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科植物菌根的研究进展

来源 :菌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1982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鹃花科Ericaceae植物可与土壤真菌形成杜鹃花类菌根ericoid mycorrhizas (ERM)共生体,且广泛分布于全球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在贫瘠、酸性等严酷的环境中占优势.杜鹃花科植物菌根类型多样,绝大多数宿主具有ERM,还有少量宿主具有其他类型的菌根结构,且常与暗隔内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并存;ERM的宿主植物除已知的杜鹃花科外,岩梅科Diapensiaceae植物也具有ERM结构;ERM真菌以子囊菌和担子菌为主,主要来自柔膜菌目Helotiales和蜡壳耳目Sebacinales;与杜鹃花科宿主形成ERM的真菌也常与壳斗科Fagaceae、松科Pinaceae等宿主植物形成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CM)结构;ERM对宿主植物在营养吸收、忍耐贫瘠环境、抵抗重金属污染等能力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多样的,生境和季节的变化对ERMF群落的组成和分布有着显著影响,资源比率变化可能改变ERM宿主与其他菌根或非菌根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本文回顾了近40多年来国内外有关ERM的研究进展,还对ERM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中对杜鹃花科及其菌根的研究能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其他文献
苏州市作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人才强市"战略背景下,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增强苏州人才国际竞争力刻不容缓。文章根据对苏州市人才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评价,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找出苏州市人才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人才资源观念、人才资源培养、人才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最后从体制机制改革、人才观、宣传、人才政策等领域对如何提升苏州市人才国际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在信息化时代与“全民阅读”背景下,文章梳理了高校图书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阅读推广的方式,提出了新媒体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策略。
为明确青海野生黄色类群羊肚菌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来自青海省3个地理单元7个地区的35株野生黄色类群羊肚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对引物共扩增出54条清晰可识别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48条,占比88.8%。居群水平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716-0.6051、0.6533-0.8436,青海7个野生黄色类群羊肚菌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值平均为0.059、0.137,青海野生黄色类群羊肚菌栖息地生境碎片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