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类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探讨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色办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高职院校适应社会与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通过“五个明确”、“四个特色”、“六个把握”来阐述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办学特色。
  关键字:农业高职院校;特色办学;探讨
  
  办学特色是指在一定办学思想指导下,在办学过程中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的具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的个性特征。通俗地说,办学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是学院的生命、优势、竞争力。
  一、特色办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特色办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过去在计划经济中,人才培养由国家统购统销,农业院校为国营农场和农村人民公社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农艺师。市场经济打破了专业的界限,人才可以任意的流动,非农业毕业生可以到农业相关部门就业,同样农业专业毕业生也可以到社会其他企事业单位工作。市场经济竞争的自由化原则,也将农业院校带到了市场竞争的浪潮之中。农业院校也同样必须与其他高校—样,争生源、争优秀的教师、争就业市场,这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客观需要。所以高等农业院校,特别是农类高职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创办出自己的特色。
  (二)特色办学是学院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的日益增长,竞争已经成为高校获得经费投入、优质生源和高水平师资的重要途径。[1]高校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善于科学定位,努力发展特色。高等教育系统就相当于一个“生态群落”,每所高校都有最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特定的“生态位”,只有找准这个生态位,办出自己的特色,高校才会有较强的竞争力。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新建高职院校,特色发展不仅是立院之本,也是强院之路。只有研究特色、抓住特色、创出特色,使特色成为学院建设发展的工作目标,成为学院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成为学院建设发展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才能产生后发优势,筑就爆发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主动、获取发展、快速崛起。
  (三)特色办学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学院提出的要求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在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和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作为一所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以“农”为特色的地方型高等职业院校,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积极发挥自身功能,为加快推进温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温州产业转型升级、温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是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学院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选准优势领域实施重点突破,才能构建有特色的专业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才能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产出实用型创新成果、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使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加注重和支持学院的建设和发展。[2]
  二、“五个明确”、“四个特色”,构建特色办学体系
  办学特色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创建办学特色,要着眼于全局考虑,整体构建,形成合力,发挥办学的整体优势,带动学院的各项改革,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3]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发展挑战,破解发展难题,构建“六个明确、四个特色”的特色办学体系。
  一是发展目标明确。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要建成一所以农为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优秀高职院校和区域性农业科研强院,成为温州乃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温州农业科技的创新中心;成为温州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科技依托;成为温州市农业教育和科技对外合作交流的桥梁;成为温州市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
  二是发展战略明确。学院形成了“质量立院、人才建院、科研强院、产业兴院”的战略举措。
  三是发展布局明确。学院实行高职教育、农业科研、成人教育、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统筹发展。
  四是发展原则明确。重点打好三个攻坚战,处理好一个关系。全力打好了招生、基建攻坚战,有效解决了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与温州市农科院的管理体制问题。
  五是发展原则明确。学院要坚持以教育为中心,全面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走多元发展道路,保持学院可持续发展。
  六是发展动力明确。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加大力度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大胆提拔人才、使用人才,使人才成为学院快速发展的动力。
  在明确了发展方向的同时,要着重打造学院的“四个特色”。
  一要创建农科教三位一体的学院特色。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在农业科研院所基础上创办的高职院校,要积极创建农业、科研、教育三位一体的特色,要在全国树立起研究院所办高校的典范。学院具有创建三位一体的特色的先天优势和与生俱来的特点。创建这个特色,首先要牢固坚持开门办学的工作方针,要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责任;其次要牢固坚持走多元发展的道路,实现教育、科研、成教、开发、社会服务统筹发展;最后要牢固坚持立足温州、服务三农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农科教一体化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只有做到教育、科研和农业等各方面都有所建树,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才能实现三者相得益彰,互为促进,联动发展,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才能真正办成一所大学,才能提高社会影响力、社会地位和社会公认程度。
