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中职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显身手”五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入手,分析了如何结合学生这五个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家用电器》的兴趣。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家用电器
《家用电器》课程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分析家用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掌握家电维护维修方法的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培养学生对《家用电器》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和能否完成课程目标的关键。笔者在《家用电器》教学中,不断尝试教学新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好问、好显身手”五方面的心理特点,去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好奇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是中职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每节新课的引入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精力的集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时机,根据教学内容,展示一些比较“奇特”的电器设备,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电饭锅”这一内容时,笔者故意拿了一个外观被浓烟熏得很黑的电饭锅放在讲台上,学生一看就好奇,问这电饭锅怎会变成这样?笔者解释说这是一位维修师傅由于粗心接错线路造成的,接着引入新课,要想知道它究竟在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学习了这一节就会找到答案,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快进入听课角色。
好奇心能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去学习,是教学成功的起点。教师应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讲“电子消毒柜的工作原理”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消毒柜工作的启动方法,再引导他们研究电源启动按钮开关特点,然后提问:为什么开关触点断开后,消毒柜还能正常通电工作?让学生对电路工作特点充满好奇,埋下悬念,再分析探讨自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整节课在互动交流中进行,气氛热烈。
二、好问
抓住学生的好问心理,引导其不断探究知识。好问是中职生心理的又一特点,《家用电器》一般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开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电子电工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学生的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转向思维型。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笔者在讲“电风扇”这一内容时,有一位学生问能不能把家里的抽风机改成送风和抽风两用,笔者觉得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说明学生有较为开阔的思维想象能力,笔者在回答他的问题的同时也表扬了他,日后发现他在学习上更主动、更好学了。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好问的特点,让学生学会把学习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如在讨论家用电器常见故障时,笔者先让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器时遇见的故障写在黑板上,再引导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去查找故障的原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肯定、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好动
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教学需要以技能为目标,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特别是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实用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教学中,让学生多参加实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授“电风扇”这一内容时,笔者先讲授电风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然后拿出电动机、电容器等器材让学生连接线路后通电试验。很多学生都担心通电后会出现什么意外,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电动机转动起来了,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然而这种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要有大量的教具、实训设备为保证,教具、设备不够怎么办?我校采用三种方法:一是购置,二是自制,三是发动教师和学生捐赠废旧家电。学校鼓励教师制作简单实用的教具,如空调线路控制示教板,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这些教具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好胜
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竞争意识。课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难非难的问题让学生去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例如在讲“电饭锅”这一节时,笔者先讲清楚发热盘、磁钢限温器、温控器的工作特点,然后把学生分成10个小组进行比赛,要求他们利用这些元件设计一个发热盘既能加热又能保温的电路,让他们比速度、比准确、比经济、比创新,各小组成员认真争论,各抒己见,都想拿第一。当电路图设计出来以后,笔者让学生自己讲述各自电路的工作原理,此时其他小组则故意挑对方电路的毛病,讨论非常热烈。笔者因势利导,完善他们设计的电路。
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尤其要做到因材施教。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如在设置课堂提问或布置作业时,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好显身手
抓住学生好显身手的心理,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每当笔者问“有谁愿意上台操作或检修电器”时,学生总是抢着要上来,顺利完成任务后他们都会显得非常高兴与自豪。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学生学过电饭锅、消毒柜、洗衣机、电风扇等常用电器后,笔者利用周末组织他们到城区附近开展义务家电维修活动,给他们提供一个能表现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树立自信。
应该指出的是,学生以上五个方面的心理特点是其个性心理活动的统一体,它们是相依相存、相互影响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五个抓住”,也是不可分割的。在抓住一个方面的同时,也就影响了学生其它四个方面的心理。反之,如果某一方面未能抓住,其它四个方面也必然受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整个心理活动而不能有效地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作者单位: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马岭田.浅谈物理实验对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的作用[EB/OL].www.bj15zhongfenxiao.net,2010-4-6.
