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超声诊断恶性病变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0例乳腺恶性病变患者,对其进行超声诊断,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针对年龄、病变类型不同的患者的超声诊断正确率进行对比。结果不同病变类型患者超声诊断正确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患者超声诊断正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声对乳腺恶性病变患者诊断时,患者年龄差异无明显影响,但是原位癌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则相对较低。
【关键词】乳腺;恶性病变;肿瘤;超声检查
乳腺恶性肿瘤是女性肿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正常的组织经过发生基因的突变演化而来,主要原发于乳腺的上皮组织。随着妇女在社会地位的不停上升和工作家庭压力的增大,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已严重影向了妇女的身心健康甚则危及生命[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体检的200例女性患者,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8.5岁。所有患者均为体检触及乳房肿块,详细进行病史询问、触诊,然后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手术后行病理的检验,确诊为乳腺恶性病变的。
1.2仪器与方法
1.2.1仪器超声检查采用的仪器型号为 EUB6500和 GELOGIQ7,使用高频的探头,频率在8到10MHz之间。
1.2.2方法患者采用仰卧位,上举两上肢,肘关节呈直角,自然放于头部两侧,必要时以侧卧或坐起辅助检查。充分暴露双侧的乳房及腋窝,首先观察双侧乳房的对称性,大小,皮肤有没局限性的隆起、增厚、凹陷,乳头有没扭曲或内陷。再用8-10MHz的高频探头直接全方位并多切面探查双侧乳房和腋窝,先将探头放在皮肤上,以乳头作为中心,由内上方、内下方、外上方、外下方及腋窝部进行纵切和横切扫查,注意对比双侧乳房,特别注意不要遗漏乳晕的周围。超声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纵横比、肿块活动度、肿块钙化情况和腋窝淋巴结有没肿大[1]。
1.3评价标准超声诊断结果共分以下几类:诊断后未发现任何如乳腺病变;乳腺病变可能属于良性;乳腺病变性质难以明确;乳腺病变可能为恶性。
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本组200例乳腺恶性病变患者分成原位癌组、浸润性导管癌组及其他恶性肿瘤组,对超声诊断不同类型病变的准确率进行对比;另将本组患者按年龄分成(22-40)岁组(20例)、(41-50)岁组(130例)、(51-62)岁组(50例),对比超声诊断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X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理诊断结果本组200例乳腺恶性肿瘤中,35例原位癌(导管内原位癌、合并原位小叶癌、导管内乳头状癌),145例浸润性导管癌,其他恶性肿瘤20例(髓样癌、管状癌、乳头状癌等)。
3讨论
乳腺癌常为乳腺导管和末梢导管的上皮组织发生基因突变而致的恶性肿瘤,其中多见起源于乳腺导管的上皮组织。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快速生长,常脱离正常的组织平面而不受机体的控制不停生长增大。[2]
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乳腺超声属于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尤其近年来随着高频超声成像的不断普及和乳腺癌发病率的不断增长,在乳腺癌诊断中超声一定会成为应用较为广泛的检测手段[3]。
通过本组200例乳腺恶性病变患者超声诊断可知,超声在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手段中,是较为可靠的一种。本组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和其他恶性肿瘤诊断正确率相对较高,原位癌诊断正确率则相对较低,这说明对超声诊断正确率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病理类型差异导致。对不同年龄组乳腺病变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均相对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超声诊断乳腺恶性病变正确率与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总之使用超声对乳腺恶性病变患者诊断时,患者年龄差异无明显影响,但是原位癌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则相对较低,因此诊断原位癌的正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建桥,周春,詹维伟,等.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10(3):243-246.
[2]王怡,陈曼,詹维伟,等.乳腺乳头状病变超声BI-RADS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估[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1):23-26.
[3]Nightingale,KR,Kornguth,PJ,Trahey,GE,et al.The use of acoustic streaming in breast lesion diagnosis:a clinical study[J].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1999,25(1):75-87.
【关键词】乳腺;恶性病变;肿瘤;超声检查
乳腺恶性肿瘤是女性肿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正常的组织经过发生基因的突变演化而来,主要原发于乳腺的上皮组织。随着妇女在社会地位的不停上升和工作家庭压力的增大,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已严重影向了妇女的身心健康甚则危及生命[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体检的200例女性患者,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8.5岁。所有患者均为体检触及乳房肿块,详细进行病史询问、触诊,然后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手术后行病理的检验,确诊为乳腺恶性病变的。
1.2仪器与方法
1.2.1仪器超声检查采用的仪器型号为 EUB6500和 GELOGIQ7,使用高频的探头,频率在8到10MHz之间。
1.2.2方法患者采用仰卧位,上举两上肢,肘关节呈直角,自然放于头部两侧,必要时以侧卧或坐起辅助检查。充分暴露双侧的乳房及腋窝,首先观察双侧乳房的对称性,大小,皮肤有没局限性的隆起、增厚、凹陷,乳头有没扭曲或内陷。再用8-10MHz的高频探头直接全方位并多切面探查双侧乳房和腋窝,先将探头放在皮肤上,以乳头作为中心,由内上方、内下方、外上方、外下方及腋窝部进行纵切和横切扫查,注意对比双侧乳房,特别注意不要遗漏乳晕的周围。超声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纵横比、肿块活动度、肿块钙化情况和腋窝淋巴结有没肿大[1]。
1.3评价标准超声诊断结果共分以下几类:诊断后未发现任何如乳腺病变;乳腺病变可能属于良性;乳腺病变性质难以明确;乳腺病变可能为恶性。
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本组200例乳腺恶性病变患者分成原位癌组、浸润性导管癌组及其他恶性肿瘤组,对超声诊断不同类型病变的准确率进行对比;另将本组患者按年龄分成(22-40)岁组(20例)、(41-50)岁组(130例)、(51-62)岁组(50例),对比超声诊断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X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理诊断结果本组200例乳腺恶性肿瘤中,35例原位癌(导管内原位癌、合并原位小叶癌、导管内乳头状癌),145例浸润性导管癌,其他恶性肿瘤20例(髓样癌、管状癌、乳头状癌等)。
3讨论
乳腺癌常为乳腺导管和末梢导管的上皮组织发生基因突变而致的恶性肿瘤,其中多见起源于乳腺导管的上皮组织。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快速生长,常脱离正常的组织平面而不受机体的控制不停生长增大。[2]
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乳腺超声属于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尤其近年来随着高频超声成像的不断普及和乳腺癌发病率的不断增长,在乳腺癌诊断中超声一定会成为应用较为广泛的检测手段[3]。
通过本组200例乳腺恶性病变患者超声诊断可知,超声在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手段中,是较为可靠的一种。本组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和其他恶性肿瘤诊断正确率相对较高,原位癌诊断正确率则相对较低,这说明对超声诊断正确率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病理类型差异导致。对不同年龄组乳腺病变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均相对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超声诊断乳腺恶性病变正确率与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总之使用超声对乳腺恶性病变患者诊断时,患者年龄差异无明显影响,但是原位癌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则相对较低,因此诊断原位癌的正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建桥,周春,詹维伟,等.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10(3):243-246.
[2]王怡,陈曼,詹维伟,等.乳腺乳头状病变超声BI-RADS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估[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1):23-26.
[3]Nightingale,KR,Kornguth,PJ,Trahey,GE,et al.The use of acoustic streaming in breast lesion diagnosis:a clinical study[J].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1999,25(1):7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