  二要创建专业特色。专业特色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结构特色,也就是在所有专业中,专业数量和学生数量的比重呈现结构特色。要建成以农为特色的院校,必须在农类专业数量上、招生规模上在学院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全省具有较大的比重。这就要优先支持农类专业的发展。二是特色专业,也就是说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人无我有。这就要求在全省范围内谋求建设农类的新专业,要在全市范围内谋求建设温州产业发展、经济发展需求的紧缺型专业,就是要创建全省和全市范围内的特色专业。三是优势专业,就是要谋求建设同类专业的优势和强势地位,要建设全市、全省甚至是全国的重点专业或龙头专业。
  三要创建人才培养模式特色。要积极探索农类人才的培养特点,探索区别于工科学生的培养模式,大力提倡产学结合、研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高职教育实际上带有两个非常强的烙印:一是传统教育的烙印;二是工科教育的烙印。高职教育首先是从工科教育中发展起来的,所以高职教育很多的经验都是工科教育所创立的。实际上工科院校所创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完全适应于理科、农类学生的培养。农类企业和工科企业性质是不同的,农类企业具有非常明显的低、散、小的特征。所以从事农类企业和工科企业的工作岗位的性质也是不同的。一定程度上,农类学生所走向的工作岗位相对于工科学生所走向的岗位具有相对不确定性和广泛性。
  人才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学术性人才,第二类是工程性人才,第三类是技术型人才,第四类是技能型人才。工科企业和农类企业所需求的人才类型有所不同,工科企业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而农类企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企业的性质不同,工作的岗位不同,人才需要的要求不同,将会带来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工科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农类院校培养的应是管理型的技术人才或是技术型的管理人才。工科学生走向社会是通过技能解决工作上的问题,而农类学生应该是通过技术来解决问题。一个是动手去解决问题,一个是动脑去解决问题。所以工科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技能的把握上,而农类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技术的把握上和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上。这就导致工科学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高强度的实践和实训,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无限次的重复,才能把握操作技能;对于理科或农类学生来说,需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需要的是体验和经验。工科学生需要掌握、了解技术物化的对象,农类学生需要的是基本的理论知识。所以工科强调的是模式教育、过程教育,理科和农类强调的是系统的理论学习;工科强调的是工学结合,大量的强化实训,而农科需要的是大量的实验和验证;工科强调单一的顶岗实习,农科可能更需要多岗位的实习和研究型的实习。
  工科和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具有非常大的差异。现在高职教育是工科教育为主导,而在农类教育方面,其他学校也是效仿了工科教育的经验和做法。所以作为农科和理科教育的高职院校有充分的理由和广阔的空间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所创新、有所建树。
  四要创建学生特色。学生特色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作风特色;二是工作能力特色;三是就业面向特色。就是说培养的学生要具有自己的特色,要区别于其他高校的学生。对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来说,需要创建什么样的学生特色呢?农类院校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创业创新精神的特色,要有当小业主、小老板的勇气;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特色,要有甘当小劳力、小农民的朴实作风;要有服务三农的优势特色,特别熟悉农业和农村工作。学校学生特色的建立将会对学生就业产生重大影响。学生特色如何创建,就当前来说,重点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非农专业要进行农字化的改造,使学生具有三农方面的基本知识;二是学生教育工作要服务于人才特色的培养。
  三、“六个把握”,构筑特色办学保障体系
  创建特色必须要有所把握,才会有工作方面的基础,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勇于突破,才能具有理论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的勇气。那就要构建“六个把握”的保障体系。
  一要把握实际,也就是要牢牢把握学院的办学基础和发展优势。高校特色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炼的过程,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我们强调特色发展,就要尊重学院实际,尊重传统和基础,立足已有特色,强化现有优势。
  二要把握要求,也就是要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必须紧跟社会发展,以独到的眼光和创新的精神,敏锐把握办学环境的新变化和社会发展对高校的新要求,善于把握通过建设可以创品牌的“亮点”,实施超常规发展,使之成为学院特色。
  三要把握目标,也就是要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学机构和教育形式会出现多种类型,它们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社会适应性,也会面临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我们要把握好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类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力求提高质量,提升内涵。
  四要把握供给,也就是要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状态。学院要实现特色发展,必须针对学院办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订既可行又超前的发展战略规划,将特色发展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行动计划付诸实践。
  五要把握规律,也就是要牢牢把握高职教育办学规律。学院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主动探索,大胆试验,不断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变化,通过对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不断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努力建立学院教学与社会需要接轨的良好机制。
  六要把握经验,牢牢把握先进高校建设发展的经验。综观各类先进高校特色发展的实践,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结合实际,找准特色建设点;二是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特色点。我们也要根据学院实际,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围绕学院特色定位,加大条件投入,给予政策倾斜,进行重点建设,形成学院特色。
  坚持特色办学是高职农业院校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特色需要真实,需要差异,需要创新,要进一步增强使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立足实际,错位发展,创新理念,改革模式,努力实现发展目标和建设蓝图。
  
  参考文献:
  [1]侯晨曦.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特色研究——五所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特色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王汉民.农业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战略思考——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河南农业,2008(2).
