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疫苗民族主义的缘起、表现及其影响

来源 :世界民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ger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疫情的暴发和全球性蔓延,造成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公共卫生危机.新冠疫苗的研发和使用为全球应对新冠疫情带来了转机.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疫苗民族主义,给全球抗疫合作蒙上阴影.追本溯源,疫苗民族主义主要源于“西方中心论”、极端民粹主义、民族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脆弱性.更值得注意的是,疫苗民族主义已上升为国家间的博弈,严重阻碍全球抗疫进程,未来或进一步加剧全球疫情的恶性循环,引发全球地缘政治对抗,拖延全球经济复苏,阻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遏制疫苗民族主义的影响,中国可在促进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上进一步发挥大国担当,努力让疫苗成为发展中国家可及和可负担的国际公共产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其他文献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使用和流动等环节的前提.为进一步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的作用,该文以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年来我省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方面做出的实践探索,在深入分析基础上,针对人才分类评价不科学、评价标准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推行职称代表作制度、丰富评价方法和手段等深化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建议.
只有人类才有意识的观点远远谈不上被科学界广为接受.社会现象更复杂、更不稳定的观点尽管在认识论意义上很可能是正确的,但无法从本体论意义上得到确证.这两个观点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当在于我们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从形式上看,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倾向于采纳假设演绎理论而非经验归纳理论的形式;社会科学家往往更喜欢与日常经验、个人感受更相符的理论、概念,而自然科学理论显得更偏离于日常常识.从实质上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里,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新研究和新知识的主要启动力量,但自然科学家更倾向于依托某理论范式进行演绎推理来推动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