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
  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正如夸斯比特所说,要想取得成功,你必须懂得三种语言:流利的英语,西班牙语和电脑语言。
   二、初中英语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现实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英语学科的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具体来说,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经过整合,原来的学科课程将会出现崭新的面貌。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英语学科;另一方面,英语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英语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它的出发点,是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根据信息技术的新条件、新手段所带来的可能性,重新审视英语学科,实现整体优化。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真可谓“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帮助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主动发展。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得到加强,德育和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
   三、初中英语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几个误区
   计算机辅助教学集文、图、声、画等多媒体信息于一体,形式新颖、多样,动感效果极强,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单调的气氛。但在目前教学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还存在着以下一些误区,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整合课的实际效果。
   误区一:把整合课变成信息技术操作课
   教学案例:一堂英语课上,老师制作的课件,色彩华丽,每张幻灯上都有不停闪动的动画,甚至每个答案出来都配各种不同的声音。
   笔者认为恰当地应用技巧可以起到突出重点、强调关键的作用。但太多的动画或闪烁元素,就有喧宾夺主之嫌。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猎奇心理,主次不分,无疑对他们有限的注意力产生了极大的干扰,学生在享受太多感官刺激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尤其是教学重、难点容易被淡化。
   这样的整合课,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的操作,而弱化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的信息反馈;学生关注的是屏幕上所演示的内容,教师只是一个多媒体的操作者,人性化的师生情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所取代,教师也便将课堂拱手让给了多媒体,成为了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被动者。
   误区二:把整合课变成多媒体展示课
   教学案例:在一堂整合课上,很简单的教学内容。执教老师一会儿放音乐,一会儿是flash欣赏,一会儿是看电影,一会儿上网查询,学生忙的不亦乐乎。
   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英语课堂教学在效率上带来“几何级”的飞跃,这已经为无数的实践所证明。但是,刻意地追求现代化,不注意计算机多媒体运用的频度,英语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教师就成了
  “放映员”,只是让学生在多彩的多媒体世界里读“电子读物”,带来的只能是过犹不及的后果。
  四、初中英语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三点看法
   针对以上六大误区,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我们要善于“取舍”,积极“巧用”信息技术。在设计整合课课件时应对教学内容和收集到的资源作充分分析,如现有的图片是否适应教学内容,是否能最佳的突出教学重点,是否易于观察;录音材料是否朗读清晰、到位,是否能最佳的表现文章中的角色与要表达的情感。能用则用,不能用则弃之,切忌将所收集的资源全归于课件,以至CAI变成了“回收站”。事实上我们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讲解技巧和朗读水平,力求语言流利准确,声情并茂,并辅以一定的体态语言。
  2.要重视其它教学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中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学媒体,如教学图片,简笔画,录音机等等。多媒体教学应该发扬传统教学的精华,切不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抛弃优势方面,只是为了赶时髦、摆花架子,顾此失彼。
  3.要提高整合课的有效性。整合是要借助技术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并不在于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一节课中用了多长时间的技术,而在于是否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中使用,使学生完成某些用其它方法难以做到的事,在高水平完成既定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取信息技术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总之,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技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素质,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不是简单的叠加,而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它作为教师情境创设的工具、学生认知的工具、师生交互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促使教学更好地达成目标。
  (河北省辛集市新垒头镇东明中学)
其他文献
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的环保意识,对环境科学的掌握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因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生物教师的责任,笔者在多年中学生物教学实践中,逐步尝试将有关环境保护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意识,真正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出一份力,同时也可享受低碳生活带来的和谐与幸福。  一、把生物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进行环保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好奇
期刊
大家知道,小学语文教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民族化、现代化和简约化。所以,教材编得大气。在这三个特点中,“简约化”不仅体现为一种技术,更体现着编者的智慧和气魄。因为“可作为教材的内容浩如烟海,可作为教学的要求复杂纷繁,苏教版教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削枝强干,固本培元,坚决做到简洁,简明,简要”。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科学;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科学与艺术的本质都是创造,创造则是以简单解读复杂,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各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强调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表现的最为明显。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  但是对于职高这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应对学生在走上社会和岗位以后,能迅速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应该是职高语文教师所要思考和创新的内容。本文以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对职高语文教学的创
期刊
许多刚毕业的语文教师初次接触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现就结合我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
期刊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强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采用“寓教于玩”的教学策略,无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还是对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寓教于玩”的现实背景   这里所说的“玩”是指通过游戏等趣味活动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的有目的的“玩”。它具有现实背景:  
期刊
巴尔扎克说:“爱不只是一种感情,而且是一种艺术。”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世间惟有真情能动人,爱学生当是为师者的天性。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只要捧出你的真心,只要你与学生做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定能将他的“铁石心肠”熔化。  教师用爱心感染后进生,不仅是师德的要求,也是进行心理疏导的关键。后进生跟其他学生一样,也有丰富的情绪情感,而且,由于自身的原因和世俗的偏见,他们在生活的各个时空里,往往被
期刊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教师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
期刊
新课标理念下教学有效性,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高质量完成文化知识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任务 撞出知识生命的火花,而教师则要在营造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中,不断激发学生知识生命的潜能。于是师师、师生、生生、生本之间进行了富有灵性的动态信息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引出问题,引发思考,解决问题,反思行为。   一、量体裁衣,确定合理适度的教学内容  有效教学关注的不仅是教学内容的量,更关注它的质。有一定难度的、具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这里强调的就是在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大人文性的教育,情感生活宣泄,心理上的整合,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情动而辞发”,这是对课堂语文教学的提出的基本要求。  
期刊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