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逝去的童心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n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从儿童画与装饰画的基本形成过程与它们形成过程中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从创作意图与艺术表现上的区别与联系出发来讨论儿童画与装饰画,进而结合当今装饰画界的时代特色,谈论儿童画对装饰画的启发。
  一、装饰画与儿童画的区别与联系
  (一)创作意图上的区别与联系
  我国工艺美术家陈之佛认为,“装饰可以说是一种思想”。换个方式讲,装饰画也是艺术家自身内心感受的一种外在表现。装饰性绘画作品,尽管在材料、载体和环境等客观条件下受到限制,但其创作意图仍能很好地体现出艺术家在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体验。它很好地诠释了艺术家的艺术思想,使其艺术情感得到一定的释放。但装饰画的创作并不能将艺术家的情感完全释放,有时装饰画家的创作必须迎合大众的审美,从而创作出符合大众口味的艺术作品。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可以像拉斐尔一样画画。后来,我花了好几年学习如何像个孩子一样画画。”毕加索曾回忆说。婴儿的无意识作画是从涂鸦开始,这一时期的“画作”都是以一些杂乱无章的圈圈线线拼凑而成的。儿童绘画的创作“意图”很简单,就是游戏,而不会像成年人想得那么复杂。他们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放松自己的身心,宣泄自己的情绪,体验纸与笔的交合所带来的乐趣,而这个绘画的结果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这一过程也可以说是,儿童绘画“创作”这个无意识的放飞自我的游戏,结果是偶然所得。而这个结果并不受儿童掌握,且不可预测。
  因此,装饰画家的创作意图是画家情感的表达、是理性和感性综合分析的产物。儿童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也是基于情感宣泄,而这种宣泄受到生理发展需要的限制。
  (二)艺术表现上的区别与联系
  在谈装饰画与儿童画在艺术表现上的区别与联系时,笔者认为,大概离不开在讨论一幅艺术作品时通常所说的造型、构图与色彩三个要素。
  首先,从造型、构图、色彩这三个部分来谈装饰画。从造型上说,装饰画造型具有简洁性、平面性、变异性。这就要求装饰画创作要打破原有物象形态的束缚,要充分运用简化、夸张、添加、移位、并置等手法进行艺术加工与处理,让原有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形象更加具有装饰美感。从构图上说,装饰画构图具有理想性、秩序性、平面性。装饰画构图追求完整、平稳、丰满、舒适的感觉,打破时空、物象原有形态的限制,充分发挥画家的想象力,从天上到地下、从史前到现代的任何形象、元素都可以根据画面构图的需要进行运用。例如,我国古代装饰造型中的宝相花就是对多种花卉要素的综合运用而创造的装饰形象,可谓集百家优点于一身,是花中之王。它凝聚了人们更多吉祥如意的愿望。
  从色彩上说,装饰画色彩具有写意性、简练性、夸张性。装饰画的色彩不拘泥于固有色、环境色的束缚,不受光影的限制,其颜色选择只受到画家主观感受的制约。画面色彩的应用,根据作者的主观想象和创造进行。例如,传统的中国画,其颜色的选择并没有受到物体光影与固有色的限制,画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画面颜色、层次进行处理,使画面效果相对于写实性的西方绘画来说更易感染观众。而流传于民间的木板年画,其用色大胆、泼辣。一言以蔽之,儿童画的艺术表现结果完全是儿童根据自己的喜好而进行的,是一种无意识的表现;而装饰画的艺术表现则是装饰画家在已有的绘画理论及自己主观愿望的双重影响下而达到
  的结果。
  那么,现在先了解儿童画的造型、构图与色彩。从造型上讲,儿童画具有简洁性。儿童由于生活经验及造型能力的影响,喜欢用一些简单的几何符号或者线条来表现事物。例如,低年级的儿童喜欢把画面上所画的东西集中放在一条横线上,不管是马路上的汽车、海洋里的船舶还是草原上的牛羊,他们都喜欢将其画在一条或上或下的横线上。在他们看来,这条横线就是天与地的交界线。另外,儿童画造型又具有夸张性。儿童喜欢表现自己喜爱的或者会表现的物体。比如,小朋友绘画鸟儿,就会不由分说地让画面充斥着鸟儿,不管是海底、地上或者天上到处都是一模一样的鸟儿;如果小朋友喜欢小兔项链,就会夸张地将项链画得很大,超出本身的大小。从构图上讲,儿童画构图具有随意性与透明性。儿童构图相当随意,他们不会考虑三角式构图、水平式构图、垂直式构图或者S式构图等,构图完全根据他们的喜好。
  二、儿童画对装饰画的启发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自由的,且不受外界的约束。当前,科技迅猛发展,人们迫切渴望看到效果,浮躁情绪正充斥着这个复杂的社会。在这样的大环境熏染下,很多装饰艺术家已毫无抵抗力,创作出诸多缺乏情感、苍白无力、毫无吸引力的所谓艺术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的天真烂漫、活泼真实、不功利的天性更为珍贵,儿童画中的童真、简单的元素尤为迷人。因此,在装饰画家的世界里,向“儿童画家”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人们要从儿童身上学习正确的创造意图,不矫揉造作,不功利,从儿童画中学习简单幼稚的感觉。
  在创作装饰画的过程中,人们要有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同时要为了“纯真的艺术”而努力。这个社会,很多装饰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缺乏儿童的这种轻松愉悦的心态。他们习惯于压抑自己的情感,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一味地迎合大众的喜好,缺乏自我,创作出没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从儿童的发展来讲,早期儿童绘画是儿童游戏天性的表达,他们的“创作”过程是为了获得笔尖流动时的快感,是一种原生态的情感表达。而这种原生态的情感表达就是装饰画家所要学习的。
  三、结语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现实一味的模仿只能使自己的创造缺乏生命力。因此,对儿童画那种无厘头的大胆学习,无疑为当今的装饰画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从儿童的画作中寻找那久已失落的童心,是每一个成熟的装饰画家应该学习的。艺术创作中,人们要将儿童的天真活泼、朴实简单、无世无争的特点与精湛的艺术技能相结合,这样才能创作出更新更好、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作品。
