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最该排的是毒素还是湿气?没几个人知道!

来源 :健康快车·百岁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s8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天最怕的就是阴冷,那种透入骨头的冷,让人无所适从。其实,人体最怕的就是湿邪。寒+湿就更容易致病了,所以冬天排除湿气是重中之重。你是否知道,湿气的产生往往不仅仅因为饮食,在生活上,一些不注意的习惯都有可能导致湿气的入侵。
  1. 久坐不运动
  现代人工作繁忙,工作8小时内都是对着电脑,回到家后,也是一直坐着看电视,缺乏运动。
  长期坐着会让人的脑供血不足,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大量减少,就会觉得全身乏力,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严重者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头痛,头晕等病症。
  2. 衣服穿得过少
  到了冬天的时候,你可以在路上仍然见到很多爱穿很少衣服的人,这样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
  其实,尤其是在冬季,全身都要注重保暖,洗澡的水不要太冷,洗头后及时吹干,夏天也不要一味的贪凉。
  3. 睡眠时间不足
  在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脾虚就容易产生湿邪。
  睡眠时间充足了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工作起来也更加有活力。建议每天晚上10点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4. 吃东西口味重
  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
  5. 大量喝酒
  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这是让湿毒更加肆虐的关键因素。
  6. 居住环境不通风
  如果长期住在不通风的环境里,就会导致体内的湿气加重,所以,每天要定时开窗透气,特别是遇到南方的雨水潮湿天气,更加应该注意这些细节。
  姜 生姜有解表化湿功效,可将其带皮切下五六片,放入滚开的水中,待几分钟后就可饮用了。如果觉得生姜水味道难以下咽,还可加入一些红糖调味,对于畏寒痛经的人尤其有好处。
  赤小豆 有健脾利湿、消肿解毒功效,在西方营养学里,赤小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
  而且赤小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可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
  扁豆 中医认为,扁豆味甘入脾胃经,主治脾虚有湿、体倦乏力、少食便溏、水肿。中医书籍提到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
  扁豆是一味补脾而不滋腻,除湿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湿良药。扁豆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多种维生素及食物纤维等,扁豆角的B族维生素含量特别丰富。
  鲫鱼 鲫鱼可以健脾利湿,且含动物蛋白质比较丰富,对脾胃不和有帮助,与薏米等其他可健脾利湿的食材配合食用,效果更佳。入汤宜以白鳞鲫鱼为佳,民间谓之“白鲫”。中医认为它有补胃弱、益气健脾、利水消肿之功效。
  薏米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薏米比较有利于肠胃的吸收,身体常觉疲倦没力气的人,可以多吃。
  冬瓜 冬瓜性味甘、淡、凉,能利水消肿,消热解毒。适用于口干、水肿、小便不利等人士。冬瓜中含钠较低,故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阻遏碳水化合物向脂肪转化,并减少水钠潴留,消耗体内脂肪,为肾脏病人、浮肿病人的理想蔬菜。
  淮山 山药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肾三经。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多种功效。
  在历史上与牛膝、地黄、菊花并称为“四大怀药”远销海外,并有“四大怀药淮山居首,淮山家族铁棍为王”之说。用淮山搭配其他食材有很好健脾祛湿功效。
  燕麦 燕麦能滑肠通便,促使粪便体积变大、水分增加,配合纤维促进肠胃蠕动,发挥通便排毒的作用。将蒸熟的燕麦打成汁当作饮料来喝是不错的选择,搅打时也可加入其他食材,如苹果、葡萄干,营养又能促进排便!