  [3]李敏骞.打特色牌走品牌路——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特色探讨[J].管理观察,2009(3).
  
其他文献
摘 要:实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解决高等教育财政不均衡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趋势。本文从高等教育外溢性补偿的角度出发,设计适用于我国的政府间高等教育财政横向转移支付模式,并对其进行验证。研究认为,实行政府间高等教育财政横向转移支付对平衡地区间高等教育财政水平的差距、引导和调动地方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横向;外溢性补偿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间
期刊
摘 要:李登辉执掌复旦近四十年,为复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办学过程中多方筹措经费、苦心经营,为学校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证;提倡思想自由,使复旦成为民主的堡垒;以实用为导向,为复旦的发展擘画宏图;主张学生自治,进行民主管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牺牲、服务、团结”的复旦精神。李登辉的这些办学思想与实践对当前大学尤其是民办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李登辉;复旦;办
期刊
摘 要:依赖型校友会是美国大学校友会初建时期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类型。它采用直线职能—委员会式的组织结构,通过集中领导—分权管理制来保证大学单一战略的实现,其主要功能在于为大学及校友提供服务以实现多方共赢。依赖型校友会的组织结构—功能设计,能为我国大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大学;依赖型校友会;组织结构;功能    2009年美国教育发展和支持委员会(Council for Advanceme
期刊
摘 要: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剖析,学术治理行政化的制度性困境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行政化的科层逻辑与学术组织的专业逻辑之间是不兼容的,科层制在许多方面无法解释学术治理;行政科层权力取代学术专业权力主导学术事务,学术专业权力被虚化,学术组织功能受阻;行政化将学术活动制式化,瓦解了学术人维持专业自主权的基础,学术人被解构为技术型专家,失去原创能力;行政化提供的制度性利益保障,使学术人形成依附型人格,失去独
期刊
收稿日期:2013-08-30  作者简介:王波,西安财经学院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法律经济学博士;李小琴,陕西标典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律硕士。(西安/710061)  *本文系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规制法的制度构造与学理分析”(13YJC82007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缓解高等教育需要日益旺盛与公立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之矛盾,但随之产生资
期刊
摘 要:职业教育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然而在校企合作的实践层面上, 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从企业目标和本质出发,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视为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并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构建了一个企业参与合作教育决策的理论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实践含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不确定性因素,并应用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对模型进
期刊
摘要: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看,推动独立学院制度化构建之动力机制有三个,即理性选择机制、认知与合法性机制、社会关系网络机制。这些机制在某种程度上规定和调整着独立学院制度化构建的方式与进程。对这些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了解独立学院组织如何被嵌入中国高等教育“组织场域”,并寻求独立学院制度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制度化;组织社会学;理性选择机制;认知与合法性机制;社会关系网络机制    独立学院
期刊
摘要:1966年AAUP等协会联合发表了《学院与大学治理的联合声明》,通常这被认为是美国大学共同治理制度的确立。《联合声明》发表初始,便引发了一场支持派与反对派之间的论战。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应对挑战,1998年AGB颁布了《治理宣言》,对1966年《联合声明》进行了部分调整,对美国大学共同治理制度出现的弊端提出改革方案。   关键词:美国大学;共同治
期刊
摘要:本文以联合国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两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会议宣言(公报)作为重要文献,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其中所蕴含的理念进行对比与分析,揭示了新世纪十年间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本质观、高等教育(机构)职能观、高等教育平等观、高等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国际观等方面的新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理念;发展;世界高等教育大会    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的发展,全球范围内高等教
期刊
摘 要: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科学发展,将对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服务地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是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本文从我国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南和西北等七大行政区域中,选取广东工业大学等11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为典型分析对象,探索我国地方重点工科院校战略定位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战略定位策略的初步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地方重点工科院校;战略定位;学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