最终会因为失血过多、体力不支而倒下,这个时候马普龙就可以大快朵颐啦。
  马普龙的发现对于研究和认识大型食肉恐龙的生活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即使是如此巨大而凶狠的肉食强者,也需要集体行动、共同协作才能生存。
其他文献
爱丁堡大学是一座建立于1583年的古老学府,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从学校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坐落在英国的文化古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在欧洲的启蒙运动时期,爱丁堡大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当时的学术中心之一。在18世纪,爱丁堡大学曾经超越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成为引领欧洲学术发展的第一学府。这里名人辈出,走出了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培养了一批政治领袖,知名校友包括自然科学家达尔文、数学家贝叶斯、哲
期刊
“北极有很多海冰,所以融化一点儿也没有关系。而且北极离我们非常遥远,那里的海冰即使融化了,也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这种说法是真的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者的观点吧!  北极海冰的面积在每年的9月份达到最小值,通过观测海冰的面积,可以判断出北极海冰的消融程度。在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开始持续、系统地观测北极海冰的变化情况,发现北极海冰的面积正在持续减少,厚度也在不断变薄。刚开始观测的时候
期刊
胖乎乎的猪总是给人一种“笨头笨脑”的印象,事实真的如此吗?相信等你走进它的王国后,一定会颠覆自己以前的认知。  人类的老朋友  猪通常被称作“六畜之首”。考古学家发现,早在近万年前,人类就开始驯化并饲养野猪了。野猪性格凶猛,发起怒来连“兽中之王”老虎也要怕它三分。而被驯化的家猪,不但一改野猪的习性,而且在外貌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猪浑身都是宝,不仅是重要的肉食来源,还是制作皮革的原料,就连粪便也是
期刊
荷兰猪是豚鼠的别称,这些可爱的小家伙是很多人都喜欢的宠物。不过在瑞士,如果你只买一只荷兰猪当作宠物,就会触犯当地的法律。瑞士法律规定,人们必须满足一些动物的“社交权利”,而荷兰猪作为有社群行为的动物,自然成了这项法律的保护对象。  所以,在瑞士买荷兰猪,必须成双成对地购买。而且,一对荷兰猪中,如果有一只不幸先離世,主人还要为活着的那只重新配对。于是,在瑞士就出现了荷兰猪租赁业务,主人可以为失去伙伴
期刊
期刊
前情提要  镜心羽衣回忆起一段陌生的记忆,她和小八爪怪兽联手将它播放了出来:多年前,怪教授等人带队乘八爪舰撤向地球,猎影星族的玉博士则偷偷留下来狙击飞鼠大军以确保八爪舰顺利撤走。临别前,镜心羽衣的母亲用一曲离歌帮助玉博士压制住飞鼠大军的进攻。小八爪怪兽和丁达都声称这段记忆是自己的,壶天晓经过追踪,发现这其实是坚守在瑞曼区的母亲,也就是玉博士所发送的记忆片断。他通过感应网络和母亲短暂相见,得知母亲一
期刊
以植物为食的恐龙总是要小心地提防凶猛的食肉恐龙,于是植食性恐龙演化出了各种防御结构,比如长角、头盾和大爪子。在众多植食性恐龙中,有一种恐龙的防御结构显得十分与众不同——头顶上长有厚厚的头盖骨。这就是练就了“铁头功”的肿头龙。  在距今6700万年前的美国蒙大拿州,茂密的灌木丛中,一群肿头龙正在啃食着新生的枝叶。  肿头龙的外表看上去虽然有些狰狞,但它们属于植食性恐龙。在通常情况下,它们是很温顺的,
期刊
为了展示人类卫生历史上那些重要的成就,印度新德里建立了一座厕所博物馆——苏拉波合國际厕所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对于印度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公厕数量不足、水源有限等原因,导致了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非常困扰当地的居民。建立这座厕所博物馆的目的就是要提醒大家卫生的重要性。  这座博物馆小巧精致,通过丰富的展品向人们展示了厕所的发展历史、厕所文化的方方面面以及厕所技术的革新等内容。
期刊
你有没有在太空休假的梦想呢?如果有,那么这个梦想也许很快就能实现了——世界上首家太空酒店“极光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开始接待游客。  “极光空间站”太空酒店是由美国的一家科技公司设计建造的,并将在距离地球320公里的高空营业。这家酒店可以同时容纳6个人,其中包括2名服务人员和4名游客。游客一次能在空中游览12天。旅途中,游客可以体验失重的感觉,观看日出与日落,还可以种植太空果蔬并把自己的劳动成果
期刊
是羊还是猪?  圆滚滚的身体,一身卷曲的长毛,小小的脑袋上,一对三角形的耳朵向前伸着。这个看起来似羊非羊、似猪非猪的家伙是谁呢?原来,这就是被称为“绵羊猪”的曼加利察猪。  成年曼加利察猪的体形较大,一身绵羊毛般的卷毛让它们看起来非常特别。曼加利察猪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拥有长毛的猪,喜欢吃玉米、土豆、胡萝卜、牧草、野山果等。  曼加利察猪原产于匈牙利,是世界上著名的家畜品种,如今在德国、瑞士、加拿大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