  (深圳市龍岗区机关幼儿园南湾分园)
其他文献
舞蹈作品的核心是舞者。舞者的身体虽能反映出某个时代、某个地域的身体运动特点,却难以营造出与其身体运动相关的文化语境。缺乏相关的语境,一些独特的文化经验会被屏蔽。那么,“如何运用道具来营造语境”就应该纳入舞蹈研究的范畴。本文通过稻的文化意义来关照《流浪者之歌》,从视觉审美经验的角度对作品中的“稻谷”进行解析,试图理清这该作品对社会和文化所作的思考,并阐述作品中的“道具”对当下的意义。  过去,由于网
期刊
原始社会,图腾和原始歌舞已经出现,二者均起源于巫术活动,它们是原始社会极具代表性的审美形式。当时,人们已经可以制作石器和陶器,上面刻有很多美丽的花纹,它们不仅仅用来装饰器物,更重要的是表达原始人对部落图腾的崇拜。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图腾之美、原始歌舞之美和刻画之美。  一、图腾之美  图腾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活动。山顶洞人时期就有撒红粉的活动(一种祭祀活动),山顶洞人选择红色就,旨在吓唬野兽,保护
期刊
猫咪为什么活着  猫咪和猫咪不同,这是毋庸置疑的。  猫咪的种类也异常的多,但都可以归成两类:已经驯化的家猫和未经驯化的野猫。但也有极个别的情况,比如家猫未经过彻底驯化,接近人但不完全依附于人,而野猫在成为野猫之前,一直是作为家猫而存在的。  以前在乡下的家里,在那些草木纠缠无处下足之处,偶尔会碰到几只野猫,它们以极快的速度,从我们身前几米远的地方一窜而过,在我们尚未发现时,隐约的身影已经消失在别
期刊
书籍插画是文学与绘画的完美结合,它运用可视化图形来表达书中的思想内容。插画在书籍中具有解释文字、强调意图、补充想法的作用,在书籍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以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让读者对书中的主题和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一个好的插画可胜过千言万语。对于孩子来说,图画是最直接、最一目了然、最有成效的学习方法,对启迪孩子的思维意识和心智提供了重要帮助。因此,儿童书籍插画要结合不同时期儿童审美心理发展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大力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是一种新技术,而且具有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数字媒体技术为动画设计带来了新方法,其表现形式更加灵动和富有情感。因此,本文研究了数字媒体技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在数字媒体技术支持下,动画设计更加具有表现力,动画表现形式日趋多样化,动画产业持续发展。
期刊
世上有很多佛,他们各式各样,各负其责,可是他们真正给我们带来过什么呢?  世上也有这么一种人,他们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你要多穿件衣服,要注意安全。你也许会觉得很烦,却也觉得很安心。缺钱的时候,他们总会说些赚钱不易的话,边教训边塞钱给你。这种人叫做父母。父母为我们操劳一生,所以父母才应该是我们心中的佛。  俗话说,堂上二老便是佛。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样的佛,他们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也因你的伤心而伤心,在你失
期刊
影响中国水彩人物画创作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将从时间、地域以及创作观念三方面,系统分析了创作风格的演变对中国水彩人物画创作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水彩人物画创作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一)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外交封锁和包围,只和苏联、朝鲜等少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大批文艺工作者到苏联学习交流,其中不乏水彩画家。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上的水彩画作品大
期刊
李萌羽,文学博士,系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先后出版《多维视野中的沈从文和福克纳》(专著)、《跨文化交际教程》(与美国跨文化交际学创始人之一普罗斯教授合著)及《跨文化交流》(英文专著)等6部著作,参与编写《现代中国文学通鉴》等教材,在国内外权威刊物《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发表论文近50篇。本文研究对象《跨文化沟通与中西文学对话》系李萌羽教授多年来从事学术研究的自选
期刊
尤凤伟的小说有一种少见的苦难意识和悲悯情怀,他关注农村人的生存状况,指出广大农民普遍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处于浑浑噩噩的精神状态。他的小说《为国瑞兄弟善后》细致地刻画了国祥还钱路上的言行和心理,展现了人物不安的内心世界。国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用被动接受的错误方式来缓解情绪。他是一个消极的生存者,不能正确、清晰地认识自我。  一、不幸的遭遇与处境使国祥感到不安  面对不幸的遭遇,国祥内心感到极度不
期刊
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论题,但关于言意关系的论争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明确的论断,以《周易》和庄子为重要代表。从先秦到魏晋,言意关系从最初的言不尽意论发展到立象尽意论再到得意忘言论,古代哲学家对言意关系的探讨经历了从哲学到美学的转换。通过对言意关系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言与意的关系,深刻理解得意忘言论对于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言不尽意”为出发点,论述了言意关系在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