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开胸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健康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h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开胸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开胸手术患者70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良好率为97.14%、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4.28%,对照组患者的依从率良好率为80%、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7.14%,数据对比均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开胸手术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率,同时也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协调能力和护理服务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开胸术;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0-0164-02
  20世纪60年代日本首次提出了品管圈活动,最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直至90年代被引入到医院管理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开胸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大,肢体功能受限,容易造术侧肢体运动性失用症等,因此,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配合种植体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康复[2]。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开胸手术患者70例进行研究,探讨了品管圈活动的作用,现将结果做出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开胸手术患者70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9.85±10.47)岁,其中全肺切除4例、肺叶切除31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50.12±10.58)岁,其中全肺切除5例、肺叶切除30例。所有患者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显著对比差距,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品管圈活动,具体方式:①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根据自愿的原则成立活动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圈长,7名护理人员担任组员。由全员共同探讨本次圈名为“提高开胸手术患者的依从性”。②分析原因:由全体成员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分析开胸手术后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患者自身因素,患者伤口疼痛,认为术后活动容易造成伤口出血或裂开,影响伤口愈合,害怕活动影响胸腔引流管。第二是护理人员因素,有很多年轻的护士缺乏护理经验,对于护理人员早期下床活动重视不足,加上缺乏沟通技巧,没有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③家属因素,家属术后过度关心患者,不让患者下床活动。④制定措施:针对上述原因开展护理措施,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培训。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表格,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2.0中进行分析,使用分类数据使用(n,%)表示,采用X2检验,软件结显示P<0.05则代表存在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评价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依從率良好率为97.14%,对照组患者的依从率良好率为80%,数据对比均有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比情况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4.2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为77.14%,数据对比均有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是在自愿的前提下,由相同工作性质的人员组成的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模式,近些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3]。肺癌是造成我国人口死亡的首位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是开胸手术的创伤较大,手术会破坏很多血管、神经和肌肉组织,部分患者在术后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肌肉萎缩等症状[4]。因此,尽早让开胸手术患者下床进行康复锻炼,重新建立被破坏组织的侧支循环,可以促进水肿消退,恢复手术位置皮肤的浅感觉,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通过本次开展的品管圈活动,发现了影响患者术后的主要因素,我院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术后尽早下床进行功能锻炼的意义和目的,并进行一对一的示范,同时向患者和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不用过于担心活动会将伤口撕裂,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活动,是会促进身体康复的[5]。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要求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够掌握正确的康复锻炼方式,由康复科的医生为护理人员进行讲解。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搭配好不同资历的护理人员,增强团队协作,也可以改善护理人员的分析解决能力。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品管圈活动在开胸术后患者提高下床活动依从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进行开胸手术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率,同时也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协调能力和护理服务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雪峰,马超英.品管圈在提高开胸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9):67.
  [2] 高寅巳.品管圈在提高开胸术后患者有效咳嗽依从性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3):113-116.
  [3] 张明睿,雷新宁.品管圈在提高胸部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6,22(12):255-256.
  [4] 宗玉珍,李玲,李燕燕.应用品管圈提高心脏开胸术后护士对患者肺部体疗的正确率[J].
  特别健康,2017,(20):247.
  [5] 岳淑玲,葛洁明,沈福海, 等.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开胸肺叶切除术后肺不张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2016,26(6):1-2.
其他文献
对2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人血液多项纤溶指标α2-PI、α1-AT、PLG、t-PA、PAl、PAI/tPA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显示各相关因子的变化明显不利于纤维蛋白的溶解,而有利于微血栓形成,纤溶系统总体上呈受抑状态。
国家布线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版的修订工作已经如期完成了报批稿,现正等待主管部门的批准与发布。
【摘 要】目的:探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FDC)治疗肺结核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发生情况,监测不良反应发生,对肺结核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勐海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接受FDC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535人,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接受FDC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不良反应
【摘 要】目的:比较酶免法和胶体金法对丙肝抗体的检测结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入院检测的130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阳性患者为58例,入院随机的分为对照组(n=65例)和研究组(n=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酶免法予以检测,研究组则给予胶体金法予以检测。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检出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数据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检测
1.桔子水果糖rn冬妮现在是一只猫.rn那天,冬妮是无意间走进那家宠物店的,那时,她还是一个女孩子.rn立春才两三天,太阳热烈得像弄错了季节.rn它一定以为现在已经是夏天了呢!还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社区的7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社区干预,比较患者在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治疗效果等。结果:干预后,76例患者遵医用药、自我管理、依从性、不良习惯改善、饮食控制与运动、定期自测均高于干预前,且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社区干预能改善高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1例三院内科张丽杰,崔淑珍,兰玉新患者男,48岁。1988年6月外伤后出现阵发性腰能部疼痛,X线检查诊为骶骨转移瘤,于8月16日首入我院。经全面系统检查未发现原发灶,以原诊断给以CCAD方
【摘 要】目的: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长春市儿童医院在2018年6月~2019年4月收治的120例反复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儿在就诊后抽取静脉血2mL,检测肺炎支原体伉体(MP-IgM),若MP-IgM滴度超过1∶160则支原体感染诊断为阳性,考虑为MP感染。结果:20名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测出MP-IgM阳性为64例,占总人数的53.
棉花机械化采收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有了采棉机就能实现机械化采收,而是一系列新技术新机具综合集成应用才能取得成功的。 Mechanized cotton harvest
【摘 要】目的: 探讨一次性止血带在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6月带有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管路装置,转入麻醉复苏室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完全随机划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为使用传统自制纺纱块压迫止血法,观察组患者在动脉导管拔出时使用一次性止血带)压迫止血。结果:观察组在压迫止血减少皮下出血及皮下血肿、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舒适满意度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