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理性开发与运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hom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土史料是历史教学中宝贵的资料证据,丰富的乡土史料能够证明教材中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应科学地对待乡土史料,用证据努力还原史实真相,依据家国史料证实“大小历史”。
  [关键词]历史教学;乡土史料;理性开发;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5-0080-02
  在历史教学中开发乡土史料资源是历史教育工作者一直关心的问题,他们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乡土史料资源挖掘出来,补充历史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地方的乡土历史组成的,一叶知秋,乡土历史就是国家历史发展的缩影。但是,乡土史料是由当地群众创造出来的,有着鼓吹地区辉煌历史的倾向,甚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抹杀证据。教学中也存在着缺乏科学理性精神的现象,使本来丰富的乡土史料得不到运用。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为此,教师应正确地筛选和运用乡土史料,以丰富初中历史教学内容。
  一、科学对待乡土史料来源
  1.甄别地方正史和别史
  官方支持编撰的史书为正史,而私家编撰的史书为别史。别史包括杂史和野史等缺乏考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一般来说,正史的编撰比较严谨,参与的社会力量较大,资源较多,经费充足,所以具有很强的公信力。正史多为当朝对前朝失败经验教训的总结,如“二十四史”在叙述历史时,往往记载重大事件或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而忽视不重要的小人物,但有意思的是这些小人物活动的轨迹和生活的环境才是真实的历史。乡土史料中存在着许多别史、杂史和野史,它们不像正史那样有严格的限制,其包罗万象,记载随意,活泼生动,引人入勝。因此,在乡土史料的挖掘中要广泛地搜集各种别史,用科学理性的方法比较多种史料,考证乡土历史人物和事件叙述的可信度,将有多处描述的、能够互相印证的历史补充到历史课堂教学中,而无法证实的史料,即使其再有渲染力也不能引用。
  2.慎取地方的神话与传说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产生了不计其数的神话和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大同小异,都与地方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例如北方的格萨尔传说、孟姜女传说和大禹治水的传说等,南方的妈祖传说、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和八仙过海的传说等。地方史志中记载着各种类似上述的传说故事,有的故事在民间通过人们口述世世代代相传,有的则是历代文人经过有意识的加工而形成,其目的是彰显本地的历史和文化。这些神话传说不是严谨的史料,即使被多部史料引用,也要对之保有存疑态度,毕竟它们是传说。因此,在引证地方史料时要坚持唯物史观,没有经过严格考证的地方史料不得随便在历史教学活动中使用。
  二、用证据努力还原史实真相
  1.实物乡土史料也需印证
  实物乡土史料是指在本地以实物形式保存下来的有价值的历史遗迹或者蕴含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其主要包括宫殿、寺庙、桥梁、牌坊、城堡等建筑遗迹,还有历史文物和纪念馆、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等。山东省曲阜市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齐鲁大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每块土地上都曾发生过故事,在这里经历了多少个朝代的更替,多少个家族的兴亡,多少场残酷的战争……泰山虽然只有1532米的高度,比起青藏高原二三千米的海拔,它算不了什么,但它是齐鲁大地上的一座名山,与齐鲁大地深厚的儒家文化遥相呼应,充满了灵气,成为许多帝王将相膜拜的圣地。自秦始皇开始,许多在位的皇帝都要前往此地朝圣和题词,可谓是地方史料甚多,这里有遗留下来的牌匾、庙宇、桥梁、器具等各类实物史料,众多的史料能够佐证各个历史时期的事件。
  2.口头乡土史料的辨识运用
  口头乡土史料是指参与或者耳闻目睹地方历史事件过程的传闻。口头乡土史料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文字记录的形式保存下来的,也有少部分是通过口述的形式世世代代相传的。口头史料的搜集,可以发动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采访熟知风俗典故的老人,对他们叙述的故事进行记录整理,形成有价值的乡土史料。口头乡土史料要运用得适当,否则会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以抗日战争为例,东北、华北、中原和东南沿海是日本侵略最为严重的地区,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实施了“三光政策”,而在西北和西南等地没有受到多大的侵害,因此不同地区的老人对日本侵略事件的描述形成巨大差异。因此,仅仅依靠口述史料对抗日战争进行评论很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犯地方史代替全国史的错误。
  三、依据家国史料证实“大小历史”
  全局性的历史和时代叫作“大历史”,而地方发生的历史事件叫作“小历史”。乡土性的“小历史”范围小,资源空间小,生动性强,而全局性的“大历史”资源空间大,范围广,“大小历史”两者必须相互补充才能发挥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合理使用“大小历史”的史料才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1.用“小历史”推测“大历史”
  好多历史上实施的制度离现在很遥远,在现代社会中找不到踪影,导致学生对这些制度不甚了解,学习难度加大,通过地方史料能帮助他们加深理解。例如历史上出现的保甲制度、赋税制度等,可通过契约、碑刻、族谱等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乡土“小历史”尽可能推测“大历史”发生的过程和结果。例如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中,国民党占据有利的地势与解放军决战,在此次战役中,广大人民群众是重要的后方支援力量,运粮、运药和运伤员,减轻了解放军的压力,与国民党军官相互猜忌、各保实力、贪污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史料存在于各种野史杂志中,它们从侧面说明了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是为了解放全中国,实现中国的统一而战。由此可见,研究“小历史”可以补充“大历史”的不足,研究乡土史料可以填补历史教材的不足。
  2.用“大历史”理解“小历史”
  “大历史”的研究就是宏观地表述分析某一段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只关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发展的大格局。这种“大历史”情怀立意高远,为理解同时代的乡土“小历史”提供了大的背景。改革开放之后,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华西村快速崛起,成为“天下第一村”,一时间家喻户晓,其成功经验在各地被推广学习。华西村短短几年时间发展如此之快,除了有利的自然环境之外,还有就是国家有效的改革政策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因此,只有在学习“大历史”之后才能深度分析华西村快速发展的根源,加深对乡土历史的理解。
  总之,乡土史料是历史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乡土史料与历史教材相结合,正确合理地用好乡土史料,才能充分发挥乡土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高楠,王凤杰.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7).
  [2] 陈金花.初中历史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7(2).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贵州省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贵州省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应积极结合贵州省大力发展民族体育旅游的时代背景,充分利
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是高校各级党支部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 ,更是党支部务政工干部的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思想认识必须到位 ,早期培养必须抓好 ,发展质量必须确保 ,教
学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它应该同其他物质产品一样,也需要创品牌.学报的品牌是学校师生及社会公众对学报质量、水平和效益的认可与赞同,是权威部门与广大读者的共识.创办
混淆所有权与所有者,就会把国有企业的制度缺陷概括为“所有者缺位”。“所有者缺位”论的实质是从否定全民所有者走向否定全民所有制。实质上,我国国有企业在制度上的根本缺陷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严重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要有新的思路,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增加农民收入除了要调
本文从本体的无动无静、无出无入、无思无虑入手,分析了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命题的深刻内涵.在王阳明的观念中,认识到本体的无善无恶才能证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良知明
[摘 要]英语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所以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听力训练;创设说的平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要对学生进行审题、列提纲、表达、检查技巧的指导。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写作;训练;-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35-02  英语写作能力作为英语整体水平的体现
开展实践教学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必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调动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理解;可以使学
当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甚至有人在模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界限,有人则贬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张以西方经济学取而代之.因此,我们要旗帜宣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进,构建和谐、高效的教学课堂已经是很多教师追求的目标.面对高中数学当前“高投入,低产出”的教学状况,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更是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