  香菇 香菇性味甘平,归肝经和胃经,对于气血亏虚、不耐劳累等有调理作用。尤其是野生的香菇,补气祛湿的功效更为明显。因为野香菇多生长于山坡之上较为潮湿的地方,因此对于湿气有很强的防御力,其祛湿功能主要来源于此。
  【苹果枸杞红糖小米粥】
  食材:苹果1个、小米50g、红糖适量、枸杞适量。
  做法:准备好小米、枸杞、红糖、苹果;将小米用清水清洗干净;苹果去皮切成块;将小米和苹果再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汤锅中,大火煮开转小火煮至20分钟;加入枸杞和红糖;继续小火煮至10分钟即可。
  【红豆莲藕汤】
  食材:莲藕1节、红豆100g、清水适量。
  做法:准备好食材;将红豆洗净,用清水浸四十分钟;莲藕洗净,去皮洗净切块;将莲藕、红豆放入煮锅中,一次性加入适量的清水。
  大火煮滚;整锅倒入预先预热好的电炖锅内;大火炖2小时,喜欢咸的可以下盐调味,吃淡的无须下盐。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健脾化湿的同时,更需要减少内湿形成。因此,肥甘厚味的油腻食物,西瓜等凉性水果、冰品等生冷食物都应少吃。在烹饪生菜、大白菜、苦瓜等凉性蔬菜时,最好加入葱、姜,以降低其寒凉性质。
其他文献
冬天到了,人们往往都很注意防寒保暖,穿厚衣、吃火锅等成为防冻驱寒的常用方法。但在防寒的同时,如果不注意适度,就有可能走向反面,出现上火的情况,以下几种火尤其需要冬季防范。  烘出来的“燥火”  冬季气候本身就干燥,这是因为气温较低,自然界的水分都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存在着,空气中的水分比较少。而北方冬天有暖气,南方有空调,还有些人会使用电褥子、电暖气等,这些方式都可能把室内少量的水分烘干,加重干燥程
期刊
一般认为,春天是皮肤过敏的高发时节。事实上,进入秋冬季节,皮肤也可能会因受冷而过敏,医学上称为“寒冷性荨麻疹”或“冷荨麻疹”。这是荨麻疹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通常是暴露的皮肤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或苍白色浮肿性风团,主要分布在头面部,严重者四肢及躯干也有,会感觉皮肤剧烈瘙痒。    寒冷性荨麻疹分原发和继发两种。前者常见于浸入冷水或接触寒冷后,数分钟内出现局部瘙痒的水肿和风团。当这些患者在冷水中游泳或
期刊
热敷,是防治疾病的好手段,通过热量作用于人体皮肤,达到通畅局部经脉气血作用,也可以缓解疼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节痛 中医认为,“温则通,通则不痛”。人们很早就发现,将热的物体敷在疼痛部位可消除和缓解疼痛。全毅红介绍,热敷尤其适宜治疗各种寒性病症。  关节疼痛主要是由于受凉或者血瘀,经脉闭阻不通所致,采用热敷,可以起到祛寒通络止痛的功效。将粗盐放入锅中炒热,直到烫手即可。把炒热的粗盐用布包起
期刊
近日,中国药膳研究会发布了《常用特色药膳技术指南(第一批)》,包括17个常用特色药膳,适合常见病、多发病及药膳调理食养的品种,板栗烧鸡块、山药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常见药膳入选。眼下正是进补的好时节,那么,我们该怎样科学对待药膳呢?  使用药食同源食材  药膳指的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具有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功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标有“药膳”的菜肴、汤品、面食、米食、粥、酒、饮品、果脯等。 
期刊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影视剧里,这样的对话时常出现:一个人起床后摸着头说:“今天血压有点高。”听者多数情况下会问:“是不是昨晚没睡好?”可见,睡眠与血压的关系已深入人心。    诸多研究也证实了这点,有些高血压确实与睡眠密切相关。英国一项为期5年、涉及1万名成年人的追踪调查发现,与每晚能睡7小时以上的女性相比,睡不够6小时的女性,高血压风险高出42%,总是睡不够5小时的人,罹患高血压的风险还要高出
期刊
近日,“国医大师”邓铁涛迎来了100岁生日。高龄的他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怎么做到的?国内媒体曾陆续刊登过邓老的一些养生私家方,在邓老百岁生日之际,也透露给大家。  饮食法 谈起养生之道,邓老说,要谨记中医“药食同源”的道理,不要偏食。他说,“我一周之中至少有两餐吃粥、吃馒头,或吃南瓜、番薯,既清淡又润肠。”  总结一下,邓老的饮食习惯有这些:  1.一周之中有两餐吃粥、吃馒头,或吃南瓜、番薯,既
期刊
流感、猩红热正当季  冬季是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前天市疾控中心提醒,这一季节应注意呼吸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一氧化碳中毒预防。  预防:幼托机构、学校和家庭应注意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加强户外锻炼活动,提高抗病能力;少去空气浑浊的公共场所;幼托、学校要加强晨检和健康观察,如发现出现类似猩红热症状和流行性感冒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小心一氧化碳中毒  市民应注意用气安
期刊
关节积液、腹部积液、胸腔积液……我们总是能从医生嘴里听说这些名词,那么积液是什么?它怎么进入人体的呢?其实人体内存在大量液体,一旦各腔隙中的游离液体聚集超过了生理正常量,比如心包中超过了50毫升,腹腔中超过200毫升,就称为积液。身体很多部位都可能出现积液,多见于胸腔、腹腔、心包、宫腔和膝关节腔。  任何因素导致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都会产生积液,这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会引起积液的疾病很
期刊
进入冬天以来,我们常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上述的几种现象就是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  静电的危害:或致皮肤过敏和流产  静电是一种既看不见又摸
期刊
柔性微电子能够适应不规则的人体组织形状,并配合这些组织的运动,实现感知能力,将来甚至还能针对不同的生理参数做出反应。在这方面,谷歌隐形眼镜是一个代表。  伊利诺伊大学教授约翰·罗格斯(John Rogers)联合华盛顿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款柔性套环,能够包裹在一颗跳动的兔子心脏的外部,以3D形式监测其电活动。在不久的将来,该技术可能被用于高精确感知和响应心律失常。  此外,罗格斯教授还研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