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进程中以学生为主题生成和调控关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tuss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以主体地位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三重角色。所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就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中精心的预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保证,而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教育智慧,灵活机动的对课堂教学中实时生成的资源进行调控也是不可或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进程中生成和调控关系的研究是现阶段教学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学生主体;教学设计;进程调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一、对教师教学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
  通过实施学案一体化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由原来的听众和观众变成了表演者;经过实践和研究,各门学科的“精心预设,关注生成,科学调控”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确立,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案一体化资料。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课程的建构性和开放性,以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调控性为原则,有很强的操作性,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参与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加强了;教师由原来的多讲逐渐转向少讲,由原来的泛讲逐渐转向精讲,由原来的主讲者逐渐转向组织者、鼓励者、协调者、服务者,由原来的对学生主讲信心不足到信心充足,教师的功夫由课内移向了课外;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上展示结果的多了,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也提高了,在课堂上学生在三维目标上都有了收获。
  2、改变课堂评价机制,提高教学管理效能
  评价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课堂能否有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在于教师对课堂上生成资源的有效调控。教师引导是关键、把课堂的主角真正让给学生、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发展,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地方、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会学习中学习、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地学习。同时问题引导要抓住知识点的关键和核心,学生能讲的教师固定不讲、学生能做的教师绝不代替,以多种形式开启学生的智慧、经常改变教学方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成功多给予鼓励、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让同学帮助改正;对学生的四方面把握——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有宏观把握、让学生主动参与但不违背规则。
  3、把握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
  强烈的目标意识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而且要确保学生有收获,学生可以接受。以前的教学目标过于关注学科知识,而新课程要求我们从知识形态走向对生命意义的关注。所以我们的思路不能局限于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更要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经历知识生成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基于此,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所以我们应从学生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学案一体化的实施,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使教师在处理加工教材的过程中就做到“目中有人”,不仅关注自己如何教,更加关注学生如何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落实有了可能,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了可能。学案一体化真正实现了课上和课下相结合,学案和教案相结合。实施“学案一体化”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它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突破口。
  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所改革
  1、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变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通过发现和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帮助我校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促進学生发展。在学案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建立起“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多向交流模式,形成了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同时也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2、开展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效课堂需要开展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从而实现课堂轻负高效的目标。开展的活动要具有开放性,在开放的活动中,锻炼思维,开发潜能,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教与学的方式决定了课堂活动的设计和效果,因此有效的教与学方式将是课堂活动丰富而开放的保证。通过发现和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课后的反思促进课堂效果的的发挥
  教育的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教什么”、更要思考“怎么教”,针对具体的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无论课堂有效还是效果不尽人意,通过课后的有效反思找到不足就是收获,之后认真做出调整,最后形成经验或教训就是提高。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研究课堂的有效教学,应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有效教学。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晓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与评价.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1)
  [2]李斌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进程中生成和调控关系的研究.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5)
  [3]董晓文.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法制博览,2016(8)
  [4]顾晓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进程中生成与调控关系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96-01  作为一门语言,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英语中的听、说、读、写是英语语言的四种基本技能,听和读是输入,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手段,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说和写的输出能力。所以,口头表达是书面写作的基础,书面写作是口头表达的提炼和升华。其中,写作能力是最难掌