责任编辑 赖俊辰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家用电器
《家用电器》课程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分析家用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掌握家电维护维修方法的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培养学生对《家用电器》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和能否完成课程目标的关键。笔者在《家用电器》教学中,不断尝试教学新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好问、好显身手”五方面的心理特点,去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好奇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是中职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每节新课的引入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精力的集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时机,根据教学内容,展示一些比较“奇特”的电器设备,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电饭锅”这一内容时,笔者故意拿了一个外观被浓烟熏得很黑的电饭锅放在讲台上,学生一看就好奇,问这电饭锅怎会变成这样?笔者解释说这是一位维修师傅由于粗心接错线路造成的,接着引入新课,要想知道它究竟在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学习了这一节就会找到答案,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快进入听课角色。
好奇心能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去学习,是教学成功的起点。教师应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讲“电子消毒柜的工作原理”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消毒柜工作的启动方法,再引导他们研究电源启动按钮开关特点,然后提问:为什么开关触点断开后,消毒柜还能正常通电工作?让学生对电路工作特点充满好奇,埋下悬念,再分析探讨自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整节课在互动交流中进行,气氛热烈。
二、好问
抓住学生的好问心理,引导其不断探究知识。好问是中职生心理的又一特点,《家用电器》一般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开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电子电工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学生的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转向思维型。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笔者在讲“电风扇”这一内容时,有一位学生问能不能把家里的抽风机改成送风和抽风两用,笔者觉得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说明学生有较为开阔的思维想象能力,笔者在回答他的问题的同时也表扬了他,日后发现他在学习上更主动、更好学了。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好问的特点,让学生学会把学习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如在讨论家用电器常见故障时,笔者先让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器时遇见的故障写在黑板上,再引导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去查找故障的原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肯定、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好动
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教学需要以技能为目标,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特别是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实用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教学中,让学生多参加实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授“电风扇”这一内容时,笔者先讲授电风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然后拿出电动机、电容器等器材让学生连接线路后通电试验。很多学生都担心通电后会出现什么意外,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电动机转动起来了,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然而这种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要有大量的教具、实训设备为保证,教具、设备不够怎么办?我校采用三种方法:一是购置,二是自制,三是发动教师和学生捐赠废旧家电。学校鼓励教师制作简单实用的教具,如空调线路控制示教板,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这些教具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好胜
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竞争意识。课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难非难的问题让学生去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例如在讲“电饭锅”这一节时,笔者先讲清楚发热盘、磁钢限温器、温控器的工作特点,然后把学生分成10个小组进行比赛,要求他们利用这些元件设计一个发热盘既能加热又能保温的电路,让他们比速度、比准确、比经济、比创新,各小组成员认真争论,各抒己见,都想拿第一。当电路图设计出来以后,笔者让学生自己讲述各自电路的工作原理,此时其他小组则故意挑对方电路的毛病,讨论非常热烈。笔者因势利导,完善他们设计的电路。
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尤其要做到因材施教。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如在设置课堂提问或布置作业时,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好显身手
抓住学生好显身手的心理,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每当笔者问“有谁愿意上台操作或检修电器”时,学生总是抢着要上来,顺利完成任务后他们都会显得非常高兴与自豪。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学生学过电饭锅、消毒柜、洗衣机、电风扇等常用电器后,笔者利用周末组织他们到城区附近开展义务家电维修活动,给他们提供一个能表现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树立自信。
应该指出的是,学生以上五个方面的心理特点是其个性心理活动的统一体,它们是相依相存、相互影响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五个抓住”,也是不可分割的。在抓住一个方面的同时,也就影响了学生其它四个方面的心理。反之,如果某一方面未能抓住,其它四个方面也必然受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整个心理活动而不能有效地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作者单位: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马岭田.浅谈物理实验对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的作用[EB/OL].www.bj15zhongfenxiao.net,2010-4-6.
责任编辑 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